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下列注音不正确的单词中有一个是(3分) ()
A.学(jí)根深蒂固(dì)持之以恒(héng)
B.挑战(nán)毅力(qiè)味道和嚼蜡(jiá0)一样
C.阻挠(zhiì)挑剔(cì)傲慢(wàng)
D.诈(kuāng)突然打通(hu)和(guān)
2.下列有错别字的词中有一个是(3分) ()
A.一帆风顺的模式,幅员辽阔,资源丰富。b .不知所措,思前想后,伤今。
C.不知疲倦的灵感源源不断。d .不言而喻,自欺就是自欺
3.根据句子意思填空最合适的项目是(3分) ()
(1)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有区别吗?
(2)无论是学习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还是个人行动,都要保持怀疑和求实的态度,依靠实践来_ _ _ _ _ _ _ _事物的真相。
(3)今天,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对待马列主义经典著作。
A.取剩余发现b .取丰富发现。
C.丰富的发明拥有多余的发明。
4.下列不正确的解释之一是(3分) ()
A.孜孜不倦:勤奋而不知疲倦。b .垂头丧气:形容沮丧、失望、抑郁的表情。
C.不言而喻:不用说你也能理解它的比喻意义。d .吹毛求疵:文中指的是细致和挑剔的点。
5.下列句子中有一句是(3分) ()
A.看了这篇文章,对我有很大的教育。
我从图书馆借了两本书。
C.我们学校开展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
D.没有人会否认学习成绩的提高不是努力的结果。
6.下列增加的成语之一是(3分) ()
A.重要的书一定要反复读,每读一遍,打开就会发现有好处。
B.据说案件情节非常复杂,作案手段惊人。
C.“事物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模式已经不自觉地在我们脑海中根深蒂固。
D.佛法毒害了多少无辜的人,它的说法和做法令人深恶痛绝。
7.听写。(每格1分,共12分)
(1)黄昏后,东篱酒暗香满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茅店月鸡鸣,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3)读历史的人是有智慧的,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4)始皇帝对大臣不刻薄,被他的指控冤枉了。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5)_________________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二。阅读理解(60分)
(A)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已经不自觉地在我们脑海中根深蒂固。其实如果是数学题,正确答案只有一个。麻烦的是,生活中的大多数事情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只有一种,而是有很多种。由于形势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现在往往失效。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当你找到一个答案时,你就会停下来。所以,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寻找,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寻求第二个答案,或者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方法,要靠创造性思维。那么,创造性思维的必备要素是什么呢?
有人这样回答:“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刻苦地获取知识,使自己变得博学。从古代历史到现代科技,从数学到插花,不掌握各种知识,什么也干不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可能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思想。这可能发生在六分钟后,或者半年后,或者六年后。但当事人坚信一定会出现。”
我完全同意这一点。知识是形成新思想的材料。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只靠知识来创造。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探索新事物、灵活运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再接再厉。
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是约翰·古登·贝尔克。他通过组合两台不相关的机器——葡萄压榨机和硬币制造机,开发了一种新产品。因为葡萄榨汁机是用来榨葡萄汁的,所以在大面积上施加的力是相等的。造币机的作用是在金币等小平面上印刷。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对自己说:“有没有可能给几个造币机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让它们在纸上打印出来?”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字。
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什内尔。1971的某一天,布什内尔一边看电视一边想:“光看着真无聊。以电视接收机为实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发明了交互式乒乓球电子游戏,开启了游戏机革命。
8.请总结一下:创造性思维的必备要素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约翰·古登·贝尔克和罗兰·布什内尔就是例子。有什么意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寻找,这很重要”?(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所选课文第二段下划线的句子是什么?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创新是一个民族精神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句话怎么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阅读理解下的15-22题。
自古以来,就有辛勤劳动的人,有辛勤劳动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为法律献出生命的人...虽然是相当于给皇帝做家谱的所谓“正史”,但往往掩盖不了他们的辉煌。这是中国的脊梁。
这种人,就算是现在,也这么少?他们有把握,不自欺;他们在一个接一个的战斗,却总是在黑暗中被消灭,被抹杀,被毁灭,不可能为所有人所知。说中国人(a)失去信心,可以用来指某些人,但如果套用在所有人身上,那简直就是污蔑。
要说中国人(B),一定不能被表面的自欺欺人的粉所欺骗,要看他的筋骨和骨气。有没有自信,状元总理的文章并不充分,还得自己去地下找。
13.“正史”是引用的,这个引号的作用是_ _ _ _ _ _。(2分)
14.现在这种人还这么少吗?
