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剧:元杂剧的形式和特点是什么?

元杂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一种形式,用北方歌曲演唱。晋末元初发源于中国北方。它是在金元的基础上,受朱功调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元杂剧作为一种新的完整的戏剧形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密的体系,形成了唱腔、白话、舞蹈等传统戏曲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产生了诗体与散文相结合、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①结构:一般元杂剧都是6折的完整故事,有的是5折、6折甚至更多。

折叠是音乐组织的单位,是故事发展的自然段落。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多包含更多的次数,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些杂剧还有“楔子”,一般在第一折之前起说明作用。相当于现代戏剧的开场白,用来说明剧情,介绍人物。

杂剧每次打折时由同一宫调中的曲子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期间,一本书打六折,全部由郑迪或郑丹独奏。(其他角色只明说),分别称为“最后一本书”或“最后一本书”。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端、旦、净、丑。元杂剧每出戏都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叫结局,女主角叫郑丹。此外,配角还包括副演员(次要主角)、外围演员(老年男子)和青年演员(少年)。女配角包括副旦、外单和肖丹。

荆:俗称“大花脸”,大多演性格、外貌都有特色的角色。比如张飞和李悝jy。

丑:俗称“小脸”,一般扮演一个男性次要角色。

此外,还有伯老(老人)、伯二(老妇)、顾(官员)、赖二(听差)。

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学、写三部分组成。

歌词是根据一定的宫调和曲牌写成的韵文。宫调,也就是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和D调。曲牌是一个曲子的名字,每个曲牌都属于某个宫调。剧本中,每套歌曲的第一个曲调都标有宫调。元杂剧中规定,每断一出戏,唱一套宫调相同的歌,宫调和每套歌的顺序是约定俗成的。

段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编程,武术,舞蹈。

白即“客白”,是剧中人的口语部分。白斌分为以下四种:对话(人物之间的对话);独白(人物自我叙述);叙述者(背诵其他角色的心理词);带白(歌词中的感叹词)。

白斌是元杂剧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终人散,剧情才精彩”恰恰说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