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文化习俗

陕西地方端午节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称五月初五、重阳节、端阳节、五毒节、娃娃节、五月节、女儿节。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中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解释。广为流传的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据梁朝吴郡《续齐之和》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医生、爱国诗人屈原,于五月五日弃世于汨罗江。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来纪念他。这个传说在中国家喻户晓,影响深远,陕西也不例外。

陕西的端午节继承了古老的传统,充满了古老的习俗,相当有趣。陕西人一般从农历四月初四到五月五日庆祝端午节。主要活动有送武都肚兜、七彩缕缕、香囊、雄黄池、杭艾草、点雄黄酒、吃鸡蛋、粽子、油饼、麻花、哨子面等。但是没有大型活动,比如赛龙舟。

武都都嘟,五彩缕,香囊,雄黄池

武都都嘟、五彩纸团和香包也是端午节的节日用品,在全国各地都很受欢迎。

五颜六色的线称为“五色线”、“朱索”、“白索”,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物品。陕西习俗,端午节当天,在孩子的手腕、脚踝、脖子上系上彩色丝线,据说可以辟邪,防止五毒相互靠近。这种五颜六色的丝线要到“六月六”才会被剪断,扔到河里被水冲走。陕西的传说认为这与药王孙思邈的事迹有关。把花线扔到河里,就相当于把所有的疾病都带走了,具有送灾的性质。《风俗通》曰:“五月五日,以彩帛缚臂,驱鬼兵,使人不疾。”顾名思义,“五彩缕”是由五种颜色的彩色线组成的。据说这种习俗在汉代就有,当时将白线染成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然后捻成彩色的缕缕。这大概和中国的五行观念有关。五色代表东、西、北、南五个方向(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中部黄土)。《续汉书》载:“夏至日,阴气盛,我畏事。朱锁莲用桃花印装饰门户。所以五月五日,汉朝(汉朝)用朱锁五色印作为门户装饰,以防邪气。”。时至今日,刺绣一般都用丝线,花色繁多,绚丽多彩,颜色也比较灵活,多则十几种颜色,少则两三种。用什么颜色也很灵活,有的人手边有什么颜色就用什么颜色。五月五日,大人小孩都会戴上五颜六色的彩带,一起来,比谁都好看,都有趣。当然,比较讲究的人还是用五色线。

钱包也叫“香包”。端午节期间,中国许多地区都有制作香包的习俗。在陕西,每逢年节,家家户户心灵手巧的妇女都要用五颜六色的鲜花和丝绸缝制各种各样的荷包,里面装着草药和中草药,如雄黄、苍术、藿香、丁香、白芷等。,并在节日那天给孩子们戴香包。这种香包叫“赈灾包”,有时是孩子们的妈妈做的,有时是孩子们的奶奶做的,有时是孩子们的奶奶在节前送的。香囊的大小和形状没有规定,直径只有半厘米。陕西关中的人称之为杏核,通常串在五颜六色的小绳上。大的直径十几厘米,红色,有彩色花边。一般挂在孩子胸前,陕西人称之为钵盂。还有鸟,西瓜,柿子,辣椒等。品种繁多,让人眼花缭乱。荷包制作工艺精湛,里面还填充了药材和香料。有防病避邪的作用。最有趣的是,在端午节,一些地区流行“抢钱包”的习俗。父母应该告诉孩子把钱包藏好,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被别人抢走。抢荷包一方面是羡慕荷包的制作精美,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好运。被抢的人不可能生气。