①“这类人”指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人(2分)
(2)会不会是“即使是现在,为什么不呢?”改成陈述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这是中国的脊梁”这句话中,作为比喻,“脊梁”的意思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一号总理”指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总理 _ _ _ _ _ _“地下”是指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5分)
16.下划线的ab两个“中国人”指的是什么?请注明:(4分)
A.中国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B .中国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17.在这几段中,作者通过列举事实确立的正面观点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反驳的观点是_ _ _ _ _ _ _ _ _。(2分)
18你说的“努力工作的人,努力工作的人,为民请命的人,为法献身的人”指的是谁?(4分)
努力工作的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努力工作的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为民请命的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为佛法献出生命的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我是学科学的人,所以我重视实验精神在科学中的重要性。
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获得,而不是通过自省或哲学空谈。
实验的过程不是被动的观察,而是主动的发现。比如我们要了解竹子的性质,就要专门种植竹子来研究它的生长过程,就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观察。袖手旁观永远得不到知识。
实验不是乱测,需要详细具体的计划。有一个合适的目标来指导整个探索过程尤为重要。至于这个目标如何选择,就看实验者的判断和启发了。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远见、勇气和毅力。
由此可以理解为什么基础知识的突破并不常见。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历史上的学术进步只依赖于少数人的关键发现。
今天,王阳明的思想继续主导着一些中国学者的思想。因为这种文化背景,国内大部分学生都倾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倾向于抽象思维而不是动手。中国学生通常功课做得很好,考试得近100分,但当他们需要在研究工作中下定决心时,他们往往不知所措。
对此,我有亲身经历可以证明。我从小接受传统教育。去美国大学读物理,一开始以为只要自己“努力”,听从老师的指导,就能一帆风顺,但事实并非如此。刚开始研究,我就发现不能只靠老师,需要自己提出观点和想法。当时不知道因为没有提前准备,吃了多少苦。最让我恐慌的是当时唯一的办法——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实际需求毫无帮助。
我觉得真正的认识事物的精神,不仅对于学术研究,对于应对当今的世界环境都是不可或缺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精神,也就是说,无论是学习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还是个人行动,都要保持怀疑的态度,依靠实践去发现事物的真相。当今世界和社会的环境瞬息万变,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4)不能盲目接受过去公认的真理,也不能坐等“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判断。⑥在环境剧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理解几千年前经典中“学而时习之”的真谛。⑦这个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客观地探索事物;第二,探索应该是富有想象力的和有计划的,我们不应该被动地袖手旁观。⑧希望我们这一代人对物质和知识有新的认识和思考,让实验精神真正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9.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说明了实验精神在科学中的重要性?(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以自己最初在美国的经历为例,主要是想证明什么观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划分最后一段的结构层次,总结意思。(4分)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悟性精神的真正含义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看完这篇文章,你觉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培养理解事物的精神?(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文章,完成下列练习。
真理在一百个问号后诞生。
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真理是在一百个问号之后诞生的。”这句格言本身也是真理。
人们总是尊敬发现真理的人,认为只有天才才能发现真理。其实发现真相并不难,说出来也不容易。真理永远在你身边。能不能找到,取决于你有没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有没有思考的大脑,有没有坚持探索真理的勇气。
纵观几千年科技发展的历史,定理、定律、理论的发现者和奠基人,几乎都非常善于从微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到问题,寻求源头,找到真理。
