跨越66年的历史性握手
我觉得标志性事件是1972年2月28日的中美联合公报,而不是1979的中美建交。原因很简单。其实当时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中美联合公报说明了一切。至于建交问题,一拖再拖,主要是因为当时文革还没有结束,意识形态还长期站在主流。后来总统和总理相继去世,三中全会关于经济的辩论拖延了时间,也为中美建交争取了时间。可以说,尼克松访华虽然没有促成中美建交,但实际上形成了中美建交的现实。
尼克松访华被西方记者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被称赞是因为美国从当时的意识形态战争中拉拢了一个大国,使美国的外交形势压力没那么大。与此同时,中国开始从一边走向另一边与西方世界的领导人讲和,这确实是世界局势的一个巨大变化。
尼克松访华后,英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希腊等18个国家与中国1972建交。
对美国而言,中美建交稍微缓解了其在越南战争、经济危机、美苏争霸三重危机中的压力。就中国而言,也从一边倒的混乱和苏联时不时的威胁中跳了出来,为以后不受东欧国家影响打下了基础。
应该说,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进入蜜月期,美国(包括日本)对中国的看法迅速从裹小脚的女人、抽很多烟的男人、独裁转向另一面,毫不吝惜赞美。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事件显示了中美之间的密切关系。中越自卫反击战始于1979年2月。美国只是象征性地提出了几次类似的抗议,实际上同意了中国对越南的反击。这在尼克松访华之前是不可想象的!不幸的是,中国没有利用这种关系提前稳定南海的局势。按照当时美国对中国遏制苏联的依赖,中国当时就把边界问题定在南海,美国不会反对(就像现在美国不反对日本人叫嚣一样)。现在省了这么多麻烦,大到跨不过南端,连一个小小的菲律宾都难以整顿!在这个层面上,可以说开启了另一个时代,只是我们没有延续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