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县的历史文化
祁剧是比京剧早400年的地方剧种,原名祁阳戏、祁阳队。祁剧是湖南历史最悠久、最受欢迎的地方剧种之一。湖南省八大古老地方戏中,仅祁剧就占据了湖南半壁江山,如永州、衡阳、郴州、邵阳、怀化、娄底等地。祁剧有三种声腔:高腔、昆腔和颜强腔。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永和、保和两个流派,其舞台语言与祁阳官话统一。唱腔时,永和派以鼓手辅助,包河派以唢呐辅助,音调高亢激越。祁剧是一种以演奏曲调为主的多声部湘剧,剧目繁多,曲调丰富。
祁剧传统剧目和现代剧目* * * 65,438+0,000余个,其中剧目占总剧目的80%左右。主要传统剧目有:《目连传》、《仲晶传》、《金银花》等。
祁阳小曲
祁阳小调流行于湖南祁阳、祁东、零陵、衡阳等地。祁阳小调早期只唱,后来逐渐发展成以唱为主,说唱结合的形式。2010湖南祁阳县祁阳小调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祁阳木偶戏
木偶戏起源于汉代,兴盛于唐宋。在祁阳地区,木偶戏在元明时期就已经开始表演。清朝嘉庆、道光年间,祁阳布袋戏非常流行,遍布文明铺和潘家埠。咸丰年间,某著名木偶剧团在祁阳文明店首推李桃儿家的“仁和班”。民国时期,祁阳有108个半职业和职业木偶剧团,艺人500多人。著名艺术家包括刘光魁、王连生、唐尧和刘玉生。
祁阳渔鼓
民国时期,祁阳渔鼓在祁阳各地传唱,以单人渔鼓和集体渔鼓的形式在城乡传唱。祁阳渔鼓曾在祁阳、衡阳、耒阳、郴州等地广泛流传,但已近衰落。
祁阳渔鼓的主要唱法有:无书可循,无歌可唱,通俗易懂,灵活多变。唱法有二人转、表演唱法、渔鼓小品、戏曲唱法等。
祁阳渔鼓的代表歌曲有:《陶铸出钱》、《甘龙下江南》、《丑媳妇》、《玉镯》等。
渔鼓艺人的代表人物有:刘兴国、邹华春、邹华山、邹昆山等。祁阳文明米粉
文明米粉是祁阳的传统风味,因明末清初在本县文明铺镇创立而得名。
油茶
油茶又名山茶籽树,属山茶科山茶属,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之一。油茶籽榨出的油叫山茶油,是一种优质的木本食用油。
祁阳草席
祁阳草席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湖南著名的土特产之一。有睡垫,墙垫等品种。草席可以作为被褥和装饰品。
祁阳盆鱼
祁阳笔鱼,产于湖南祁阳巫溪一带,形似毛笔,被誉为“桌上之宝”。用盆鱼和胡椒粉炒。
吴梅祁阳
祁阳吴梅,已有400年历史,种植在木口、云盘店、太白山、汤池等地的低山丘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