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毛笔的徐安毕是在哪个朝代发明的?

慢慢看这篇文章,很有收获!

在各种笔中,毛笔是中国特有的一类。传统毛笔不仅是古人必备的学习工具,而且在表现中国书画的特殊魅力方面有着独特的力量。中国的书法和绘画都离不开毛笔的使用。

毛笔作为一种书写工具,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就已经留下了毛笔的痕迹。虽然西周及以上时期至今未见毛笔,但在史前彩陶纹样和商代甲骨文中可以发现一些用笔的痕迹。东周时期,毛笔已经广泛用于书写竹简和帛书。这说明毛笔起源于商代以前。最早的毛笔可以追溯到大约两千年前。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中发现一支春秋时期的毛笔。它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支笔,是古代遗留下来的珍贵资料。

在春秋战国时期,笔有不同的名称,如"笔"、"玉"、"符"。直到秦朝“书亦同,车亦同轨”,才把笔的各种名称称为“笔”。相传秦代大将蒙恬曾在山联村取羊毛制笔,在当地被视为制笔鼻祖。也有人说,蒙恬的妻子卜香莲也精通制笔技艺,被供奉为笔皇后。到了汉代,钢笔已经很精致了,艺鹭当时就是一个大师。除了兔毛,还有羊毛、鹿毛、貉子毛、狼毛等。,软硬兼施。同时,笔管的质感和装饰也更加丰富。据官方史书记载,中国著名的徐安毕发明于汉代。

徐安毕时期是中国毛笔发展的重要时期。在金代,安徽宣州的兔毛制成的紫色毛笔以其锋利的笔尖而闻名。宣州陈的笔受到王羲之等人的推崇。到了唐代,宣州成为中国制笔的中心,徐安毕的声誉与日俱增。此时的徐安毕,无论是制作技艺、选材,还是笔筒的雕刻艺术,都越来越完善。刘公权、欧阳修、梅、苏东坡等人都对徐安毕给予了高度评价。徐安毕在唐代被视为贡品和皇家用笔。地理记载:唐天宝二年,唐玄宗上楼,看到新滩和南方几十个县的特产,都摆在楼下,其中就有宣城县的钢笔。陈、诸葛的笔横跨唐宋,制笔技艺代代相传。无心笔具有性能柔软、基础扎实、长期使用、书写流畅的特点,被称为“天下第一”。到了宋代,除了宣州的诸葛家族,歙县的陆道人、黟县的陆大元、新安的王伯礼都有过一段时间的名气。

元代以后,以湖州为中心的制笔业日益繁荣。中国毛笔进入了第二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湖笔时期。其中尤以杨浩笔最为著名,深受士林喜爱和朝廷赏识。此时,湖西笔已与徐安毕齐名,甚至超过了徐安毕,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国画代表。被誉为“天下第一”的虎皮,祖籍浙江湖州市善琏镇。在古代,善琏属于湖州府,所以这里出产的毛笔被称为湖笔,善琏也被称为“笔都”。当时,湖笔与徽墨、端砚、宣纸并称为“文房四宝”,出现了冯英可、、吴声、、陆臻、、沈秀荣、潘等制笔大师。

明末清初,善琏湖笔逐渐流传到国外,善琏人在各地开了一批名笔店,如北京的顾、何连卿,上海的周虎臣、、李定和,苏州的贝松泉、陆等。明清时期是中国制笔业发展的鼎盛时期。不言而喻,它被皇室和政府用来制作精致华丽的钢笔。就连民间使用的毛笔也非常注重装饰和美观。当时用竹子、玉石、雕漆、象牙、瓷器、搪瓷等材料做笔管。在笔管的装饰上,无所不用其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

由于毛笔是用动物纤维制成的,很难长期保存,所以传世的完整古毛笔非常少。除了少数出土物,明清能见到的毛笔也算是稀世珍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