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抗击日本人?细节点

1,文永之战

元世祖·忽必烈汗早就有心征服日本了。元三年(1266)八月,忽必烈派兵部侍郎里德、礼部侍郎尹红赴日。朝鲜向导带领蒙古使节到达焦地岛后返回,但未能到达日本。次年6月,忽必烈派里德等人赴日,命朝鲜护送使节赴日。高丽王派朝臣潘福代替蒙古使节送信。日本执政的镰仓幕府拒绝回复元朝国书,潘福等人只好无功而返。至元五年(1268),忽必烈第三次派里德等人去日本。袁世凯到达对马岛时,仍然遭到日本人的拒绝。后来,元朝八年(1271年)和元朝九年(1272年),忽必烈派秘书监赵良弼两次出使,均滞留日本太宰,未能进入京都。经过五次不成功的尝试,忽必烈变得愤怒,决心使用武力。

其实早在元朝七年(1270),忽必烈就已经下令在朝鲜开荒,以储备进攻日本的费用。至元十一年(1274),忽必烈命令驻守朝鲜的丰州率领15000军队和900艘战船前往日本。后设都统,新都、红槎丘为都、副元帅,兵力增至25000人。当年十月,元军从合浦(今朝鲜马山)出发,直奔日本。日本天皇征召了超过65438+万的士兵去打仗。元军开始一举攻占马兑岛和义起岛,并在前原诚司的松浦县和博多湾(今福冈附近)登陆。但在日军的忠心反对下,首战仅取得小胜,未能深入日本岛内。不久,日本海的一场飓风一下子就摧毁了大部分战船,将士疲惫不堪,弓箭也快用完了,元军只好匆匆撤退。当时是日本龟山文永帝十一年,所以这场战役在日本历史上被称为文永之战。

2.红安之战

元朝十二年(1275)二月,忽必烈派侍郎杜世中赴日。杜世中等人一到日本就被镰仓幕府处决了。这个消息直到元朝十七年(1280)才传到元朝。

日本政府公然违反国际准则,引起了忽必烈的愤怒,于是忽必烈决定再次征服日本。元十二年(1275)下半年,元朝招兵(包括南宋新附军),设立征东省(又称倭省),主持远征。这次远征日本所用的战船是元朝十六年(1279)建造的。二月,元政府命南宋在扬州、湖南、赣州、泉州等地建造600艘战船。6月,他命令韩国建造900艘东路军使用的战舰。但7月,潭州取消了用于远征日本和渡头的军舰建造计划。至元十八年二月(1281),福建左丞蒲守庚曰:“民难造海船二百艘。”。此外,湖广省的潭州、江浙省的泉州、江西省的泉州等战船也很难建造。据《元史》记载,第二次远征日本所用的战船中,东路军的900艘战船都是朝鲜建造的,但能确定的只有江南建造的600艘战船,其中泉州建造的战船只有50艘。不考虑元朝历史上没有记载的造船者人数,当时最大的海港泉州只有50名造船者,新造的战船也只有几百艘。

第二次远征日本时,江南的战船总数为3500艘,其中大部分很可能被元军拦截接管。与此同时,南宋指挥官范负责筹集江南军队使用的战船。至元十六年(1279)八月,范对忽必烈说:“奉圣旨派我去征服日本,我派周复、栾忠随日本僧人回国,于今年四月还圣旨。只有当他们拒绝时,我才应该参军。请将旧战船简略阅读以供使用,并照此办理。”接受远征日本任务的范主张先派使节试探日本的动向,同时调查原有战船,为舰队做准备。据史料记载,从襄阳之战到雅山之战,元军缴获南宋战船6000余艘,并从投降的南宋水师手中接管了不少战船。即使许多战船受损沉没,到第二次远征日本时,从南宋缴获和接管的战船数量仍然非常多。范所说的“旧战船”包括元军新造的战船,但从南宋缴获和接管的战船应占多数。因此,在第二次远征日本的南路军中,有不少投降的南宋水师士兵及其武器和战船。

元朝十八年(1281),忽必烈命令元兵两次远征日本。五月,东路军,由东省油城新都、红槎丘、都督金元帅率领蒙、汉、朝军四万人,带战船九百艘。他们还是从韩国合浦出发,在施工前登岛。在遭到日军顽强抵抗后,东路元军退守鹰岛,并转战马、伊旗、等地。6月,该省右丞相阿塔海、右、左廷、率领新附军和强行征召的江南士卒组成江南军,从清远(今宁波)和定海起航,战船3500艘。两军约定6月前在一歧岛、平湖岛会合。7月,两军在部落虎岛会师后,主力驻守英岛,另一部兵分屯平湖岛,计划分兵两路进攻太宰府。

但元军指挥官不和影响军务,日军戒备森严,元军在鹰岛待了一个月。八月的第一天晚上,元军再次遭到飓风袭击,大部分船只沉没,无数士兵淹死。第五天,范将65438+10万余元军将士弃于岛上,独自乘船逃往朝鲜。日军上岛后,元军士兵大部分死亡,数万士卒被俘。战俘被日军带到八角岛当奴隶。这场穷乡僻壤战争的幸存者不到五分之一。这一年是日本君余道天皇弘安四年。日本编年史称这场战役为红安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