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在河套地区的秦朝给后人带来了什么好处?

秦汉时期被称为“河南地”的河套地区,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过渡地带。因为北临阴山,南临黄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如果游牧民族占领了河套地区,就可以长驱直入,进攻关中地区,而中原王朝则可以凭借阴山之险,阻止游牧民族南下。因此,河套平原成为历代中原和草原民族的必争之地。秦始皇建立秦朝后,对河套地区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于是不惜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管理这一地区,为中国边疆的巩固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北伐匈奴,收复河套平原,是秦以前胡林、娄烦、匈奴、北地等少数民族的活动地区。战国时,赵武灵王推行“胡夫骑射”,建立了强大的骑兵,最终打败了赵国北部的少数民族,设立云中、雁门、岱山三郡。赵武灵占领河套地区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利用这里居高临下的战略优势威慑秦国。战国末期,匈奴越来越强大,为争夺河套地区与赵发生多次战争。李牧,赵国名将,在河套多次击退匈奴进攻,成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赵武灵王

秦朝灭赵国,匈奴趁机南下,占领河套平原,再次威胁中原安全。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北巡,一直到碣石,匈奴的入侵引起了秦始皇的注意。于是秦始皇派蒙恬率领30万大军北伐匈奴,最终“匈奴北出700里”,“河南之地被收”。次年,秦军攻下高阙、阳山、北法克。秦朝收复河套平原后,在这里建立了九原郡和四十四郡。

河套地区

为了进一步开发河套地区,巩固边防,秦始皇实行了向河套地区移民的政策。比如214,“徙为郡始”;212之前“三万易立,五万云阳迁都”,“越来越移边”;211年前“三万户迁北河、榆中”。秦朝的这些移民包括军队、驻军、罪犯和普通百姓。大规模的移民促进了河套地区的发展,也为紫岛、长城等大型工程的建设提供了劳动力。秦移民实边的政策为后世所借鉴。如汉武帝收回河南土地后,有65438万人移民至此,对中国的边疆开发和防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九原县修复

第二,长城的修建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秦、赵、燕国为了防止北方金兵南下,在北方修建了许多断断续续的城墙。在三国长城中,赵长城最具代表性。赵武灵王击败胡林、娄烦等民族,在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并派李牧镇守,使匈奴“不敢靠近赵汴京”。

赵长城遗址

秦国有陇西、北地和,还建了长城把胡拒之门外。赵武灵王也变得庸俗和胡夫一样,学会了骑射,并打破了北方的森林和地板。修筑长城,世世代代,在背阴山下,到最高点。云中,雁门,戴军。.....燕还修建了长城,从阳到襄平。放在上谷、渔阳、游北平、辽西、辽东五县拒胡。当时冠取战国七,而三国与匈奴接壤。后来,当了赵国大将李慕石,匈奴不敢进入赵国一方。——《史记·匈奴列传》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试图将原来的三段长城连接起来,于是修建了从辽东到临洮的万里长城。有很多人的资源来建造长城。史书记载“今一段河用兵三十万”,《淮南子》记载“因五十万士兵之死,孟珙、杨翁子将建长城”。这里30万和50万指的是涉及的军队和驻军总数。秦代修建长城也有大量的罪犯和平民参与。张卫华在《中国长城建立考》中写道:“兵、卫、罪犯总有,不下百万人。”可见修建长城所用的人民力量是惊人的。

秦长城遗址

修建长城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当时民间盛传“生男要慎重,生女也要慎重。”不见长城,尸横遍野。“还有一个传说是孟姜女因为嫌弃修建长城而哭长城。可见修建长城的巨大消耗让民怨沸腾。秦始皇还在河套地区驻扎了30万精锐部队,并派蒙恬、李信、傅肃等重要人物在此镇守,加剧了国家由轻及重的局面。所以,在陈胜光武起义的时候,并没有秦朝派出正规军去镇压。

但秦始皇修建长城,可以说是罪在一时,利在千秋。此后,汉、魏、唐、明在秦长城的基础上修筑巩固,使长城成为保卫中原王朝的屏障。当然,长城始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北方民族入侵的威胁。

明长城

第三,道路建设、交通、通讯与长城融为一体。烽火台也被称为烽火台。先秦时期,白天烧烟叫烽火,晚上放火叫烽火。这是古代传播军事信息最快的方式。每当边疆出现紧急情况,边防人员就可以点燃狼烟,这种狼烟就像警棍一样迅速传到京城。秦律规定“焚香之事,可不令而行。”也就是说,点篝火不需要老虎符号。

烽火台

但是,信标系统只是一个报警系统,它本身并不能传输具体的军事信息。如敌方物体、人数、作战命令等,都无法传播。为了增强应对北方边疆危机的机动性,秦朝修建了通往河套地区的交通系统——直路。直路起于云阳,止于河套平原九原县,全长700公里。这条线路的主要目的是“作为运送士兵的通道”。由于沿途地形非常复杂,工程进度非常缓慢。直到秦始皇去世,这条直路还没有修完。1974年,人们发现了麻吉古城,内蒙古秦致路的尽头,后来又在延安和榆林发现了直道遗址。

直路示意图

直路不仅可以大规模、快速地向河套地区调集兵力,还可以进行信息传播。秦朝在交通要道上设置亭台和驿站,“十里一亭,五里一驿”。亭帖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公文、诏书、书信的传播,维护道路安全。在亭子里,有马的叫“驿站”,有住宿的叫“投递房”。这些都是为了传播信息,招募劳动力。亭有亭,亭父,贼等。,并且有专门的人员传递公文。秦朝规定,紧急公文必须立即发送。信息亭和邮政服务的设置方便了信息的传播,确保了道路的安全。

直道遗址

秦朝虽然很快灭亡了,但是秦朝修建的直路以及由此开创的亭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长远的影响。历史学家认为,秦朝修建的直路一直沿用到隋唐,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废弃。历朝历代都继承了秦朝的邮政制度,并发展成为今天人们所熟知的邮政或快递。

古代邮政地图

综上所述,秦始皇派蒙恬北伐匈奴,收复河套平原后,移民至此,设郡,建立以长城为核心的军事体系,巩固边防。并修建从关中到九原县的直路,加强对河套地区的控制。秦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被历代王朝研究。比如汉武帝收复河南后,就采取了类似的措施。秦朝对河套地区的治理不仅加速了边疆开发和民族融合,而且为中国疆域的巩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