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汉黑历史合集

1,龙潭燕子的传说

龙潭,位于龙潭山古城西北角的最低点。池水清澈如镜,池外树木郁郁葱葱,水位从不下降,即使在干旱的年份也是如此。“龙潭印月”被列为吉林八景之一。龙潭的名字来源于传说和神话。

史料中记载着一个神话:很久以前,龙潭山附近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人民安居乐业,渔猎、农耕、纺织各得其所。突然有一天,天昏地暗,电闪雷鸣,一条蓝龙从天而降,来到了这座山中的水潭。从此,这个池子就叫龙潭。然而,这条龙来到地球后继续犯罪,经常淹没庄稼和房屋,人民被迫逃命。有一个女孩叫林晓梅,她被水冲走了。她的父亲翁琳游向女儿,等待救援。她发现一只燕子掉进了水里。翁琳为了救小燕子放弃了女儿,小燕子得救了,但她的女儿却被恶龙带走了。翁琳夫妇对失去自己的女儿感到非常悲伤。这时,获救的小燕子突然开口了。她承认翁琳和他的妻子是父母,并安慰他们的父母。她决定飞到南海仙山学习,成功后回来为人民报仇。所以颜从小在龙潭山长大,人们亲切地称她为龙潭颜。龙潭阎走后三年,带领村民用斩龙剑和千环锁链锁住恶龙,但没有成功。这时,正巧龙潭燕子成功归来,领着燕子,往池子里放满了石头。恶龙派白蛇劫掠翁琳进入龙潭,试图引诱龙潭阎来救他,并把整个团伙抓了起来。龙潭岩看到救命恩人被杀,心都碎了。在人参老人的帮助下,龙潭岩带领众多燕子破妖入池,终于锁定了恶龙,救出了翁琳,让龙潭山的人们重见天日。20世纪60年代初,吉林京剧团根据这一神话创作了一部神话剧《龙潭岩》,由著名京剧演员小白·颜瑜主演,在全国各地演出。于是,这个神话流传得更广了。

这些感人的传说和神话虽然不是真实的,但却反映了古代江城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

2.芜湖岛的传说

在辽阔的松花湖上,有一个翡翠般的小岛,被称为“五虎岛”。关于这个岛名的由来。当地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

传说很久以前,长白山天池有一只水怪,占据了松花江美丽善良的松花江公主,生下了鲢鱼公主。时过境迁,转眼间,鲢鱼公主十六岁了,亭亭玉立,楚楚动人。她厌倦了宫中单调的生活,得到了母亲的允许出去玩。正当她玩得开心的时候,突然撞上了一张网,被渔民打得落花流水。渔夫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他很高兴能钓到这样一条鲢鱼,于是他收网,兴奋地向回家的方向划去。就在船快要靠岸的时候,鲢鱼突然开口了:“放开我,放开我!””小伙子看见了,眼里含着泪,用乞求的眼神看着自己。年轻人动了恻隐之心,捡起那条大鱼,把它放进了河里。大鱼入水后,不时浮出水面,好像在点头感谢他。

打鱼的年轻人叫丹尼尔,他住在河边一个叫王琦的小山村里。他以捕鱼为生。一天傍晚,他想钓上最后一网,然后划回家,但当他出网时,又是那条大白鲢鱼。就在我准备把它放回水中的时候,那条大白鲢鱼突然变成了一个漂亮的姑娘,一脸羞涩地笑着说:“你曾经放生的那条鱼就是我。你的心真好。”表达他们对这个年轻人的爱。这时候怪物送来的鱼、兵、虾就会跟过来,似乎只有一箭之遥。这时,紧随其后的松花公主迅速从头上摘下一枚五股金钗用力一扔,顿时化为一座大山,挡住了追兵的去路,鲢鱼公主和大牛得以逃脱。之后,大牛和鲢鱼公主结为夫妻。五股金钗化作一座山,故名“五股山”。后人看这五座山像五只老虎并排躺着,又叫五虎山。自丰满筑坝以来,水位上涨,五湖山就成了今天松花湖中的五湖岛。如今的芜湖岛,每年夏天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草木葱郁,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曲径幽深。每年,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乘坐舒适豪华的游轮来岛上度假。

