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丝绸之路对东西方国家的贡献

1,有利于中西商品交换。

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铁、金、银、镜子等奢侈品传到了西方。

葡萄、核桃、胡萝卜、辣椒、豆类、菠菜(也称波斯菜)、黄瓜(中文称葫芦科植物)和石榴的传播,为东亚人的日常饮食增加了更多选择。大篷车主要从中国运来。

2.它有利于中西文化交流。

在皮拉斯战役中,阿拉伯人沿着丝绸之路将中国战俘带回撒马尔罕,而这些战俘中就有擅长造纸的中国工匠。最终,造纸术传遍了全世界。

自汉朝出兵西域囤积开发农业后,流传于山区的坎儿井和井渠技术被同样需要水的西域士兵使用,并逐渐传播到更远的国家。

中国古代的印刷术也是沿着丝绸之路向西传播的技术之一。

3.有利于中西宗教交流。

佛教在汉代之间传入中国后,南北朝时期开始在中国传播,并使之成为中国化——禅宗。佛教文化为中国传统哲学和宋明理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佛教的节奏给中国古代诗歌的四声带来了改进,增加了音乐节奏之美。其内容丰富了中国语言的词汇,“大世界”、“绝法”、“恒河沙量”、“极乐世界”、“放下屠刀成佛”等上百个成语成为各行各业的流行语。今天幸存的北魏宋岳塔、唐代长安大雁塔、扶风法门寺、五台山南禅寺、北固寺、辽代应县木塔、杭州六和塔等。,它们的石拱门和木拱门精致巧妙,堪称国宝。至今国际友人无不感叹不已。这些建筑极大地吸收了印度和西方的建筑技术(印度吸收西方)。唐太宗年间,僧人玄奘(602-664)经中亚由陆路赴印度取经讲学。历时十六年,他的著作《大唐西域记》记录了当时印度的政治、社会、风土人情,至今仍是印度学者研究印度中世纪历史的第一份重要资料。他取回了657部佛教经典,唐高宗专门在长安建造了雁塔来收集和翻译它们。后来,高僧易经(635-713)再次由海路前往印度,又用了16年时间,取回了400部佛经。他的作品《南海归内法传》、《大唐西域求法大和尚传》向中国介绍了当时南亚各国的文化和生活,他们的辛勤劳动在当时是一件大事。

景教(也称天主教东正教)于唐初由东罗马帝国传入中国。Xi安碑林所写的大秦景教《中华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见证。虽然它的影响不如佛教和伊斯兰教,但它是东西方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唐朝中期从波斯传入的摩尼教(又称祆教、祆教),中国以后称为祆教。它相信光明必将战胜黑暗,正义必将根除邪恶,这是许多劳动人民深信不疑的。唐宋以后的许多农民起义的领袖,都是用它的教义来组织贫农反抗封建统治者的。1368年建立的明朝是由阿明信徒建立的。盛唐时期传入中国的伊斯兰教,主要是由中近东食古帝国的胡商所斡旋。受到唐朝官员的推崇,广州、长安等地开始出现了许多清真寺。中国的造纸术也在盛唐时期传入了大食品帝国。很快通过它传入欧洲各国。

衍生知识-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指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和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和欧洲各地的陆上商贸通道。它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世纪,一直使用到16世纪。它是东西方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道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了西域的基本干道。西起西汉长安(东汉洛阳),经河西走廊至敦煌。从敦煌出发,分两路:南路从敦煌经楼兰、玉田、莎车,经青脊、今帕米尔至大岳、安息,西达调治、大秦;北路从敦煌到交河、龟兹、疏勒,过青脊到大湾,到西经安息,到达大秦。它最初的功能是运输中国古代生产的丝绸。因此,当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德·冯·李希霍芬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将它命名为“丝绸之路”时,它被广泛接受。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外沟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它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也被称为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发展于三国至隋,兴盛于唐宋,变迁于明清。这是已知最古老的海上航线。

随着唐政府对丝绸之路的开发,特别是隋唐大运河的通航,江南的富庶与中原的联系大大加强。南方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通过大运河源源不断地运往洛阳和长安,并通过丝绸之路出口到西方。唐朝与中亚各国的联系不断加强。贞观十四年(640年),粟特人将酿酒技术传入中国,大批犹太商人涌入中国,使丝绸之路上的使者和商业往来活跃起来。受这条复兴的贸易路线影响最大的国家是日本。8世纪,日本外交节将许多西方文物带到了日本首都奈良。这些珍贵的古代文物也保存在奈良正藏医院。日本最大的宗教佛教也是通过丝绸之路传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