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哪三本是语录?
中国春秋时期的一部散文集,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编的。全书20篇,492章,是第一部“目录学”。南宋时,朱与孟子、大学、中庸并称“四书”。
编纂者主要是仲弓、子游、及留在鲁的少数弟子,并加以转述,由全文完成润色。所以汉代儒家说:《论语》成书于夏。
孟子
“四书”之一。战国中期,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孟子,孟子的弟子和弟子的记录。最早见于赵琪的《孟子》碑文:“此书亦为孟子所书,故总称孟子”。《汉书·艺文志》记载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35000余字,286章。相传还有另外四部《孟子》书,已失传(这部《孟子》是明代姚世贞的赝品)。该书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思想和政治活动。
“大学”
《旧论》原为《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是所作。当代许多学者认为,它实际上是秦汉时期的一部儒家著作,是探讨古代汉族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宋代以前,大学的地位并不十分突出。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后,南宋朱撰《大学》。《大学》成为儒家经典的重要篇章,最终与《中庸》、《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的官方教科书和科举的必读,对古代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大学》主要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大句》版本,由朱整理,分为经典和传记,是“四书”之一;一、按原序排列的古籍,即《礼记》中的原“大学”。
中庸之道
本来是礼记里的一篇文章。《礼记》是古代汉族法律法规的重要典籍。对战国时代的思考。全篇以“中庸”为最高道德标准和自然法则。在宋代,它与《大学》、《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书”。
诗经
是2500多年前中国奴隶社会末期产生的诗集。它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诗集。有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古诗词305首,有6首只有题而无诗的《笙诗》,反映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约500年的社会面貌。
《诗经》作者佚名,成书于春秋。它由尹吉甫收集,由孔子编辑。起初只叫“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它被尊为儒家经典,才被称为《诗经》。
《诗经》分风、雅、颂三类编辑。《风》是周朝各地的歌谣。雅乐是周人的正式音乐,分为和大雅。《颂》是周和贵族祠堂祭祀用的音乐歌曲,分为、和商颂。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饮,甚至天象、地貌、动植物。它是周朝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尚书
儒家经典之一,又称书或书经。“尚”就是“尚”的意思。《尚书》是一部古籍,是中国古代历史文献和一些追溯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它是我国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汉族历史文献,以背单词为主。
自汉初以来,有现代和古代两种不同的版本。据《汉书》记载,《史记》有65,438+000篇文章,由孔子整理作序。(秦代焚书未焚篆书)比现在的《尚书》多了16,这个16后来失传了。
礼记
西汉戴胜编纂了49部秦汉以前汉族的礼仪著作。十三经之一。是战国西汉以后的社会变迁,包括社会制度、礼仪制度、民众观念的传承与变迁。四十九篇分为制度、通论、名胜阴阳、丧、太子之法、祭祀、音乐笔记、吉祥事件等。它所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和宗教等方面,其中的“大学”、“中庸”和“李云”等思想是汉代哲学思想中的丰富内容。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礼记·小戴》作了极好的注解。后来,这本书开始流行,并由解释经文的作品逐渐成为经典。“唐代有《礼记》《礼记》《礼记》。春秋时期有《左传》、《公羊》、《毂梁》,再加上《论语》、《尔雅》、《孝经》,就是十二经;到了宋明时期,又增加了孟子,所以定稿为十三经,是读书人的必读之书。
周易
《易经》是一部重要的传统典籍,相传为周人所撰,包括《易经》和《列传》。经典主要由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组成,每一卦都有自己的解释(卦爻辞)用于占卜。《列传》载有七种文字解释卦爻辞,共十篇,合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作。但一般认为是战国或秦汉时期的儒家著作,并非一人所作。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和人文实践的理论源泉,是中国古代思想和智慧的结晶,被誉为“道之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和中华文明的源头。其内容极其丰富,几千年来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易经》作为《易经·诗·书·礼·乐》的开山之作,是一部教学用书,在我国文化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