武都都嘟主要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以陕西最为兴盛,更具巫术意义。关于五毒是哪几种,民间说法不一。一般指蛇、蝎子、蜘蛛、壁虎、蟾蜍等。这些动物都有毒,咬人后会中毒。儿童尤其容易受到这些动物的伤害。五月也是这些动物活跃的时期,所以在端午节期间,人们用巫术来压制五毒。五毒绣肚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这些都是带有巫术意味的民俗,表示人们的美好愿望。在节日前,孩子们,尤其是一岁以下的孩子,可以从奶奶那里得到一个“五毒肚兜”。中式胸衣用的布一般是红色,五毒的图案一般是白色、黑色或绿色,用其他颜色的线缝制而成。非常漂亮,真的可以说是艺术品,有的做成短裤,孩子们整个夏天轮流穿,直到秋天凉爽。因为好看,舒服,耐用,大人喜欢,小孩也乐意穿。有些孩子可以穿两三个夏天。孩子长大了,穿不上了,妈妈也会像婴儿一样收集书籍。有的会给别人,接受的人会很开心,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一般的年轻人也不一定能做到。

挂艾草

端午节是中国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节日。此时,在南方和北方的许多地区,家家户户都在门上挂上艾草以辟邪。艾叶又名“艾蒿”,为菊科多年生植物。《本草纲目》说:“艾叶芳香,能疏通九窍,灸病。”它是一种中草药,可以用来预防和治疗疾病。每年5月,是艾叶成熟,药性最好的时候。把它当药吃,可以防病治病。艾草性温,味苦,煎服可止痢止血。晒干的艾草是中国针灸的基本药物。所以在端午节的早上,人们去野外采摘艾叶。《荆楚岁时年谱》说:“日终,全体荆人踏百草,为民采艾,挂于门上以毒气。”可见,这种习俗的形成不仅是地域广阔,而且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据陕西关中人说,挂在门口可以起到保宅平安的作用。挂在门上和床头,有避邪的作用。

点雄黄酒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死各种毒物。因此,在端午节期间,陕西人会将雄黄浸泡在酒中,并将雄黄酒抹在孩子的耳朵、鼻子、额头、手腕和脚踝上。据说蚊子和五毒(蛇、蝎子、蜈蚣、壁虎、蜘蛛等。)都不在他们身上。在中国四大传说之一的《白蛇传》中,传说五月端午节时,蛇精白蛇因喝了雄黄酒而现出原形。

吃鸡蛋,粽子,油饼,麻花,哨子面等。

在端午节的早上,陕西人通常吃鸡蛋、粽子、油饼和油条,中午吃哨子面。其中,吃粽子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粽子,又称“角粟”。杜太清《玉烛集》(卷五)引当地风俗及《本草纲目》。田边四:“习俗是包粽子。古人用葫芦巴叶裹小米煮熟,有尖角,如棕榈叶形状。所以叫粽子,叫玉米,这辈子经常用糯米。今天,5月5日,人们认为他们会节省东西,互相喂食。或者作为对屈原的祭品,投河喂龙。”粽子,作为一种时令食品,在全国各地都很受欢迎。但从地理上来说,南方盛产大米,糯米粽子是端午节常见的食品,花样繁多。多用于祭祖、敬神、馈赠亲友;方人也北部根据当地的产品制作糯米团子或油饼。现在粽子已经成为常年食品,任何季节都可以吃。然而,每当端午节来临,粽子仍然是最畅销的食物。许多家庭仍然在自己包粽子来庆祝这个节日。

陕西人在这方面和其他地方略有不同。粽子一般呈三角形,以竹叶为外皮。不像南方人,里面的食材不是糯米、绿豆、猪肉、五香粉。而是在糯米里加入红枣和花生,特别甜,特别好吃,或者就是好的糯米,和蜂蜜一起吃,特别甜,特别爽口。后者在陕西的大排档里随时都能找到。

陕西人为什么不在端午节搞一些大型活动,比如南方的赛龙舟?原来,五月端午的时候,陕西大部分地区的小麦成熟了,人们忙着收割,所以早上天不亮就下地了。晚上,月亮升起来的时候,他们累得什么都做不了,只记得该回家了,其他的事情根本顾不上。当然,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从事任何活动。看来这和种地有很大关系。

总的来说,陕西人过端午节很有意思。当然也看到了陕西人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内心世界。在此衷心祝愿陕西人民生活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