比如洗澡,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然而,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系主任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逆时针旋转。这是为什么呢?谢丕洛紧紧抓住这个问号,反复实验研究。1962年,他发表论文,认为这个漩涡与地球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自转,就不会产生这个漩涡;因为地球自西向东不停旋转,而美国在北半球,洗澡水逆时针旋转;北半球的台风逆时针旋转,原因和洗澡水的漩涡一样。他还断言,如果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会顺时针旋转;在赤道,没有漩涡。他的观点引起了世界各地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相继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丕洛的结论是完全正确的。
⑤巧合。60多年前,一位名叫迈克尔逊的生物学家发现,在美国东海岸和欧洲西海岸的同一纬度地区有一种蚯蚓。但是美国西海岸没有这种蚯蚓。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当时正在研究大陆和海洋起源的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魏格纳认为,活动能力有限的小蚯蚓无法穿越海洋。它的分布正好说明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分裂成了两个大陆。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为例子之一,写进了他的名著《大陆与海洋的起源》。
最有意思的是一个奥地利医生。当他看到儿子睡觉时,他的眼睛突然转动起来。他大吃一惊,赶紧叫醒儿子,儿子说他刚做了一个梦。医生想,眼球转动会不会和做梦有关?于是他以儿子、妻子和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反复观察实验,最后写了一篇论文,指出当人的眼睛转动时,说明睡眠者在做梦。现在人们在研究梦的生理时,用眼球转动的次数和时间来衡量梦的次数和长短。
⑦洗澡水的漩涡,蚯蚓的分布,做梦都是很平常的事情。而善于“砂锅问到底”的人,却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进步。
今天在科学史上,这样的案例不止三个?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知道一件事,在你回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你就会发现真相。
24.右边的是(3分) ()
A.人们总是尊敬发现真理的人,认为只有天才才能发现真理。
B.发现真相,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
C.真理在一百个问号后诞生。
D.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25.下面是文章第③至⑦段的层次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3分)()。
A.③│④⑤⑥│⑦(平行结构)
B.③→ ④ ⑤ ⑦ →⑦(层状结构)
C.③④③③③③③(分总结构)
D.③││││││(总分结构)
26.本文采用的两种主要论证方法是(3分)()。
A.用例子演示b .推理c .对比d .隐喻演示
27.本文提到的发现真理的三个条件是:(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篇作文(60分)
转眼间,我们从少年变成了如花似玉的青年。我们收拾好行囊,迈着矫健的步伐走进未来。当我们打开袋子,清点我们的收获时,我们发现我们的袋子里不仅装有理想、期望、成功和责任,还有失败、担忧和烦恼...
请以“十五岁,我多了一份_ _ _ _ _”为题,写一篇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1)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使题目完整;
(2)风格不限;
(3)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有真实的地名、校名或人名。
回答:
1.积累和应用
1.B. 2C 3。B 4。C 5。C 6。B 7(略)
。8.有渊博的知识,有探索新事物和灵活应用新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有毅力。9.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10.因为只有对一个答案不满意,才不会放弃寻找,才会有发明。11.问题。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12.一个人只有具备创新精神,才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同样,一个民族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才是有活力的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具备创新精神,才能基业长青,兴旺发达。
13.否定正史14。①“这种”指的是“努力工作的人”②“中国的脊梁”即使在现在也不罕见。15.Pillar(骨干,支柱,支持)“像无总理”是指当时“公开”的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皇室文人16。一小撮中国反动派B全中国人民17。我们有中国人,他们没有失去对中国的自信。..
19.从科学发展的历史,实验的过程,以及中国学生倾向于理论而轻视实践,倾向于抽象思维而不是动手的弱点来看。20.举自己的例子来证明中国学生“大多倾向于理论而轻视实践,喜欢抽象思维而不喜欢动手”的观点。.21.一层是①句,二层是② ③句,三层是④-⑦句,四层是⑧句。第一层是承上启下,指出了知物精神的意义。第二层从学习学术和应对当今世界环境两个方面论述其意义;第三层揭示了认识事物精神的真谛;第四层得出结论,提出希望。22.这个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客观地探索事物;第二,探索应该是富有想象力的和有计划的,我们不应该被动地袖手旁观。23.例:要克服白日做梦、不动手思考的学习习惯;克服想当然的毛病,培养“知其所以然,也知其所以然”的探究精神。(有道理。)
24.C 25。D 26。甲、乙
27.(1)有一双敏锐的眼睛。(2)有思考的大脑。(3)勇于坚持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