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客家语言的历史渊源
?台湾省的客家人,有一部分是明朝末年随郑开台的,大部分都并入了闽南体系,根据历史无法区分。尤其是康熙时期,从大埔梅县、饶平、潮州和诏安、南平、漳州等地来台的客家人,几乎占当时台湾人口的三分之一。但这些来自潮州、漳州的客家人,因为都与来自泉州漳州的闽南人杂居,大多逐渐放弃了客家话。
从清初到乾隆年间,来自徽州、梅州的“客”陆续来台,在刘队、苗栗、新竹、桃园等地定居。他们祖籍是四县(以蕉岭、五华为主),海陆(以海丰、陆丰为主),少数是饶平、诏安、永定、大埔(以饶平、诏安为主)。
在这些客家次方言中,四县比较厉害,所以台湾省的四县话几乎成了客家方言的通用语。台湾省客家分布主要在台北、桃园、新竹、苗栗、台中、屏东、高雄、云林、宜兰、花莲、台东县。其中,桃园县和台北县的人数最多,但在这两个县中,台北县的客家人因为与其他族群杂居,看不出客家的特色。目前定居台北的客家人,大多是上世纪50年代从陶竹庙搬到台北谋生的。为了谋生和获得更好的人际关系,他们大多说闽南话和普通话,子女大多不会说客家话。
桃园县客家分布初期,一般说是“南北客家”,后来连观音、龙潭、杨梅中里、平针都逐渐衰落了。对当地日常生活语言的实地了解表明,该地区的日常语言已逐渐向闽南语和普通话转变,客家话已退到家中使用。当时客家话比闽南话多,已经完全颠倒过来了。除了观音、龙潭、杨梅等城郊乡镇,大溪、八德、平针、埔心等地几乎成了地道的闽语区。
在人口数倍的苗栗、新竹两县,从人口比例来说,新竹县是客家人口比例最高的县,但总人口数不如苗栗县,也不如上面说的桃园、台北县。但新竹县是台湾省海陆客家方言的大本营,海陆客家文化与语言的保存是最重要、最核心的地方。虽然桃园的客家人口比新竹县多,但桃园的客家有陆海、饶平、混合语海斯方言四县。由于异质性很大,语言的稳定性不如新竹县。
?新竹的竹东、衡山、林雄、峨眉、宝山、湖口等地都讲海陆方言,语言同质性很高,所以能保持完整的海陆方言。苗栗地处偏僻,发展有限,外部势力侵人的机会很少。虽然人口不多,但几乎都讲四县方言,同质性很高。另外,泗县方言是客家话中的优势语言,所以泗县客家话是台湾省最完整的县市。尤其是山区(铜锣、西湖、三义、胡大、公馆、南庄、石滩),几乎四县客家人都聚居在一起。至于苗栗、头份、三湾、左兰一带的山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闽南话人散居,有些地方讲海陆话,稳定性不如上面提到的乡镇。苗栗市、头份镇等外来信息吸收快、经济商品更先进的大镇,也将是变化迅速的地区。
?刘队位于台湾省的最南端,大部分属于屏东,少数属于高雄(美浓和村林)。因为被闽南语包围,客家文化越来越难保存。难得的是本土的危机感很重,所以对客家意识、客家权益、文化的认同特别强烈,比北方的陶竹苗更积极地表现出客家特色。
?华东地区的客家人都是日据后期的。桃渚庙和刘队地区的客家人因土地贫瘠、谋生困难,第二次背井离乡。今天华东地区的客家人仍然比闽南人少,但由于他们聚居在一起(如林峰、瑞穗、吉安),而且华东地区的信息不是很发达,现代社会也没有带来太大的冲击,所以客家文化不会像台北、桃园那样迅速消退。如果你愿意用心去维护,保持原有的实力应该不难。如果随波逐流,听之任之,肯定逃不过两代,那就都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