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美兰的历史演变
在印度文化到来之前,印度尼西亚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甘美兰的演唱风格除了受到印度音乐的影响,更是自成一格,其乐器在满清伯夷王朝(如14至15世纪)发展到今天的规模。
根据爪哇的神话,甘美兰是公元230年由天神桑香古鲁发明的,据说桑香古鲁在拉吾山上有一座宫殿,统治着爪哇所有其他的神。杨珊的上师想通过声音向其他神传达信息,所以他发明了“锣”。为了表达更复杂的信号,他又发明了另外两种锣,变成了甘美兰。
在公元8世纪爪哇中部的婆罗浮屠庙里,出现了最早的关于音乐表演的浮雕。浮雕上有各种各样的锣、鼓、竹笛、铃、弹拨和弦乐器,但没有钢琴和木片的图片,这显示了印度尼西亚最早的演奏形式。
12世纪,爪哇岛宫廷出现了两种加麦兰合奏,蒙冈和科多克·恩戈雷·加麦兰,成为“响亮风格”的基础。凯马纳克的另一个传统,即唱诗,成为“软风格”的基础,并逐渐演变为贝达亚舞的音乐风格。到了17世纪,两种风格相互影响,逐渐发展成今天巴厘岛、爪哇、巽他的加麦兰合奏。印尼诸岛的Gameland风格各具特色,但在乐理、乐器、演奏技法等方面有共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