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帝国主义国家,俄罗斯的经济特点是什么?
这是发展对俄贸易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不同的矛盾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认为现在可以广泛实行的信用证是结算方式,往往适得其反。这是因为用打开西方发达市场的钥匙(信用证)是无法打开俄罗斯不成熟市场的锁的。如果把西方现代市场经济比作一个经验丰富的成年人,俄罗斯的市场经济还是一个孩子,现在正在走向他的青春期。
一、俄罗斯市场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几个阶段
(1)非市场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1991-1993上半年)。
1991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府开始大量引进西方改革方案,推行私有化,雄心勃勃地构建市场经济的框架。这一时期俄罗斯经济的特点是:计划经济原有的联系和基础被破坏了,但并没有完全消失,仍然有很大的影响;市场经济的要素刚刚构建起来,还没有成型,竞争机制还没有出现;小商贩和私人日益增多,但还没有转化为资本家;人们的观念还没有完全进入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还在起作用。就像一辆车已经刹车停止运行,但惯性使其向前滑行了一段时间,俄罗斯的计划经济已经土崩瓦解,但非市场经济机制在整个经济背景下仍在发挥作用。
这个阶段是中俄易货贸易的黄金时代。“低工资、低价格”是阻止西方国家大量商品进入俄罗斯市场的屏障。中国的消费品几乎没有竞争对手,迅速占领了俄罗斯市场;俄罗斯大型公司和企业与中国做生意,信誉好,履约率高。
(2)市场经济框架已经出现,竞争机制还没有真正发挥作用的阶段(1993下半年-1995年底)。
西方发达国家通过两年的出口信贷(1991,1992)迅速占领了俄罗斯大部分消费品市场,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日益密切。企业普遍实行了私有化,商业银行、房地产公司、股份公司等市场经济成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俄国私人资本开始了自己的原始积累时期,掠夺、欺诈、欺骗和走私成为获取财富的重要手段;市场经济的观念渗透到人们的头脑中,实际上改变了人们的行为规范。此时,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机制还没有完全发挥作用,市场还没有被完全占领。这个时候说俄罗斯是“大市场”(大巴扎)比市场经济更准确。
现阶段中俄易货贸易在下降,俄罗斯收到我们的货物后,不会偿还债务。现货交易正常化的条件总体上还不成熟;中国本土外贸公司陷入困境,相当一部分已经退出俄罗斯市场。但此时市场对中低档消费品的需求巨大,竞争并不激烈。一些灵活的公司开始改变贸易形式。为了规避风险,他们不再给俄罗斯客户发货,而是寄给自己;我在俄罗斯注册过公司,自己收货,自己卖,搞“跨国直销”或者“跨国自卖”。这样,在易货贸易萎缩的同时,跨国营销却在蓬勃发展。到1995,跨国直销已经成为俄罗斯在华企业的基本贸易形式,达到顶峰。在莫斯科从事跨国直销的中国公司数量最多。莫斯科是欧洲最大的商品集散地,70%以上的俄罗斯商人在中国西部。十多个著名的俄罗斯商品批发中心和中国商场已在该市形成。独联体各国和俄罗斯各地区的商人都来这里进货,其中最著名的是“兵营”和“东扩商业中心”——俄罗斯最大的中国皮夹克批发中心。在中国远东地区,黑龙江省在巴哈边疆区、滨海边疆区、阿穆尔州、比罗扬犹太自治州四个地区建立了七个俄罗斯商品市场。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商品在这些市场的年销售额达到约6543.8+0.5亿美元。天津“六必治”牙膏厂、上海“中华”牙膏厂、广州“宝洁”公司等20余家中国厂商在戈洛代科沃建成的大型综合中国市场租用摊位从事直销。在俄罗斯中部的鄂木斯克、秋明、车里雅宾斯克、叶卡捷琳堡等大城市,中国公司也在从事跨国直销。在易货贸易陷入困境,正规化信用证困难重重的情况下,跨国直销这种“非正规”的贸易方式在俄罗斯兴起并发展到相当规模,成为正规贸易的重要补充。
