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历史

芬兰历史

芬兰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临苏联,南濒波罗的海,西临波斯尼亚湾,西北与瑞典和挪威接壤,面积338145平方公里。人口为4,965,438+0,000 (65,438+0,985),其中93%为芬兰人,6。2%是瑞典人,还有拉普人。芬兰语和瑞典语是官方语言。90.1%居民信奉基督教路德教,11%信奉东正教。境内湖泊众多,素有“千湖之国”的美誉。首都赫尔辛基。

据考古发现,公元前6000年就有人类居住在芬兰,但对于芬兰民族的起源却众说纷纭。一派认为今天的芬兰人来自亚洲,与9世纪定居匈牙利的马扎尔人和波罗的海沿岸的爱沙尼亚人属于同一种族,属于芬兰语-乌拉圭语系。另一派认为芬兰人是公元前从波罗的海东部和南部迁徙过来的波罗的海人或者是不同血统的混血人种。8世纪初,芬兰开始有人定居。起初,索密部落形成于西南沿海的肥沃地区,哈门部落形成于大陆的瓦纳亚塞尔盖地区,卡莱亚拉部落形成于9世纪的马赛湖东南部和维堡湾。今天的芬兰人主要是从上述三个古代部落发展而来的。

在瑞典统治的12世纪之前,芬兰社会还是一个原始的公社制度。1155-1293,瑞典对芬兰发起“讨伐”,以武力迫使信奉多神教的芬兰人皈依天主教,臣服于瑞典国王。1362芬兰成为瑞典的一个省。1397年至1523年卡尔马联盟时期,丹麦国王成为瑞典君主,芬兰总督由丹麦国王任命。1434年瑞典和芬兰发生反对丹麦的农民暴动,1523年卡尔马联盟瓦解,瑞典建立瓦萨王朝,恢复对芬兰的统治。1556年,芬兰成为瑞典的一个公国。1596年,中国西部波哈的农民不满瑞典统治者的“屯兵为民”和苛捐杂税,拿起棍子举行起义,起义迅速蔓延到南方。但是最后因为寡不敌众,在1597被残酷镇压。芬兰历史称之为“棒人暴动”。16世纪中叶,瑞典开始与俄罗斯、丹麦、德国、波兰争夺波罗的海霸权。1554-1809年,芬兰成为战场,长期处于战乱之中。1714瑞士军队击败俄罗斯军队,占领了整个芬兰。1721年,瑞士与俄罗斯签订《乌西卡乌布基和约》,芬兰东南部被俄罗斯吞并,芬兰历史上称之为“大仇恨时期”。1741年,瑞典对俄罗斯发动复仇战争,俄军重新建立瑞芬联军,重新占领芬兰。1743年,《图尔库和约》签订,芬兰朱米河以东的大片土地,包括塞马河,全部割让给俄罗斯。芬兰历史称之为“小仇恨时期”。1808年,俄国强迫瑞典加入反英联盟,对瑞典发动了十字军东征。瑞典大败,1809年签订哈米纳和约。芬兰的剩余部分被俄罗斯吞并,成为俄罗斯的大公国。沙皇还担任芬兰大公,实行国内自治,从而结束了瑞典长达六个世纪的统治。

19世纪中叶俄国统治和芬兰民族觉醒时期,芬兰资本主义发展,纺织、造纸、火柴、橡胶、人造黄油、糖、水泥、胶合板等新兴产业相继出现。1860年发行独立于俄罗斯卢布的国家货币。工业的发展带来了交通运输的现代化。马赛运河于1856年开凿,第一条铁路于1862年建成,电报、电话和邮政服务得以建立。19年的60年代,芬兰民族觉醒,民族主义运动兴起。在J.V .斯纳尔曼(1806-1881)等人的领导下,芬兰语运动取得胜利,使芬兰语成为国家官方语言。19年底,沙皇·尼古拉斯二世在芬兰推行俄罗斯化政策,并于1899年悍然颁布二月敕令。芬兰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捍卫自己的自治,抵抗俄罗斯化,反抗沙皇的统治和压迫。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在芬兰的传播,芬兰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1884年出现有组织的工会,1899年芬兰工人党成立(1903年改名为芬兰社会民主党),1905年领导了芬兰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总政治罢工,迫使沙皇复辟芬兰。与此同时,农村租户的斗争也取得了胜利,迫使租户不得随意驱赶。

