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昭通彝族为什么崛起?
民国时期昭通彝族为什么崛起?彝族著名人物安恩普总结:彝族有一点祖业,但文化落后,官场无地位。改变这种状况的唯一办法就是读书,做官,和统治阶级竞争。
读书做官。清末以来,昭通彝族人去省城的第一人是昭阳区的陆玉书(卢永祥),考上了警校,其次是鲁甸的陆亚夫,考上了法政学堂。他们也是第一批挤进官场的人。接着,不断到昭通、昆明求学并进入官场的人,有安恩普、龙、安顺三世、龙、易国藩、龙高贤、杨和姚的弟妹,还有现在昭阳区的龙云、鹿晗、卢俊全、龙、龙玉苍、龙惠泽、龙炳灵、龙姚、乔。其中,卢国藩、龙高贤、龙对元三人因“变法维新,科举停办,抛弃八股”(龙伟元墓碑),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自费赴日留学,龙伟元死于赴日途中。卢国藩。龙高贤在日本入团。回国后,卢国藩在昆明参加了1911年的“重阳节”起义,龙高贤在上海参加了反清斗争。在日本留学的还有龙、陆亚夫、陆邦定、陆邦基。龙云、鹿晗、安恩普、龙等人均考入云南军校或黄埔军校。
1927后,龙云、鹿晗在武装斗争中取得云南军政大权,统治云南22年。与同时期的地方实力派人物相比,龙、鲁政权相对稳定。这与龙、陆、安、龙等统治集团中的士人是分不开的。据不完全统计,龙、鲁时期县、团彝族有40余人,其中大部分来自昭通地区。在这22年里,昭通彝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来自邻近的四川和贵州的彝族年轻人来到昭通学习、参军、参政、教书和行医。贵州、四川被军阀迫害的彝族人都逃到昭通避难,尤其是黔西的彝族人。
昭通彝族人学官后,普遍不忘家乡,都在家乡投资兴办学校。许多在解放前一天晚上参加革命和在解放初期工作的人,都在这样的学校里学习过,接受过革命的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