(3)俄罗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初具规模,市场竞争机制开始充分发挥作用的阶段(1996-1998)。
经过五年的发展,俄罗斯市场经济的基础已经基本建立。消费品市场、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信息市场、商品交易所、证券交易所等。已经完全成型并开始了最初的笨拙操作;70%的企业变成了私企,70%的GDP是非国有企业生产的;最初的小私营业主,已经发展成为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家、民营企业;俄罗斯已经出现了一个有影响力的中产阶级舞台,在政治上有自己的代理人;两极分化严重,出现了相当大的失业大军;市场观念的普及已经成为全民意识。
此时,日用消费品的市场已经被完全占领。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各国商人开始了你死我活的较量,资本主义残酷的竞争机制终于充分发挥了作用。同时,这种优胜劣汰的过程也出现在了金融业、房地产业等领域。1996是一个转折点。如果说1996之前俄罗斯民间资本的发展是以资本积累为特征的话,那么1996之后将开始资本集中的过程,竞争将是前所未有的残酷,大量新的中小民营企业将被挤垮和吞噬。只有通过这种吃小鱼的竞争机制,民间资本才能从积累向集中转化,才能出现现代大资本家和企业。对于中国人来说,1996也是一个转折点,俄罗斯消费品市场已经相对饱和,中国商品供大于求,跨国直销贸易从高潮转为暂时低潮。
1,中国商品出货量激增。以皮夹克为例。1993之前每年出货量大概在30-40万件,到了1996飙升到3000-400万件,让皮夹克市场大大饱和。其他商品,如鞋和毛皮,积压严重。
2.价格体系混乱。很多公司在离开俄罗斯前都要处理掉库存,或者个别公司从中国运来的货物没有货款,还有几年都卖不出去的货物,经常“跳楼”出售。人造毛皮大衣12美元,牛仔裤1.5美元,羽绒服2-3美元,羊皮夹克25美元。到处都是低于成本的价格。
3.许多中国制造商直接进入俄罗斯市场。海宁皮夹克集团、沈阳“双枪”、浙江“雪豹”等品牌皮夹克制造商均在莫斯科直销产品,数量大,价格低。为了维持工厂的运转,他们不惜略微盈亏平衡。
4.俄罗斯财政空虚。1995以来,拖欠的工资和养老金一直没有全额补发。所以居民购买力还是比较低的。
这样,莫斯科市场就充斥着卖不出去的中国货。1996之前,包括国企在内的交投单位亏损较大,但私企亏损较小。从1996开始,不仅国企亏损更加严重,超过50%的民营企业也出现亏损。1996之前“练摊”基本不亏,现在有得有失。如此大面积的亏损,1996-1997,跨国直销活动从蓬勃发展转为暂时低潮。因此,大量凭借机遇而非实力进入俄罗斯市场的公司纷纷退出。在竞争空前残酷的市场经济中,每个公司都不得不为自己的生存而战。
这说明俄罗斯的市场经济是从无到有一步步发展起来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点,相应的中俄贸易形式也在不断变化。
二、俄罗斯市场经济的一些特点
从俄罗斯市场经济的成长发展过程来看,俄罗斯是名副其实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但不是发达完善的市场经济,而是不成熟的市场经济。它有资本主义的一切弊病,但没有形成现代发达资本主义的有效宏观调控机制;资本主义市场竞争机制和价值规律发挥了作用,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限制这种作用的盲目的、破坏性的手段是不存在的;私有财产已经形成,但保护私有财产的严格法律制度和机制尚未出台。这是低级资本主义,与现代发达资本主义相去甚远。俄罗斯资本主义会成为发达的市场经济,会成为一只美丽飞舞的蝴蝶,但它还不是蝴蝶,它只是一只丑陋可怕的毛毛虫,它还只是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蝴蝶不经过生命的毛虫阶段是无法产生的。
三、对俄罗斯市场经济的两个误解
1991年以来,俄罗斯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点。然而,相当一部分人对俄罗斯经济现实的认识是模糊的,脱离实际的。