3.仙洞的传说

在磐石县城西北八十里,有一座山叫仙人洞。

关于仙女洞,岩石周围流传着美丽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山东来了一个叫王二的年轻人。他手拿药锄,腰挎宝剑,来到仙人洞南山坡。在一片原始森林里。开辟一块空地,搭一个小窝棚住。他每天打狍子,打野鸡,在河里钓鲫鱼,在山上挖人参,采五味子防风,用祖传的技艺给百姓治病。很久以后,十里八村都知道了他的名字。夏天的一个傍晚,王二背着一筐药材回来了,还没到家就闻到了饭菜的香味。他把柴门推进屋里,打开大木锅的锅盖,看到里面有炖好的野鸡和四个热气腾腾的白馒头。

王二很纳闷,想刨根问底。第二天早饭后,他关上门,躲在门前那棵大孤树的洞里,紧紧地盯着门,可是直到天黑,也不见一个人。回到家里,我想自己做饭。当我打开锅时,我仍然发现美味佳肴。

不甘心的王二在第三天晚饭前又进了树洞观看。太阳落山时,烟囱冒烟。他悄悄地跑到窗前,舔了舔窗户纸上的一个小洞,朝里看了看,叫了一声。原来屋里的厨子是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两个人迅速推开了门。姑娘见有人来了,就用袖子遮住漂亮的脸,俯下身子敬礼。“哥哥,不要惊讶。前年我生了一场重病。承蒙哥哥相救,特来报恩。”

王二连连摇头,实在想不起来了。女孩笑着说:

“你真健忘。我的家在这座山的东北角。我们是多年的邻居了。”说完,女孩匆匆离开了。

第二天,天一亮,王二就来到了山坡上,他到处寻找,但没有看到任何房屋。王二失望地回家了。来到门口,女孩正在给他做饭。王看了看女孩,和她聊了起来。这时她才知道自己姓胡,外号叫伊妹儿...

吃完饭,妹妹收拾完正要回去。王二恋恋不舍,送了一程又一程。在山坡上,梅尔叫他停下来。王二看着她走远了。他盯着它,偷偷藏在一棵树后,看她要去哪里。但是她在一块黑色的大石头前消失了。王二急忙跑到这里,发现了一个洞。他拔出剑,小心翼翼地爬了进去。没爬多远,前面宽敞,就站起来往前走。走了十几步,只见洞内油灯闪闪,眼前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小厅。大厅中央有石桌和长凳。小厅下十几级石阶就是一个漂亮的大厅。一根特别大的钟乳石悬挂在大殿中央,像一盏莲花灯。洞下有一条河,厅堂西侧有一条又大又长的石床,上面躺着一只雪白的狐狸。王二看着那只狐狸,一眼就认出来了,是他前年秋天救的那只。白狐一见王二进来,就“啊”的一声跑下石床,变成了一个小女孩。

面对眼前的情况,王二惊呆了。但妹儿却上前不慌不忙地说:“你知道我的背景。我已经在这里实习很多年了。前年我生了一场重病。多亏了你的帮助,我才有了今天!”你诚实善良。虽然我是一个仙女,但我就像一个凡人。如果哥哥不嫌弃你,我就做你的妻子来报答你的恩情。"

王二听了这话,自然很满意。他们选择了黄道吉日,终于结婚了。

婚后两人恩爱有加,一起采药治病。在姐姐的帮助下,不管是什么病,都可以用手治好。转眼间,就到了冬天。王二和梅二对窑洞进行了整修,上堂为诊所,下堂为宿舍。几十年过去了,夫妻俩还是那么年轻,走路像苍蝇一样。

清朝光绪年间,洞前建有“狐仙堂”和药王庙,山下建有娘娘庙。此后,每年的4月18日都会举行香火,络绎不绝的祈祷者会到这里烧香...

4.磨盘山的传说

磐石县,原名“磨盘山”,因位于城北4公里的磨盘山而得名。1902建县时,改为现名。

磨盘山,山的形状不像磨盘。它因山腰上一块形似石磨的巨石而得名。关于这种磨石的来历,有很多神奇的传说。

从前,这座山是奉天(沈阳)通往船厂(吉林)的大道。一对夫妻在山路旁开了一家小客栈。行人,商人,车辆和驮队都喂马,小费或留在这里。这家商店生意很好。店主和他的妻子生了一个男孩,名叫王兴。

