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县的历史沿革

1957年,建平区南堤村出土的古人类上臂骨化石,经人类学家鉴定为猿人化石,距今五六万年,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大约5500年前,中国开始了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1981~1985年在建平县与凌源县交界处的牛河梁发掘的女神庙、石墩群、方形石栅栏,距今5500多年。

夏商周时期有戎活动。

春秋时期属山戎,后并入东湖。

战国初期,为东湖地。燕国灭东湖后,疆域属幽北平郡。

西汉时期,这里原是匈奴左之地,汉武帝出入左地。乌桓迁徙至上谷、渔阳、游北平、辽西、辽东,属乌桓地。

东汉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击败乌桓后,乌桓内迁,给了鲜卑很大的发展机会。领地是鲜卑。

三国时期,鲜卑分为东、西两部,版图属于东部的鲜卑。

西晋时期,东部的鲜卑逐渐分为慕容、宇文、段三股势力,疆域属于鲜卑的宇文。东晋时期,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联合建立了一些封建政权,史称“十六国”,先后隶属于颜倩平州昌黎县、前秦、后燕、北燕。

南北朝时期,北魏、东魏、北齐时期,疆域属颍州建德、济阳两县的平岗、柳城两县。北周时期,北齐颍州刺客高保宁并未延伸至北周,疆域仍属高保宁管辖。西北与契丹接壤。

隋朝,在旧颍州设置颍州总政。开元年(581),只剩下建德郡和龙山郡,后又废郡。十八年(598),龙山县改为柳城。大业初,总经理室废,置辽西县。隶属辽西县柳城县,西北与契丹接壤。

到了唐代,疆域南属颍州都督,西属西递饶勒都督,其余属契丹宋末都督。Xi和契丹生活在一起。

辽代通和二十五年(1007),京达定府建在旧王喜帐(今宁城县)。境内属晋源县(位于开泰二年[1013])和浮石县(位于开泰二年[1013]),北部属三韩县、高州、大宁府(位于开泰中部)、周恩县(位于开泰中部)。

金朝,继承辽朝,盛产京道大定州,徽州的晋源县、辉县,大宁州的三韩县。

元代至元七年(1270)北京路改为大宁路,二十二年(1285)改为武平路,二十九年(1292)改为大宁路。境内分属大宁路的富县、晋源县、辉县、大定县。

明代,一开始用的是元旧制。洪武二十年(1387),废除元制,建立大宁卫,属中国大宁卫。永乐十二年(1414),在老哈河中游建立老哈河卫。景泰以后,疆域属五粮哈三味的诺音威。

清代,在建县之前,承德府全州属境内西南,承德府建昌县属东北。光绪二十九年(1903),对泉州东北部的喀喇沁右旗老牧场和建昌县北部的敖汉左、右、南旗的老牧人会宣建平县进行了分析和平整,归属朝阳地区。辖建东、建西、建中、敖汉、敖东、蒙古六个区。

1914年,废除清朝旧制度,设立热河特区。建平县属于热河特区。

1928属于热河省。

3月1933被日本占领,建平县隶属朝阳六县。建平县分为六个区,分别是建平一区、四家子二区、叶柏寿三区、黑水四区、菜园子五区、下洼六区。

1934年,撤销六郡本部,建平郡仍属热河省。

1937年3月,建平县东北部50个村划归新会县。此外,从宁城县划出15个村,平泉县划出4个村,归建平县管辖。合并后,建平县有8个区。

1940年,建平县并入喀喇沁右翼旗办事处。旗址始于新秋,后迁至平庄(今赤峰市)。全旗分为32个行政村。

1945 8月15东北光复,建平县隶属中共领导下的热忠行署。9月,建平县人民政府成立,建平县划分为王、公爷府、毛沟、平庄、黑水、建平、朱鲁克、叶、西樵(乃林)9个区。5438年6月+10月,建平县改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热辽行署。

1946年2月,郡分王、公、毛沟三区,建江西郡。5438年6月+10月,划定平庄、西樵(乃林)两区,建立建中郡。老哈河以东的黑水、建平、叶柏寿、朱鲁克四区为建平县。

1947年7月,撤销热河行署,建平县隶属热河省人民政府。9月,喀喇沁董琦政府成立,在县内蒙古族集中地区设立了太子墓、喀喇沁、那力乃、黑水四个苏木办事处。

1949年7月,叶县撤销,所辖博罗池区划归朝阳县,干召、半拉烧锅、羊角沟三区划归喀喇沁,其余四区划归建平县。建平县有13个区,234个行政村。

1955年7月,撤销热河省,建平县定为辽宁省金州专员公署。

1959年2月,定为辽宁省朝阳市人民政府。

1961年4月,公子公社划归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1964年3月隶属辽宁省朝阳地区专员公署(5月更名为朝阳区革命委员会,1968,8月更名为朝阳地区行政公署,1978)。

1984年9月,改建为辽宁省朝阳市人民政府,建平县隶属于它。

建县背景

19世纪末,清朝政治腐败、经济萧条、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在热河省,贪官污吏、蒙古王公和外国宗教势力同流合污,对百姓的盘剥越来越严重。再加上连年自然灾害,劳动群众苦不堪言。在这种情况下,劳动群众奋起反抗,特别是清光绪十七年(1891),榆树林、叶柏寿爆发了震惊清廷的“当时道士”起义。起义的矛头直指政府、蒙古王公和法国传教士。在为期十天的一个月中,起义者聚集成千上万,摧毁了县政府、教堂,并焚烧了王子们的房屋。篝火蔓延到朝阳、平泉、建昌(后来的凌源县,包括凌源、喀左、建平、建昌的部分地区,下同)、赤峰。清政府李鸿章监军剿共,直起腰来,在丰、朝阳等地调兵联合围攻。从光绪十七年(1891)五月到光绪二十三年(1897)三月,清廷镇压的“当时道教”奏折有137份。据光绪《东华续录》记载,“至光绪十八年(1892)四月,朝阳不时有盗马贼,平泉、建昌一带山谷混杂,山野不洁。”基于当时平泉、建昌一带偏远混乱,朝廷在紧急情况下极难管理,几位热河总督认为有必要加官分而治之,以各种方式邀请他们出战。

地名的由来

建平县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因属建昌(今凌源)而得名

)和平泉(今河北省平泉县)归两县管辖。建县时取建昌、平泉首字母,得“建平”之名。建县地址虽于1954年7月由建平迁至叶,但仍沿用建平县名,至今已有78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