有些人对俄罗斯市场的认识还停留在1994之前。他们认为每个人都可以进入俄罗斯市场,发送任何货物都可以赚钱。这种认识是从非市场竞争的角度看待对俄贸易的,对俄罗斯现实的认识是滞后的。抱着非市场竞争理念做生意的人,进入了俄罗斯资本主义市场,却没有市场竞争的思想准备和竞争力。表现为盲目发货,在对俄罗斯市场不熟悉的情况下,认为好卖,或者把积压的货拿到俄罗斯市场去处理。结果他们一下子卖不出去,也没什么损失。事实上,尽管俄罗斯市场经济尚未成熟,但竞争法则一直在无情地发挥作用,远比中国更彻底。所以在俄罗斯做生意,一定要转变观念,摆脱国内非市场或半市场竞争的观念。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俄罗斯,我们处于资本主义市场竞争的环境中。“商场如战场”,“优胜劣汰”在这里无情。只有彻底改变运行机制,才能适应俄罗斯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还有一些人知道,俄罗斯既然搞市场经济,要搞现金贸易,就应该把以信用证为结算方式的大宗贸易正规化。这种认识是以一种现代发达市场经济的观点看待俄罗斯经济,对俄罗斯现实的认识是超前的。用现代发达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理念做生意的人,只想做一个可以开信用证的大合同。不屑于群众因地制宜创造的跨国直销等贸易形式,结果小生意做不大,大生意做不了,要么浪费,要么退出中国,失去俄罗斯市场。实际上,现代资本主义的成长经历了几个历史阶段:自由竞争(资本积累和集中)的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福利社会,然后形成了自我完善和宏观调控的发达资本主义。而俄罗斯则处于私人资本积累的初级阶段,刚刚开始从资本积累走向资本集中。要达到现代发达资本主义的程序,不出十年、几十年是不可能的。俄罗斯至少需要四五年的时间才能像西方那样,将现金交易正规化,以信用证作为主要的常用结算方式。65438年至0990年,俄国经济学家制定了“500天建成市场经济”的政治纲领,这一纲领已被实践证明是一个“乌托邦”计划。在今天,认为现代发达资本主义可以在六年内建成,信用证正常化贸易可以全面展开,也是不现实的。
按照我对俄罗斯出口占同类进口的比重,我对俄罗斯出口的最主要的10项是:皮革和箱包制品(占42.4%);玩具和体育用品(35%);杂项制品(占31%);肉类及食用杂碎(25.9%);成品纺织品(22.7%);针织或钩编服装(20%);化学纤维短纤(占13.8%);有机化学品(占11.8%);鞋子和靴子(8.8%);非针织或钩编服装(8.7%)。
不难看出,我对俄出口以纺织日用品、初级加工食品和个别化工原料为主。换句话说,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仍处于低发展阶段,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缺乏拳头产品,属于劳动密集型出口方式。这也是我对俄出口长期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这样的出口商品结构是否符合俄罗斯目前的进口需求?
从俄罗斯进口商品构成来看,近年来,我对俄出口商品结构基本保持不变,而与此同时,俄罗斯进口商品构成悄然发生变化。总的趋势是机器设备的比重在增加,日常消费品的份额相应在减少。65438-0997,俄罗斯进口总额482.6亿美元,其中机械设备占3.51%,为1694亿美元;食品占26.3%,为65438美元+0271亿美元;化学产品占14.5%,金额为70.2亿美元。俄罗斯进口构成中排名前四的商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达到33%。四大商品中,除了一种食品,其余都是机械电子产品。应该说,进口的品种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市场需求。为了明确现阶段中国的市场需求,为俄罗斯商品寻找更多的出口机会,列举了36种进口金额大、需求量大的相对具体的商品。
综合来看,按照我国同类进口商品占比,排在前10位的俄罗斯商品分别是:鲜冻猪肉(占比18.6%);涡轮发动机(6.6%);电脑及办公室机器零件(6.0%);电脑及办公室机器零件(4.2%);空调(2.2%);液体泵(2.1%);电池(占1.8%);电话、电报、广播、电视等的零件。(占1.5%);旋塞和阀门(占1.3%);绝缘电线电缆(占1.0%)。其中,除了涡轮发动机和空调,其余都是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如食品原料和设备零部件等。
