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历史复习怎么做?
1.结构化知识。所谓知识结构,就是知识的互联。美国著名教育家、结构主义教学理论代表杰罗姆·布鲁姆说:“无论我们教什么学科,都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教学与其说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科的基本事实和技能,不如说是教与学的结构”;“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结构把它联系在一起,是一种很可能会被遗忘的知识。”在历史教学中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结构,就是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和概念纳入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使之变成一个主干清晰、脉络分明的有组织的知识网络。从宏观上看,首先,历史教科书可以分为三部分:世界近代史、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其次,每个区块都有自己的知识结构。比如中国古代史,可以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部分。第三,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知识结构。比如中国奴隶俱乐部,可以分为形成、发展、繁荣、解体四个部分。从微观上看,一个历史概念往往有其固有的结构。比如说到资产阶级革命,一般是从背景(起因)、过程、结果、性质、影响等方面来描述。分析其背景往往离不开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资本主义的兴起和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二是原有的封建王朝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第三,新旧势力的矛盾斗争加剧,爆发革命,英美法的资产阶级革命也是如此。
经过这种层层分解,就形成了整个历史知识的基本框架和经纬网络,形成了一棵“知识树”,既有树干,又有嫩枝,还有树叶,避免了各部分历史知识的混乱、重叠和交叉,做到了战略规划,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课本的知识结构。
2.内容线索。历史知识具有很强的时空性,线索化就是根据列出的线索,打破时空界限和教材原有体系,按照相同的类型、性质和方面进行分类和重组,从而形成一个历史问题的完整表征。
内容提示可分为以下两类:
(1)从线索的范围来看,有粗线索和细线索。粗线索的范围比较广,比如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分为形成发展、民族融合、经济繁荣、继续发展、衰落五条线索。中国近代史分为三条线: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中国人民的奋斗史和中国人民的探索史。细线索的范围很小,甚至可以直接由知识点组成。比如中国近代史上“国内阶级矛盾如何转化为民族矛盾”这条线索,可以和以下几个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南昌、秋收、广州大义——三次反“围剿”——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但是,“历史复习课仅仅停留在重新整理教材和拉粗线的要求是不够的。我们应该探索更详细的线索。”从高考试卷来看,每一个问题和答案其实都包含了至少一条细微的线索。如果我们的学生没有整理线索的能力,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就会一头雾水。
(2)从线索的内容联系来看,有纵向线索和横向线索。线索首先要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使知识更加系统化、组织化、科学化。纵向线索往往会削弱知识的横向联系,因此有必要进行知识的横向联系。比如中国抗日战争分为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可以理解为抗日战争历史的纵向联系;抗日战争的历史横向关系是日本侵华战争、正面战场抗战、敌后抗战和国共关系。再比如截取65438+50年代的时间垂直线,横向分析英、法、美、俄、日、中的政治特点。这样,通过纵横贯通,可以理清知识网络,建立知识点的坐标系,让学生形成一个“纵横贯通”的立体知识网络,便于知识的学习。
无论采用什么线索复习,都要求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变教为诱,学生变学为思。梳理线索只是引导学生探索课堂的第一步,而从教材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撰写文章,都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来完成。如果没有启发式教学,那么内容的线索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3.理论的系统化。《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历史教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按时间顺序讲述历史,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分析和结论,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高考历史科考试说明》第八条也规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事件的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来看,理论题和答案、材料题甚至理论选择题的比重逐年上升。史论结合,包括历史中的理论,既是平时历史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高三历史复习需要加强的重要方面。没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是不可能提高能力的。这些基础理论往往藏在课本里,容易被老师忽略。因此,在高考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有意识地、系统地深入浅出地介绍教材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加强训练。高考复习仅仅局限于形象思维的处理是不够的。正如斯潘塞所说,“教学应该从具体开始,到抽象结束。”这种“抽象”体现在历史教学中,就是对历史理论维度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包括因果、必然和偶然、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继承和发展。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和阶级斗争、人和个人的作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历史人物的评价等等。
