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历史发展
鸿海是从模具起家的。
鸿海以模具起家,郭台铭一直强调自己做的是“机械”而不是“电子”。在富士康集团,鸿海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有一个英文名“Fox-Cave”,是精密模具的有趣比喻。而它的内部代号或者简称,其实就是一个正经的“核心”。
一位IT大佬说:“代工是生产别人做不了的产品,而不是别人不想做的产品。”以模具的技术基础为龙头,郭台铭成功做到了“我的领域没有竞争对手”这也是它在EMS厂排名第五,利润居然第一的原因。但鸿海要做大,最关键的一步是选择客户。郭台铭甚至不惜以“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设备”来突出鸿海的“一流客户”。30岁时,郭台铭发誓只与世界级的制造商做生意,并跟上一流的专家以快速发展。现在著名的IT公司如IBM、康柏、英特尔、索尼、惠普、戴尔、思科、诺基亚、摩托罗拉和台达电子都是鸿海的客户。鸿海已经具备了电脑等整机的生产能力,但郭台铭却没有自己的“品牌梦”。各大公司也不用担心突然冒出一个“鸿海品牌”来与自己竞争,以更大的信心扩大与鸿海的合作。鸿海没有自己的品牌,但是每个品牌都有鸿海!换句话说,任何一个名牌都有可能因为失误而倒下。如果鸿海遇到类似的命运,只能有一个前提。至少大部分知名品牌都倒了。
80年代,PC产业起飞,以成熟的模具技术进入PC连接器领域,其连接器王国开始建立。
1999,一口气吞掉华盛、光宇等企业进行反向整合,使鸿海精密发展成为鸿海集团,从一个区域性制造商转型为世界级企业。
2002年,鸿海成为台湾省最大的民营制造企业,并在《商业周刊》2002年的“全球科技100强”中排名第三。
2003年,在手机代工毛利率大幅下降的情况下,鸿海逆势而上,表现出了强大的野心。将PC代工上构建的完整价值链移植到手机上,并进一步开发这种结构的潜力,这是鸿海显而易见的目标。作为台湾省制造业的后起之秀,业界已经看到,未来鸿海有望匹敌手机代工行业的龙头地位。
集团蓝图:扎根中国,全球化经营。鸿海集团坚持在多元化发展方向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建设。
在中国内地投资
鸿海投资大陆1977。如今,鸿海已经成为大陆第二大台商出口地。鸿海大陆工厂的成本竞争优势和R&D技术不断提升,利润逐年增加。据悉,鸿海销售额连续5年增长62%,成绩斐然,其中公司大陆工厂的生产占了相当一部分。
富士康集团是鸿海企业集团在中国大陆的主要制造基地,由台湾鸿海集团开发,主要生产计算机、网络通讯、消费电子等高科技关键零部件和系统产品。在中国大陆深圳、昆山、杭州、天津、郑州、成都等地拥有36家全资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