对比中俄进出口商品结构,不难发现中俄多年的商品互补优势正在逐渐减弱。俄罗斯已经从进口消费品阶段转向进口机电产品阶段,而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多年来一直停留在以纺织产品为主的消费品和简单食品的水平。这两种产品附加值很低,出口利润远不及机电产品。而且随着俄罗斯消费品市场的逐渐饱和,向俄罗斯出口低档加工产品会越来越困难,利润会越来越低。
因此,如果我们要扩大对俄罗斯的出口,我们必须针对俄罗斯市场调整我们的出口商品结构。
1.重新认识俄罗斯市场,提高现有出口商品的档次。
目前,俄罗斯市场上绝大多数俄罗斯商品属于低档、劣质、廉价的大宗商品。面对西方高端消费品的强大压力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如土耳其、印度、巴基斯坦)更廉价的纺织产品的冲击,转变观念、重新定义市场定位迫在眉睫。国内出口商应尽快摒弃原有对俄罗斯市场的偏见,及时改变对俄出口策略,从市场调研入手,提高出口商品档次,出口更多深加工、高附加值的纺织产品。
2.挖掘潜力,努力扩大机电产品出口。
目前,我的一些家用电器,如电视、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已经通过了生产技术,完全有能力走出国门,在俄罗斯家电市场占据一席之地。1997年,俄罗斯进口电视机数量为103万台,金额为170万美元,但仅从中国进口电视机4万台,金额为136万美元,占俄罗斯电视机进口总额的0.8%。进口冰箱数量为42万台,金额为654.38+0.9亿美元,但从中国进口的只有2565.438+0台,金额为3.9万美元,仅占俄罗斯冰箱进口总额的0.02%。进口洗衣机59万台,金额8722万美元,但从中国进口的洗衣机只有4550台,金额45万美元,占俄罗斯洗衣机进口总额的0.5%。上述四种产品在俄罗斯市场的份额如此之低,与中国相应行业的发展潜力极不相称。以彩电为例。近年来,由于重复引进,我国彩电生产线和产品过剩,国产彩电质量不亚于西方产品。目前,俄罗斯彩电生产非常不景气。中国制造商和经销公司可以探讨与俄罗斯彩电生产的合作方式,如组装零部件、合资生产等,既能促进我国产品的出口,又符合俄罗斯日益严格的贸易管制政策。
3.完善售后服务,注重出口配套措施。
在商品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今社会,完善的售后服务是吸引消费者、扩大销售的有效手段,尤其是性能相对复杂的机电产品。为此,许多西方大公司在向俄罗斯销售产品的同时,建立了配套的维修站点,提供优良的售后服务。比如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的家电、汽车维修网点,几乎遍布俄罗斯各大城市。这样就解除了消费者的后顾之忧,消费者对产品和企业产生了信任感,无形中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我们的出口公司在这方面仍然缺乏工作。据了解,目前莫斯科还没有中国商品的专业维修站点。建议国内有关单位,特别是名牌机电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部门,从长远利益出发,注重产品质量,下大力气做好产品广告和售后服务,为中国产品立足俄罗斯市场打下基础。
4.高瞻远瞩,打“团战”“持久战”。
目前,在俄罗斯市场经营的中国公司,在到达俄罗斯后,几乎所有的经营方式都变得一模一样。从战略上讲,不能或不想高瞻远瞩,只着眼眼前利益,打一场“短期、速战速决”的仗。我们不想花费时间、精力和资金去开发新的出口产品和长期项目。很多公司宁愿放弃自己的特长,涌向见效快的纺织产品。受此影响,在战术上,是散兵游勇的“麻雀大战”,各自为战,有时甚至低价竞争,互相撕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国家采取了完全不同的策略来开拓俄罗斯市场。他们从长远利益出发,注重公司形象,采取名牌战略,大力进行广告宣传,“放长线钓大鱼”,宁愿暂时亏本经营,抢占一席之地,为日后在俄罗斯市场站稳脚跟打下坚实基础。建议国内出口商借鉴西方公司的成功经验,改变现有的经营方针,实施“以质取胜”和“名牌”战略,鼓励大型专业公司和企业开发长期项目,开展国内外合作,打好“集团战”和“持久战”,为中俄贸易的稳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