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八火的历史
“锅巴火烧”与“二毛烧鸡”、“五百聚香肠”齐名,均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操作工艺,在河北、山东、河南三省交界的市、县、县享有盛誉。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饮食文化。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郭志忠回到大明,在县城开了一家商号,经营火场。由于郭志忠虚心好学,经常外出拜师学艺,博采众长,不断提高火候素质。许多达官贵人和游客品尝后称之为“府城小吃一绝”。我跑遍了全国,再也没吃过这么火的。因为是顺天府学艺,所以店名开头就取了“天”字,希望生意兴隆,又取了“兴”字,所以店名就叫“天行火烧店”。郭志忠的绰号是“锅巴”,所以当地人把他经营的火店称为“锅巴火店”。
“锅巴火烧”配料齐全,制作精细。材料:以10斤白面粉为基础,配以72份白油、72份香油、胡椒粉、茴香、盐。锅巴火烧的制作过程是:先将白面用开水烫至三成,然后用温水将面粉均匀揉成面块,再将面块擀成圆形的厚饼状,在炉子上翻面,边烤边刷油,五六分钟后面块两面金黄。“锅巴火烧”的特点是层多而薄,外表金黄有光泽,呈石榴籽状。吃起来脆嫩,清香可口,风味独特,层次多,层次薄。烤出来的时候色泽金黄,香气四溢。每一块由25到30层像纸一样薄的面团组成。
由于“锅巴火烧”享有盛誉,生意兴隆,经济效益可观。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吃“锅巴火烧”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招待客人的时候。在“锅巴火烧”成为主食后,郭志忠的三个儿子郭蕊、郭莲和郭俊继续沿着父亲的足迹经营着火锅店。郭蕊是吉祥的;郭联字华品;郭俊子很漂亮。1947三兄弟各自从自己的名字中取了一个字,将店铺改名为“香花斋火烧店”。虽已改名,但由于长期习惯称呼,郭八烧的名声仍在群众中广为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