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满清是如何统治当时超大规模的中国的?
纵观清朝中后期的历史,就是在这个统治框架下如此稳定。如果不是西方人的入侵,这种结构可能一直保持稳定。那么就有一个问题:满族是如何统治当时超大规模的中国的?
第一部分:满人入关如何统治?
满族作为东北的一个少数民族,兴起于明末。面对明朝这个庞然大物,这个民族居然逆袭成功。入关后,这个民族要重新建立新秩序,解决各种问题。我从来没有想到这个国家已经建立了一个近乎完美的体系。
第一个问题,满族作为少数民族,人数很少,只有几十万人。另一方面,汉人有几千万甚至上亿,那么少的人管理那么多的人。我们做什么呢而且满族人发迹于东北森林,文明程度较低,而汉族的华夏文明相对发达。
统治这么多人不是同一个民族,文化比你自己民族高。如果是你,你不会害怕吗?满人也是如此,当时的汉人对满人充满仇恨。满人用了什么方法让清朝的统治如此稳固?
第二,清朝的疆域是现在中国疆域的前身,清朝对这些疆域拥有实际主权。与汉唐不同,北方草原除了对中原有实际主权外,只是名义上的归属。清朝实际统治的领土约为654.38+02.6万平方公里。清朝是怎么统治这么多领土的?而清朝解决了困扰中国两千多年的北方边境麻烦问题,那么满族是怎么做到的呢?
第二部分:犬牙交错的地理划分
满人作为少数民族统治着中原的广大地区,大清皇帝也非常害怕汉人出来造反或者分裂,皇帝必须想办法解决!
皇帝心想:“我们人少,你们人多。为什么不在原来的行政区域重新划分呢?”这一次,各省之间的划分是交错和受限制的。不是你缺一只胳膊,就是我缺一条腿。这种方法是清朝皇帝向元朝寻求的经验,并将这种方法发挥到了极致。
比如当时的四川,李白就有“蜀道难通,难于上青天”和“碉楼关虽坚,一人守之,万人不能逼之”的诗句。所以在古代,四川本身就比较富裕,进出都比较困难。只要中原有战事,四川就一定会独立。这不是后面那句“天下不乱则先乱,天下已治蜀则后治。”。
四川的地理地形特征:到处都是壁垒,从外面进不去,自己出不去。但是,有一个地方打破了这种局面。这个地方就是汉中。杨红曾说:“没有汉中,就没有蜀国。”所以汉中是四川的北大门,皇帝把汉中划给了陕西。只要四川有叛乱,中央政府就能轻松反制。
大清皇帝把这种思想运用到全国各地,让各地互相制衡。一个行政区的风土人情不一样,但都是为了把你们聚在一起。典型的例子就是江苏,苏北以徐州为中心。风俗习惯方面,徐州和鲁西南很像。再加上徐州是连接南北的交通要道,所以徐州在清朝的时候划给了江苏。
苏州的繁华地图
反观苏南,与豪迈的北方相比,苏南明显是小桥流水的景象,更显婉约。苏南和苏北文化不同,性格不同,就是要把他们揉在一起。苏南想造反,苏北拒绝了。苏北要搞乱,苏南不管他,所以在这种制约下,两地可能会趋于平衡,大皇帝从中受益最大。
第三部分:清代各板块之间的制约。
清朝皇帝为什么选择北京作为首都?可能有人觉得北京离东北近。如果遇到危机或突发事件,满族人可以很容易地回到东北老家。这是一个解释。但如果要把清朝分成各个板块,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原文明板块,以东北满族为主体的渔猎文明板块,以蒙古人为主体的草原文明板块,以西域为主体的伊斯兰文明板块,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藏传佛教板块。如果你这样看,北京大致是这些板块的中心。
为什么清朝伟大的皇帝会统治如此巨大的疆域,与这些文明板块有关?清朝的皇帝不仅是汉族人民的皇帝,也是满族人民的旗手,蒙古族的大汗,藏族的文殊菩萨转世,中亚文明的守护者。大清皇帝建立了多元政治体系,他把自己作为这个体系的中心。
大皇帝以中原地区的财政收入为财源,用这笔钱拉拢蒙古贵族,反过来利用蒙古人的军事能力提供整个帝国的安全。哪里有叛乱,就用这些军事力量去打。
蒙古人用什么来限制?大皇帝想到青藏高原的藏传佛教,让这些蒙古人信教,在蒙古高原的一些地区修建佛寺,让蒙古人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加强管理。最后,清帝以藏传佛教文殊菩萨转世在精神上统治藏族。西域作为战略缓冲区,将会下一盘环环相扣,处处制约的棋,而这个棋眼就是大帝。
早在元朝,藏传佛教就已经传入蒙古,大量的蒙古人信奉这一宗教。所以到了清朝,藏传佛教成了藏族和蒙古族的共同信仰。为了拉拢这些势力,满清不得不信仰藏传佛教。不仅出于信仰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出于统治的需要,这一制度贯穿了清朝的历史。比如顺治年间,修建了白塔寺。顺治出家一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他在五台山和藏传佛教寺庙出家。康熙平定准格尔叛乱后,曾说“一座庙抵十万兵”,可见清朝统治者是以宗教形式统治西藏和蒙古的。
普陀宗成寺
如果说,是乾隆皇帝将这一制度发挥到了极致。甘龙也喜欢花钱,但大部分都花在了修建藏传佛教寺庙上。他本人是藏传佛教的信徒。早年拜藏传佛教活佛为上师,随其修习密宗。比如平定金川地区叛乱后,乾隆皇帝处死了13首领,用他们的骨头制成密宗法器,供奉在皇宫里。
乾隆皇帝修建藏传佛教寺庙,说到底是为了维护大一统国家的稳定,修建佛教寺庙是为了用宗教维系中央王朝与西藏、蒙古的关系。乾隆皇帝在北京和热河之间修建了大量的藏传佛教寺庙,吸引了大量的蒙古王公贵族来拜佛。特别是热河地区的普陀宗城寺,完全仿照布达拉宫,被称为小布达拉宫。西藏的布达拉宫对这些蒙古王公贵族来说太远了,但是这个普陀宗成寺就很近了。
因此成为蒙古王公贵族心目中的圣地,而乾隆皇帝从西藏的佛寺请来了大量的喇嘛,却没有给予足够的施舍,蒙古王公贵族就成了施舍者,这不仅削弱了蒙古人的实力,也加强了他们之间的联系。
万树园设宴。
比如前面提到的热河地区,在以前的时代是草原和农业民族的集中地区。这个地方过去经常打仗,现在大清皇帝用它来维护国家统一的地位,这是非常高超的统治技巧。
摘要
清朝采取多元一体的政治结构,把各种势力拧在一起,处处环环相扣,互相制约。在中原使用锯齿状分割法,各个区域都有缺陷,使得中原处于平衡状态。但是对于中国的广大地区来说,伟大的皇帝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对于满族和蒙古族来说,那是他们的大汗;对汉人来说,他是信奉朱成理学的圣人;对藏人来说,他是文殊菩萨的转世;对于西北部的穆斯林来说,他是伊斯兰信仰的保护者。他把自己建成了各民族之间的纽带,维护了中国的统一。
参考资料:
清朝全史,清朝崛起时期中朝政治秩序变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