在进行系统的理论教学时,必须做到:①教师要做好理论教学的规划,复习时既要注意纵横联系,又要注意“垂直高度”,即将历史现象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进行分析,即进行“立体式复习”。②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迁移。政治课上学生接触了很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拿来主义”,从而降低难度,提高效率。(3)运用辩证法,不要片面化,陷入形而上学。学生要知道,任何历史现象都是相对的、发展的。史学的理论观点虽然具有普遍意义,但也不能一刀切,走极端。就像剥削和奴隶制当然是可恶的一样,在奴隶社会刚出现的时候,人类社会开始脱离原始状态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要让学生明白,文天祥抗元和元朝灭南宋同样值得肯定,并不矛盾。郑成功收复台湾省无疑是正义之举,但清政府消灭台湾郑氏政权也符合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的需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分到户。这并不意味着建国初期的农业合作化道路是错误的。这样才能灵活运用理论教学,逐步深化。
4.训练模拟。它包含以下三层含义:一是训练形式的模拟。是指试卷的篇幅、类型、分值要与高考大体一致,试题要有示范性。使学生熟悉高考形式,形成先入为主的感性认识。第二,能力要求的模拟。试题的难度和对能力的要求应与高考题相当或略高。在设计模拟试题时,要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题型。比如有最佳选择题、组合选择题、排序选择题、比较选择题、因果选择题、类比选择题、史料选择题、映射选择题、分类标准选择题等等。贴近高考试题,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高考场景,营造高考氛围,让学生经受多次“实战演练”,以便在真正的高考中临阵退缩。第三,模拟评价。强调和练习相结合,强化强调和强化练习,是高考历史复习的良性循环。模拟测评要求教师研究高考答案,尤其是主观题答案;要教给学生审题、题型构思和写作的规律性方法和技巧,结合学生复习和考试中暴露出的普遍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刻剖析错误的根源。同时,要进一步启发思路和点评方法,把点评作为提高自己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研究高考的专家指出:“一堂好的讲评课,往往比许多简单的习题训练有更多的作用。好的讲课和评价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书面练习,有助于克服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及其带来的一系列弊端,有助于加强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注意的是,模拟训练必须是有限的。如果被滥用,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也会降低其有效性,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5.集中回答。构建体系、整理线索的目的是为了在答题(尤其是问答)中体现知识点的要点,这就需要很强的概括能力。在这方面,高考参考答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而学生的回答通常都是整段整段的写,密密麻麻,不切题,是提炼总结能力不足的表现。要帮助学生摒弃简单罗列知识点的做法,做到“重点突出、重点连载、文章有序”。“精华化”是指答案精炼、详细,文字、史实、观点正确。“连载”要求层次分明,组织清晰,逐点叙述,有条不紊。“文学性”就是句子通顺,没有错别字,尽量使用历史语言。平时可以学会专心答题,多角度进行大容量提问训练是很有必要的。集中答题是充分利用时间、减轻记忆负担、提高效率的最佳方式,也是培养思维敏捷的有效途径。
6.记忆很有趣。记忆能力其实是一种综合能力。一个记忆力强的学生,往往具有多样化、发散性的思维。在高考复习中运用有趣的复习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记忆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一种记忆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展示自己的才能,达到训练思维的目的。
常用的资金审核方法如下:
(1)谐音法。比如763年,安史之乱结束。763和谐地吃庐山,把它想象成“763,763,吃安禄山”。刘福通,武术家(1351),元末领导红巾军起义。沃八喜领导突厥部(1771)起义,回到祖国怀抱;还可以用谐音法记其他历史知识,比如日本三都(大阪、江户、京都),每个城市的第一个字叫“将军”。关于蒙古先后投降的政权(西夏、吐蕃、回纥、金)的记忆,每一个都把它的第一个字作为“西湖味精”。记住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把“主”、“派”、“党”这些词当成“左”等等。
(2)前缀法。就是记住知识点的第一个单词,然后全部联想起来的方法。比如用《永通汉江》记录隋大运河从北到南的四段:永济运河、通济运河、韩沟河、江南河。以“南汉九头镇,烟台丹英邛崃”记载了1858年天津条约开放的十个通商口岸:南京、汉口、九江、汕头、镇江、烟台、台南、淡水、营口、琼州。
(3)公式法。就是把相关内容编成一个便于记忆和背诵的公式。比如,记住战国七雄及其地理位置:“齐秦楚赵岩韩玮,东南西北归中央”:记住中英《南京条约》开辟的通商口岸:“广厦阜宁,五人通商第一”;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有:“以饮一杯酒解除兵权,解吾时;":文官为知府,财政转使;中央有皇军,有强有弱。”
(4)简化方法。也就是内存的内容被简化压缩了。比如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简化为劳动力、科技知识、资本和市场:法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在1848欧洲革命中采取的措施简化为:建国、发布命令、行使权力、设厂、增税、组队;清代十帝简化为“顺康雍干甲,道县通广宣”等。
(5)特征法。即抓住知识点的特点来记忆。比如119,西汉大败匈奴,“119”是火警号;2 22年,孙权在建康召王武(当年三位数字相同);1234年蒙古灭金(年代为连续自然数);实行三十税一政策的皇帝有汉文帝和光武帝。记住“文武”二字。
总之,采用以上方法复习的目的是通过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复习效率,减轻学生负担,争取高考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复习教学中,除了上述“六个转变”外,在知识内容的处理上还应注意以下“四个度”:
1.广度:从前面的备注到大事年表,从材料到图表,从笔记到习题,都要引导学生去关注。同时,要处理好全面叙述和重点叙述的关系。
2.深度:就是说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发掘教材的稳定内容,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总结能力,有一定的难度要求。
3.适度:复习要围绕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和学生实际进行。不要因为难度大就去“我要公文网”(www.51gongwen.com)摘抄,不要因为急于求成就提出过高的要求,不要搞无限制的强化训练。4.Span:复习内容不能孤立,适当联系比较,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