芬兰独立与内战1917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芬兰同年宣布独立12、b .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根据民族自决原则承认芬兰为主权国家,芬兰最终摆脱了沙皇俄国的殖民统治108。芬兰独立后,国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在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下,芬兰工人阶级在六月用武力夺取了政权。工人红卫兵在原驻芬兰俄军士兵的支持下,占领了首都赫尔辛基和南部沿海地区,推翻了资产阶级政府,建立了革命政权人民委员会。一些政府成员逃到西北部的瓦沙,建立临时首都,并在瑞典资产阶级和德国武装力量的干预下,组织白卫军反击革命政权。经过四个月战争。红卫兵被打败了(见1918芬兰人民起义)。同年6月,芬兰颁布宪法,成立芬兰共和国。

二战芬兰1918革命失败后,芬兰资产阶级对内加强独裁,对外推行敌视苏俄的政策。1920,10年,芬兰和苏联签订了多尔帕特和约,结束了两国的敌对状态,确定了两国边界。苏联将贝扎伊莫省划给芬兰,作为1864年将卡累利阿地峡一块地方割让给俄罗斯的补偿。1932芬兰和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二战中,苏联以保证其西北边境和列宁格勒地区安全为由,要求芬兰提供海军基地,交换部分领土,遭到芬兰政府拒绝。1939 165438+10月26日,苏联宣布芬兰军队在其边境采取挑衅行动,单方面废除互不侵犯条约,断绝两国外交关系。165438年10月30日,苏联海空军向芬兰发动全面进攻,被称为“冬季战争”的苏芬战争爆发。经过105天的战斗,莫斯科和约于12,1940年3月签订。芬兰被迫将整个卡累利阿地峡,包括维堡、维堡湾西岸、拉多加湖西部和北部、萨拉地区以及芬兰大部分岛屿割让给苏联,并将汉科半岛的祖先作为海军基地让给苏联30年。芬兰不愿意遵守上述条约的规定。当法西斯德国在1941年6月对苏联发动大规模进攻时,芬兰也对苏联宣战,加入了国际反* * *生产联盟。第二次芬苏战争(芬兰历史上称为“延续战争”)一直持续到1944年苏联发动全面反攻,芬兰处于全面崩溃状态。同年9月19日,作为战败国的芬兰在莫斯科与苏联签订停战协定和临时和约,1947年2月6日,苏联等同盟国在巴黎与芬兰签订正式和约。

战后芬兰根据巴黎和会(1946)签订和平条约。战后,芬兰解散了所有法西斯组织,芬兰* * *生产党恢复地下公开活动。1945年与汾* *组成联合政府。1946年,J.K .帕西基维当选总统,宣布奉行和平中立的对苏和睦友好政策,与其他北欧国家保持传统合作,与所有国家保持友好关系,不介入大国争端。1948芬兰政府拒绝接受美国的马歇尔计划,与苏联签订了《友好妊娠合作互助条约》。根据条约,芬兰承担维护苏联西北边境安全的义务,不得参加反苏联盟。军事上,“如有必要,可由苏联协助或与苏联共同行动”。1950 10 10月28日,中芬建交。1955芬兰加入联合国和北欧理事会。1956年,英国凯科宁当选总统,继续奉行帕西基维外交政策。1958组建了以社民党、农民党、统一党为主的联合政府。苏联公开表示不信任,召回驻芬兰大使,中断贸易谈判,导致执政仅三个月的政府垮台。芬兰历史称之为“寒夜时期”。1961年,芬兰举行总统大选。苏对社民党和统一党推荐的总统候选人奥·洪卡不满,于是以“柏林危机”为借口,给芬兰写了照会,援引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中的有关条款,要求与芬兰进行军事磋商,迫使洪卡退出总统选举。芬兰历史称之为“纸币危机”。1961年,芬兰作为准成员参加了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1973年,分别与经互会和欧洲各国签署了经济、科技合作协定和自由贸易协定。凯科宁于1981年底因病辞去总统职务,社会民主党人M.H .科维斯托于1982+0当选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