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物理、经济、历史的哲学角度看病毒!

从物理学、经济学和历史学的哲学观点来看,这种病毒如下:

1,物理角度:熵增定律

热力学上说孤立的系统总是倾向于增加熵,最后达到熵的最大状态,也就是系统最混沌的状态。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物质总是朝着熵的方向演化。家里不收拾就乱了,手机越来越卡,耳机线乱了,热水渐渐凉了,太阳继续晒,腐烂了...直到宇宙的尽头——热寂静。

薛定谔说,“人是在违背熵增规律地活着,生命是靠负熵活着的。”任说,“管理就是要对抗熵增!”我们这三年抗疫的本质就是对抗熵增!

但随着病毒毒性的降低,甚至低于流感时,逐步放开到完全放开,必然会导致熵增的最终情况:群体免疫。至于是疫苗打完了,无症状感染还是其他情况,在毒性极弱的情况下,用熵增的哲学观:最后的思考是* * *生存+群体免疫!

2.经济视角:劣币驱逐良币。

劣币驱逐良币,是指当一个国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但法定比价同时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或白银(良币)必然会被熔化、收藏或出口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它是由英国财政大臣伊丽莎白·格雷欣在16世纪提出的,也被称为格雷欣现象。

所谓劣币驱逐良币,即当两种实际价值不同、面额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所谓良币)必然会被人们熔化或保存,从而退出流通领域;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所谓的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

我们假设帅哥A,渣男B,美女C..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A和C的组合是一个帕累托改进,但现实并没有这么简单。优男A一定是痴迷于工作和学习,未必有机会认识美女C;美女C身边的朋友可能出于嫉妒不会介绍美女C,加上美女C本身的矜持,很难实现优秀男人A和美女C的强强联合。

如果病毒毒性最强的原始毒株是优南A,传染性最强的变异(进化)分支是美C,实现毒性最强的A+和传播性最强的C+结合,不符合经济学的“格雷欣现象”。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病毒没有完整的生命,只有附着在生物身上才能生存。所以进化的适应性一定是大量传播(美女C)和一点毒性(渣男B)的组合最适合生存。如果大量传播+高毒株胜出,杀死病毒宿主,病毒将无法存活。

在病毒自然繁殖(复制)的生物本质需求驱动下,“劣币驱逐良币”的哲学观:思维的转变是病毒会以毒性减弱、传染性增强的方式进化!

3.历史视角:西班牙疫情。

西班牙流感在1918年造成2500万至1亿人死亡。当时世界总人口只有6543.8+0.7亿人左右。

西班牙流感可以简单分为三波。第一波发生在1918的春季,基本只是普通流感;第二波发生在1918的秋季,死亡率最高。第三波发生在1919的冬季到1920的春季,死亡率介于第一波和第二波之间。

整个世界都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中,事情的转折点突然出现。1920年春天,持续了18年的疫情神秘消失,各地情况开始好转,很快世界恢复。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还没有关于西班牙疫情为什么结束的完整的权威解释。一般的说法是优势菌株已经出现。

因为没有特效药,也没有疫苗可以治愈,只能被病毒自限。自限性是指病毒具有自限性。强毒株杀死了宿主,也就是病毒生存的基础,也杀死了病毒本身。传染性低的病毒株传播效率不够,致病的人治愈免疫后就不能再传播了。

只有变异成高传播率、低死亡率的品系,也就是“外向”和“技能平庸”的品系,才可能永存,因为它可以和人类长期共存。但那并不是最初意义上的病毒,只是弱化成了另一种每年秋冬春都会卷土重来的“流感”,尽管可能更严重。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这像是奥米克隆的出现吗?在广州65438+百万+只有4个重症病例(全是老人)感染,没有死亡的情况下,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辩证思维就是新冠肺炎的最终结局和西班牙流感差不多,但不会简单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