王兴出生时嘴里含着一把钥匙。钥匙离不开繁华。他一走,就一直哭。母亲不得不用一根红绳把钥匙系上,挂在王蛇的脖子上。

王兴三岁时,一群强盗来到这一带,经常抢劫路人,切断了这条路上的商人往来,使王兴的生意受到冷落。夫妻二人只好带着王蛇上山捡柴火维持生计。

当王兴六岁的时候,他经常一个人去山里玩。一天,他听到山里传来小马的叫声和轧轧声。跟着声音走。当我走近时,我既没看见磨坊,也没看见小马。他仔细听了一会儿,突然发现声音是从石头的裂缝里发出来的。他从石头缝里往里看,看到一个宽敞的房间,里面有一匹金色的小马在磨蹭。磨碎的是金豆。王兴用钥匙打开了锁,一位老人把金豆给了王兴。一群强盗知道了这件事,就去抢金豆,拉金小马。这时,金小马尖叫一声,把磨盘拉向天空。磨盘从空中落下,在山梁上砸出一个缺口,把里面的强盗打死了。从那以后,磨盘在缝隙里停留了很久,变成了现在的样子。6万年前,人类的狩猎场所。

1991 5月,吉林考古人员在蛟河市拉法新乡砖厂首次发现了6万年前的人类狩猎遗址。这一历史结论不仅填补了吉林旧石器时代中期的考古空白,也为中国东北乃至东北亚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乡砖厂位于蛟河盆地北缘的拉法河二级阶地上。长白山群山环绕,盆地水系发育良好,由北向南流入拉法河,最后流入松花江。蛟河旧石器遗址地形呈不规则长方形,高出附近地面约10米,长约60米,宽约30米,总面积1800平方米。这里发现了猛犸象臼齿和大量猛犸象骨骼、野牛掌骨和指骨,以及石核、石屑等粉碎工具。我们清楚地看到,所谓手斧,是用天然的河卵石锤打而成的有刃石器和古生物化石。可以知道,早在几万年前,这里就是今天的拉法河河床,河床南侧是一片开阔的盆地,生长着茂盛的灌木和青草,松花江中的猛犸象、野牛等食草动物成群结队地来到这里觅食饮水。所以这里成了古代人类狩猎的理想场所。按照我国旧石器时代的分期,即距今5-7万年,蛟河文化遗址的发现,将吉林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从五六千年前的原始新石器时代和2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推到了6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

为了寻找人类居住的遗址,1993年盛夏,在当地旅游管理处的支持下,吉林省从事考古工作的同志们扎营,不辞辛苦,连续勘探了拉斐特28个洞穴,并进行了小规模的试掘,但仍然没有发现任何古人类留下的文化遗迹。考古队毫不气馁,准备检查拉斐特的所有72个洞穴,寻找古代人类的遗迹。根据当地农民提供的线索,他们向对面第二座山峰下的山洞进发,这个山洞叫小砬子仙洞。这里的斜坡陡峭,人迹罕至,很难攀登,但考古人员冒着小雨,爬进了昏暗的小砬子仙人洞。在这里,当考古学家在二楼和三楼挖掘有用的火的遗迹时,他们非常惊讶地发现并出土了两件旧石器。其中手斧是用角石锤打而成,可以证明旧石器时代人类曾在此洞穴居住。据专家推测,6万年前狩猎的人可能就在这个距离新乡砖厂遗址不到1200米的山洞里。

人类来自远古时代。根据北京大学考古系实验室采用的铀测年法,这一古遗迹的年代为距今60000年(62+06000年)。《吉林市与文物志》记载“此类旧石器文化遗存为吉林省首次发现,填补了吉林市及吉林省旧石器文化空白,为进一步研究东北亚旧石器文化提供了一批珍贵资料。”人们期待着今后的考察,不仅能发现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遗存,还能发掘出这一时期的人骨化石,从而为吉林地区早期智人及其文化的研究做出新的贡献。

7.吉林地区最早的人类聚居地。

-寿山仙洞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留下了许多文化遗产。吉林地区发现的桦甸市榆木桥子镇附近的首山仙人洞,是吉林地区最早的人类居住地址。这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距今2万年。桦甸寿山仙人洞的发现,填补了我省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的空白。

根据新编纂的《吉林市文物志》,“1990年,吉林大学考古系师生发掘出2万年前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和鸟类化石10余种,制作石器47件,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其中,石制品包括锤制石屑、石核、残石屑、半石、石锤、刮刀等。”天然洞穴是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最早的居住地,在中国广东和湖北省均有发现。洞穴多位于溶洞内,有石洞,桦甸首山仙人洞也是如此。1987期间,吉林市地方志办公室、吉林市文化局文物处、吉林市博物馆的考古人员到寿山实地考察,看到寿山“主峰海拔510米,相对河谷约200米。”仙人洞位于主峰下方50米处,东西走向,宽3米多,高2.80米。洞深平缓向内,深不可测,洞口12米,采光良好。前8米宽敞明亮,干燥宜人,洞壁严密、光滑、平整、明亮,适宜人类活动。

