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简单介绍大运河和镇江的历史渊源?
在中国地图上找到东西走向的长江和南北走向的大运河。这个坐标的原点是镇江。
一位天才作家这样描述镇江:
先秦时期的“土洋运河”,又称“丹徒水道”,是江南运河北端通江的雏形,在吴越相继北上的争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使镇江这座古城从一开始就处于江河交汇的地理优势。
秦凿长岗、云阳北岗,使之变成曲线,减缓河水的泄流,从而成为江南运河北段的前身,连接了长江水系与太湖流域,加强了中原华夏文明与东南蛮夷地区的联系。
早在西汉初年,这里已经是一个拥有一万多户人口的大郡。
六朝时,因毗邻都城,发展迅速,成为仅次于建康的长江下游第二大城市。以镇江为枢纽的南北水道是封建王朝的经济命脉。
此时的镇江,正如南宋朱穆在《郁芳胜览》中所称赞的:“六朝风流必胜,东临武辉,西临韩冕,浙西门户,控制大江,内掩日都,望海临江,跨金汤、桑帝府。"
隋唐时期,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建成,长江与大运河形成了中国最大的黄金十字水道,进一步确立了镇江作为江南长江主要入口的地位。镇江的水运畅通,在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开始具有全国意义。
镇江的城市地位进一步攀升,成为当时的东南名城之一。
中唐以来,镇江一直是漕运的咽喉,从浙江运往浙江的大米占全国漕运的四分之一以上。
唐朝设浙江西路,辖江南运河流域的润州、常州、苏州、、睦、杭六国,治所为润州(镇江)。由此看来,当时的镇江已经成为江浙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