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黔南行政区划,都匀福泉曾并立,西北长期隶属贵阳。

下图黑色虚线是当代黔南州的行政区划范围。

黔南州在秦时属襄县管辖,但境内没有县级行政机构,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西汉。

上图是公元7年的西汉。汉武帝开西南,设嵩泗郡,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理。所以这个时候黔南有两个县。

关于献县的治所有几种意见,故献县治所在兰县。本文以此为今日福泉市的版图。三国时改为伽蓝郡,南梁废弃,不续。

不是县,西汉时,县城在今天的独山县。南梁过时了,没有持续下去。

上图是公元281年的西晋。此时,黔南地区仍属张思县管辖,但已移至万寿县。

西晋万寿郡,位于今瓮安县。南梁过时了,没有持续下去。

上图是公元612年的隋朝。此时,黔南地区仍属隰县管辖,下辖隰县和华斌两县。

西安,位于隋朝,在今瓮安县境内。后改为漳州,南宋废。

华斌县,位于隋代,位于贵定县平法镇。唐朝被废,没有持续下去。

上图为公元741年的唐朝。此时黔南州共有九个羁縻州,均属黔州总督府管辖。

即墨府刺史由当地部落首领取代,演变为后来的土司。

上图为北宋1111年。此时黔南州有十个羁縻州,都归黔州管辖。

贵州府就在今天的重庆,不远但绝对不近。这种管辖权是一种名义上的管辖权。事实上,这些被俘虏的国家听调子不听宣传,叛乱时有发生。

上图为公元1330年的元朝。此时黔南大部分归八番顺元宣威部(今贵阳)管辖,小部分归广西清远南丹绥靖部管辖。

此时黔南州有20多个县级(含土司)及以上行政机构,实在无法完成标注的,就不标注。

上图是公元1582年的明朝。此时黔南州下辖都匀府、清原府、贵州府、博州司、平岳卫、龙里卫、新田卫。说说当地政府和三个卫生间。

都匀府位于明朝弘治七年(1494),现位于都匀市。其管辖范围相当于民国时期废除的贵州省都匀、凯里、麻江、三都县、平塘、独山等市县。

龙里卫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十三年(1390),是龙里县行政建制的起源。清康熙十一年(1672),龙里县迁址,一直延续至今。

平岳薇建立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是今天福泉市行政体制的起源。后先改为平岳县,后改名福泉,延续至今。

新增魏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卫城位于今贵定市区。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并入贵定县,县城迁至卫城。

明代在贵州设置了大量的卫生所,在平定奢安之乱和广播州之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图是1820年的清朝。此时的黔南州属于上图中的两县一州。

今黔南州东部属都匀府管辖,西部属贵阳府管辖,北部属平岳府(今福泉市)管辖。此时的清朝已经完成了土改,回归流,两府一州都是流官。

上图为1914年北洋政府时期。此时黔南州属贵州中路管辖,贵州中路位于桂阳县境内,1920废弃。

上图是1955建国初期。解放后,先设独山地区和贵阳地区,后分别改为都匀地区和贵定地区,就是上图中的行政区划。

1956都匀区、贵定区均被撤销,辖区分别划分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安顺区。

随着1966重新设立都匀市,1996设立福泉市,逐渐成为今天的行政区划。

纵观黔南行政区划历史。古伽蓝、五莲历史悠久,可惜没有长久。

唐宋元虽有不少行政机构,但多为土司土府土州土县,延续至今的不多。

从明朝开始,都匀成为东方的行政中心,福泉成为北方的行政中心,正好对应今天的两个县级市。

最后说一下西北靠近贵阳的几个县。这个地区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与贵阳关系密切,建国大后方属于黔南州。

对黔南州到底有多少认同感和归属感持怀疑态度,不知道对不对。

笔者整理了四川、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的行政区划史,可以发现更多的关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