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高中历史课?
浅谈如何上好高中历史课?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有目的、有系统地以教材为中介,通过教与学来完成预定任务的统一活动过程。教学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倾向于学生发展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构建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注重能力和方法培养的现代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为学生搭建平台,搭建平台的关键在于历史情境是否有效创设。
第一,激发兴趣,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当一个学生对某件事感兴趣时,他会着迷地去追求和探索。一旦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它一定会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对学习是否感兴趣,不仅是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许多教师不断追求和探索的重要课题。下面介绍一些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建立民主、平等、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形成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所以教师的教学态度要自然大方,平易近人,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
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也可以用相应的史实来激发学生的愤怒和自尊,让学生明白祖国历史的重要性。
第二,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史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当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时,他们会主动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学习动机的培养是指通过各种教育渠道和手段,将教育任务和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使形成的需要转化为学习动机。首先要给学生概述历史课的内容、学习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了解历史课的总体目标,以及如何学好历史课。其次,结合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教师可以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引入新课,提出新课的内容、重点、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事件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事件的好奇心。第三,注重知识的实用性。让学生觉得知识在学习具体的历史问题时是必要的、有用的。我们可以用纵横联系的方法和古今比较的方法来处理教材中的某一个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处理好历史中兴趣和科学的关系。教师要在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正确反映历史事实,不能随意夸大和歪曲历史事实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把童话、传说作为历史知识教给学生。
第三,紧扣课堂中心,优化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历史教科书的编排不同于以往的教科书。它以专题的形式排列。既然是专题,就必须围绕某个中心。情境教学不能偏离甚至远离课堂中心。比如太平天国运动,这门课的课中心已经在介绍中明确指出: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讲课一定要紧扣这个中心,正确定位太平天国是民主革命的先锋。如果过多地谈论太平天国的历程和失败的原因,显然是偏离了阶级中心,这样的阶级肯定是失败的。紧贴班级中心可以说是达到情境创设有效性的前提。接下来要考虑班级中心下的具体情境创设。众所周知,新课程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这种课程目标和课程特点必然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考虑教学目标是否得到了优化。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科举制度意义的知识目标要求,从不同角度学习同理心的能力目标要求,在集体探究的活跃氛围中培养集体合作意识和荣誉感,并相应提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有效的情境创设有利于课堂三维目标的生成。
第四,实施开放式互动教学
历史课堂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与同桌同学有固定互动;学习和作业是有互动的;与教学内容的互动;还有就是学习方法的互动等等。比如变普通作业为师生对话的互动作业;将过去单一的文字作业改进为图片、照片、影视资料、网络资料等形式的作业,甚至历史人物表演、社会调查、人物访谈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作业;过去学生被动完成,老师机械批改的作业,改成了师生双向设计。比如平时的测验或考试题目交给学生自己,老师把学生的题目精选成一套题。学生知道自己想出了考虑问题,会有一种自豪感,会更积极地学习、思考、创新。作业也可以由师生双方批改,学生可以写批改总结,让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教训。
五、锁定时空元素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经常会觉得教材中的一些内容比较抽象、陈旧或者地域空间观念很强,师生都会觉得枯燥,比如《中国古代经济政策》,时间跨度很长。从战国商鞅变法到清朝,学生很难在如此快节奏的时间里定位重点和难点。往往是学生被老师的节奏“搞得精疲力尽”,更别说自己了。时空点是指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无论历史离我们有多远,它都必须发生在具有特征时间和特征的地方,并与特征人物相关联。如果能锁定时空,全班都会豁然开朗。在讲授《中国古代经济政策》时,将重点设定在汉武帝身上,以汉武帝为突破口,创设“汉武帝与大臣的宫廷辩论”的教学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原因、表现和意义。
总之,要想教好高中历史,必须让课堂活起来。原本沉闷的课堂气氛一下子变成了欢快、互动、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的思维不再以老师为中心,而是自觉、主动地探索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