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歌的发展及体裁

总结民歌的发展、分类和主要特征。古语有云:“声声皆始于心。”音乐永远是人类永恒的伴侣,它能给听者带来强烈的精神共鸣。“山中有我志,流水有我志。”河马小厨师死后,博雅失去了知音,断了琴,终身不弹,于是有了一首歌叫《山流水》。对音乐的理解,其实就是情感与情绪的碰撞。只有懂我心的人才能懂我的音乐。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灿烂的民族音乐文化。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在5000多年前。我国民间音乐种类繁多,独具魅力,多姿多彩,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反映了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民谣是最广为人知的,也是最亲民的。原始民歌作为大众最为熟悉和喜爱的艺术形式,从五千多年前到今天从未间断,每个时代都留下了精彩的篇章。早期民族唱法的篇章,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当时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依据,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在用口头形式观察、总结、描述自己的行为和感受时所达到的惊人的艺术水平。不可能再现古代民歌的实际声音,只能从古代文学作品中看到它的歌词。至于曲谱,没有曲谱,因为民歌一直都是口头唱的,即使记谱法以后,劳动人民也不用。可取的是,直到19年底,民俗学家才记录了几首带有宫池记谱法的民歌。全面地、有计划地搜集、整理、录制和出版民歌,只有在新中国才能成为现实。只是受限于历史条件,20世纪以前的民谣几乎都是歌词。两千多年前刘安在《淮南子》中记载的民歌的产生和发展:“邪”——今天抱大树的人,前呼“邪徐”,后应,也是举重劝导之歌。战国时期组织编写的《鲁春秋》被称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民歌的历史发展》。《诗经》305篇作品中,165篇是收集的民间诗歌,称为“15国风”。特点:四字体,一般无器乐伴奏,故又称学徒曲。楚民歌很盛,“曲高和寡”。“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汉魏南北朝-通称:歌谣。汉武帝在位以来,设立了专门的音乐管理机构——乐府,收集整理民歌。特点:描写人民疾苦。五字体,器乐伴奏。如《孔雀东南飞》、《木兰词》、《尚墨桑》。宋唐——通称屈子词。特点:七言四句。元代的山歌叫小令,明清的叫山歌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