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古街历史

老街小巷是个神奇的地方。

位于闹市区,个性独特。

有时候市场很吵,

时而安静,时而深沉。

从市区走进老街,

就是穿越过去的时光。

李春良山脉

李春良面积1.38平方公里,由堂子巷、锁面巷、西内街、李春良、油坊巷、古巷五条古街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优秀代表建筑27座,多为徽派建筑,以两扇黑漆大门为主,面向天井有“四水归堂”,寓意“富水不流外人田”。

李春良起源

李春良在不同历史时期曾有灯草巷和铁石墩之称。灯草巷这个名字的来历无法考证,但铁石墩的来历与芜湖的冶炼业有关。

芜湖的冶炼技术自古就有。芜湖的冶炼业主要集中在城西,李春良西段是当时主要的冶炼业区之一,铁石墩是芜湖冶炼业繁荣的最好见证。可惜的是,这座极具文化价值的芜湖冶铸工业遗址,在上世纪20年代以后逐渐被侵蚀消失。遗址附近逐渐演变成人口密集的居民区,铁石墩只留在了普通人的记忆中。据民间传说,李春良是以清光绪二年守法的居民命名的。

名人聚集地

不要低估李春良。这个“弹丸之地”凝聚了数百年来芜湖古迹的精华和精华,孕育了洪榕、钟嘉庆、李成武、汪道涵等大师。李春良也是芜湖现存的“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崔家大屋

站在九华山路上,向李春良方向望去,一座徽派建筑会立刻吸引人们的目光。这是位于李春良15的崔家大厦。原来的崔家大宅占地面积比现在大得多。除15号外,11、13号和索棉巷24、26号也为崔家所有。

据崔氏后人回忆,他们的祖先曾经是清朝乾隆皇帝的老师,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所谓“御用老师”。崔佳大武取堂名“崔忠德堂”。意为“广植善业,多行善事”,将刻有堂号的楠木牌匾悬挂在正殿上方,让家人永远铭记。据崔的后人说,牌匾背面原来藏着一个樟木盒子,里面装着乾隆皇帝赐的一件黄袍和夹克衫。

但遗憾的是,由于当时的文化大革命和人们文物保护意识的淡薄,崔大屋内的许多木雕、砖雕被破坏殆尽,历尽艰辛的黄袍、夹克衫被崔的后人一一剪掉,成为孩子们手中的玩物。

杨绍祥故居

杨与、徐绍鳌齐名,被誉为中医界的“芜湖三少”。

杨(1917-2003)是芜湖市著名的中医临床医学专家。从1944到1956,他在芜湖开了“杨中医诊所”,一时小有名气。杨于20世纪30年代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擅长中医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20世纪70年代中期,杨的名气达到了顶峰。不仅被芜湖市的许多患者誉为再世华佗,就连宣城、广德、郎溪等皖南山区的许多患者也越过崇山峻岭,特地来到芜湖请他治疗。

杨故居位于60号,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徽派老宅。东西两侧建筑对称而立,高大的屋顶使整个建筑呈现出非凡的气势。建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具有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

云故居

21号是民国时期业内“巨无霸”云的故居。

洪大厦

教育家、藏书家、爱国民主人士洪榕故居。

王子东故居

英国布鲁内尔大学信息计算与数学学院王子东教授故居。

李成武故居

民国大律师李成武故居。

汪道涵故居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前会长汪道涵故居。

保护李春良

现存名人故居、近代工业遗产、文物古迹、清代优秀建筑50余处。李春良作为历史文化街区,已被列入芜湖古城保护规划和建设项目。在对李春良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修缮保护的同时,将在街区内恢复徽州会馆的原有风貌,拓展其旅游功能,成为独具特色的客栈、茶馆、餐厅、商品展销、地方戏表演舞台等。

中央电视台的美食纪录片《一味一城》在拍摄芜湖特辑时也在李春良取景。或许真的包含了芜湖最纯粹的风土人情。有兴趣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