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绣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过去一般认为湘绣的历史起源于清末。然而,自从汉代精美的刺绣,如“丝绸刺绣长寿”,“丝绸刺绣骑马”和“罗刺绣信仰”,我们对它的历史有了新的认识。
可以说湘绣是晚清时期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刺绣体系,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和现实。辉煌灿烂的楚绣和马王堆汉绣,不仅是中国刺绣史上值得骄傲的篇章,也是湘绣的逻辑源头。
湘绣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长沙楚墓发现的龙凤纹刺绣,主要是在极细的丝绸上用连环针绣出,针脚整齐,刺绣精细,图案生动,令人叹为观止。
在湖南长沙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木墓中出土了两件绣帛,也证明了湘绣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传统湘绣用的线很有特色。丝线经荚果种子液蒸发后用竹纸包裹,使丝绒光滑不易起毛,便于刺绣操作。还有织线,每根线都有深浅变化,刺绣后有自然绽放的效果。
在长沙马王堆发掘的西汉墓葬中,有41件绣衣和一件装饰内棺的丝绒绣锦。刺绣花样有10多种,绣花线全部为无捻彩色散丝,颜色多达18种。在刺绣中,采用了链式线迹、齐针线迹、缝入式线迹、缝入式线迹等多种针法,使刺绣具有线迹工整、线条洒脱、图案多样的特点。而且这些刺绣产品的刺绣工人技术非常熟练,基础扎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汉时期的湘绣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湖南省长沙市东郊发现三座西汉墓葬,墓葬中出土大量绣衣、龙凤绣、树纹绣锦,堪称艺术品中的奇葩。
这些刺绣花样繁多,绣花线也有多种颜色。他们采用精细无捻的彩色散丝,在丝、绢、绢、锦的坯料上,采用平针、辫针、缝针、籽针等几种针法,使其针法工整,刺绣精美,图案多样,形象生动,令人惊叹。
这些绣品的名称在墓中出土的《派遣策》中有明确记载,有“云绣”、“寿绣”、“信绣”等。
《云绣》绣有翻滚飞舞的彩云,云中隐约可见露出头部的神奇凤鸟,作为凤鸟乘云的象征。
“长寿绣”绣出花穗状流动的云彩,其中点缀着云彩。图案很抽象,翻滚的云层里有只露出脑袋的龙。龙是传说中的神祗,能促云,利万物。汉代还传说龙能引导人成仙,长生不老,所以人们称之为“长生绣”。
还有一种说法是和古代传说中的长尾鸟有关。长尾鸟是一种幸运的鸟,古人经常借用它作为长寿的谐音。绣纹中的长尾云是长尾鸟的尾巴,古人以“长尾”的谐音命名。
据史料记载,汉代一件类似长寿绣的高档精品,价值两万元。汉代一斤黄金值一万,可见汉代刺绣比黄金贵。
“信仰绣”是出土最多的刺绣之一。其刺绣图案以燕子为原型,绣面布满变形的燕子和长尾巴的浮云。燕子是定期南移北归的候鸟,每年总会信誓旦旦地回来。
此外,还出土了山茱萸织锦、云绣、树绣、丝绸地方棋绣等。特别是汉墓锦缎装饰的内棺上绣的树纹,是用猩红、黑、烟三种颜色的丝线在棕丝地面上绣出黑色的斜方格,再在方格中绣出红烟树纹。
绣树纹看起来像吉祥字和长寿字,可能是“吉祥树”和“长寿树”的象征图案。汉代的刺绣多采用锁针法,只有这一件完全用平针绣,是中国最早的平针绣。绣面上的图案是用直径为0.1 mm的极细毛线绣成的,可想而知,中国古代的女性是多么的心灵手巧,竟然能用如此细的线绣出如此精美的刺绣,而且在地下保存了2100多年,依然能如此完整多彩,真是令人惊叹。
这表明湖南地方刺绣湘绣在21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灿烂的楚绣和马王堆汉绣,不仅是中国刺绣史上值得骄傲的篇章,也证明了湘绣源远流长。
在湘绣的发展过程中,湘绣也形成了水墨画般古朴典雅的品质。湘绣的传统题材主要是狮子、老虎、松鼠,尤其是老虎。它的特点是色彩鲜艳的层次和如画的刺绣。
到了唐朝,湘绣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它从日常使用和欣赏两者发展到日常使用和欣赏分开,特别是在欣赏方面。由于文人的积极参与,形成了画家投稿、艺术家刺绣、画绣结合的新风尚。
在唐代,刺绣不仅作为服饰用品,还用于绣制佛经和佛像,为宗教文化服务。此时,湘绣的技法虽仍沿袭汉代的锁绣,但针法已开始向平绣转变,采用了多种不同的针法和色彩。
使用的刺绣底料不限于锦缎和平纹丝绸。除了佛像,山水花鸟在刺绣中也越来越受欢迎。因此,佛像、亭台楼阁、花鸟也成为刺绣图案,构图活泼,色彩鲜艳。但是唐朝的湘绣很少。
宋代是中国手工湘绣发展的重要时期。受官方文绣院的影响,湘绣也转向了纯审美的艺术绣。
据《宋史?官方记录”,由皇宫中国刺绣研究所刺绣。在宋徽宗年间,设立了一个刺绣专家,将刺绣分为风景,亭台楼阁,人物和花鸟。于是,著名的刺绣工人辈出,从实用性到艺术观赏性,书画都被带入刺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观赏性刺绣。
到了宋代,由于当时朝廷的鼓励,原有的手工湘绣技术在几个方面得到了改进:一是平绣法变化丰富,通过研究发明了许多新针法;二是改进工具和材料,使用精制钢针和发际线;第三,结合书画艺术,以名人作品为题材,追求绘画的趣味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