1993年5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在吉林大学考古系和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主持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森水的指导下,联合调查组再次对寿山仙人洞进行了深入发掘和鉴定。两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古人类生活在这里。发现洞穴堆积文化厚2.6米。此次发掘共出土古脊椎动物化石700余件,包括熊、狼、马、羊、鬣狗、西伯利亚雪貂、褐背鼠、鸭、野鸡等20多种动物的骨骼和牙齿。出土了200多件打制石器,其中有10件打制和研磨的骨制工具。可见古代人类在这个洞穴里生活了相当长的时间。

这是吉林省首次发现的一个典型的、保存完整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其海拔高度、相对高度、距离水源的距离,在中国旧石器时代遗址中也是极为罕见的。仙人洞为吉林人了解家乡古代人的生活环境提供了活的考古资料,也为东北和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历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以及地质学、古人类学、古生物学、古气候、生态环境等多学科的研究提供了资料。

1992年,吉林市人民政府将寿山仙人洞遗址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省政府将其列为“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清代吉林的木帮

在松花江丰满的大坝建成之前,夏季的江面上有一种奇特的景象,就是排排的。人们习惯称排排人为“木头人”。

吉林以生产木材而闻名。曾几何时,木材运输完全依靠江河水路,松花江成为因木材流放而得名的“木帮”文化,而长白山不仅盛产各种优质树木,还孕育了关东木帮。《松花江》描写了“木帮”的生活,如“山野伐木”、“水田伐木”。称他们为“关东木头人”。

木帮的组织和分工是这样的。在山场上,一个场院有一个大柜子,第二个柜子分为场院把手、爬犁头和桨头。对着场上的那一排喊,分成两排,两排(也叫尾巴)。大柜是山水场的主要人物,经常被资助组织木帮。此人有钱有势,必先给木头人送些饮料和铺钱。

木帮有自己独特的宗教信仰。他们和拨山打猎的人一样,深入森林深处,在野外劳作,向大自然索取,所以又叫“拨山”。“方山”人崇拜的山神名叫孙良。传说他是山东莱阳人。他历尽艰辛来到长白山,实现了开悟。木帮的生活很辛苦。木帮里有很多民谣,听起来辛酸动人。一首民谣《木柄不是线》说:世间有线,木柄不是线。三教九流是有排名的,但是我们排不了头。年轻人离家东游,在长白山当木头人。腊月在山上,鼻子冻得像酱油一样,叫着爸爸妈妈,没有回去看你的希望。

木帮多为山东、山海关人,往往单身。在深山里努力求生。松花江桦甸修建白山水库的地方,过去被称为“老邪河”,是人们最怕的急流险滩。松花江古排水道两旁,是一座座荒凉的木坟,向后人展示着昔日排水的繁荣和木排本身的惨淡结局。这里有一首歌谣叫《往东走》,里面写着:出了山海关,我热泪盈眶。当我今天离开家的时候,我将不得不偿还它。这些都真实地记录了在东北谋生的人们背井离乡时的心情和悲剧结局。

吉林以前叫造船厂,造船的地方。用的木材都是从长白山砍来的,用松花江运到这里。木头人团伙在此出发,成为九死一生,许多勇者再也没有回来,使得松花江的许多河段被称为“前哨”。

松花江灯以前是用谷壳做的,放在江里,走着亮。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吉林人会燃放河灯来纪念和祭祀那些死去的人。据说淹死的人看到河灯就能转世。

吉林慕邦的突出特点是创业。现在吉林市桥头广场的船夫桨已经成为吉林人“勇往直前”的城市精神和城市标志。长白山和松花江养育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吉林木岗的开拓精神和品格是中华民族优秀精神的综合体。在吉林市的发展中,木岗为山和排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这就是“关东”文化,吸收了当地满汉民族团结奋斗的浓厚生活氛围。在一些历史书籍中,如《木头人信仰》、《木头人歌谣》、《木头人与吉林》、《木头人与木头人》、《木头人的人口构成》、《木头人的故事》等。生动记录了木帮文化的历史变迁,展现了江城木帮像长白山古松一样挺拔的战斗精神,像松花江一样的开拓品格。

/f?kz=7064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