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上,诸葛亮一直是神一般的人物,他的形象几乎成为中国人智慧的象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大部分人理解诸葛亮是从《三国演义》开始的,抛开《三国演义》中很多虚假成分都是写诸葛亮的。即使把《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的描述当成真的,也足以说明人们对他的评价是夸大的。诸葛亮当然是一位非常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这是事实。

首先,作为一个带兵的将军,作为一个治国者,他需要有胆识和勇气,但诸葛亮作为一个学者,在这方面显然有所欠缺。一个明显的例子是,魏延在曹魏北伐中建议骑兵攻打长安,诸葛亮毫不留情地拒绝了。事实上,这样的计划并非不可能。行军打仗本身就是一场冒险的赌博,或者说战胜它。还有一点,诸葛亮太聪明了,不能自保。诸葛亮是个聪明人。他自然清楚谁更适合做蜀国的接班人。但刘备在征求他的意见时,为了避免陷入宫廷斗争而避而远之,这无疑为后来蜀国的衰落埋下了伏笔。他的本意是忠于刘备,却没有做出忠君的正确举动。既然要忠诚,就要告诉刘备真相。刘备的死不能说与诸葛亮无关。当刘备决定出兵吴栋的时候,赵云等将领都极力阻止,因为他们知道这在战略上是行不通的,而诸葛亮作为连吴抵抗曹操的军师,此时基本上是沉默的。刘备走后才感叹:要是法律还在就好了。身为臣子,敢怒不敢言的精神在哪里?

其次,作为一个大政治家,要胸怀宽广,包容不同意见。但诸葛亮在这方面显然先天不足。最典型的就是他制造了三国史上最大的冤案魏延。& gt其中诸葛亮说魏延的头上有一根反骨,这很可能是其书作者的虚构,希望突出诸葛亮的完美形象。但如果历史上有真面目的话,就会发现诸葛亮和魏延的矛盾只是战斗作风和性格上的矛盾。诸葛亮生性谨慎,行事谨慎。魏延敢想敢做,相当有胆识,有思想。当他们行军打仗时,通常诸葛亮是统帅,魏延是先锋。他在军中属于二把手,但在军事决策上,诸葛亮说了算,而魏延的策略往往不被采纳。但在战斗中,魏延一直冲锋陷阵,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诸葛亮在决策上极力排挤魏延,在正面作战上更多使用他。这不禁引起魏的不满。诸葛亮生前对魏非常怀疑。这种将帅不和,可以说很大程度上是诸葛亮造成的。诸葛亮死时设局对付魏延,最终导致魏延被叛杀。可以说是诸葛亮造成了这一切。另一个不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典型例子是,诸葛亮在去世前给已故统治者刘禅留下了一封信,要求刘禅在当时这样一个多变的社会中,保持蜀国的旧规章制度不变。一个制度是不可能永远有效的,后来蜀中的政治散漫也与此有关。这些可能是诸葛亮年轻时的一系列成功造成的。他成功太多,导致太多人迷信他,结果最后也迷信了自己。

诸葛亮最大的错误大概是人事制度上的错误。诸葛亮对人才的选择和运用,是三国时期开国君主无法相比的。刘备能识人,曹能赢人,孙权能收人。诸葛亮时期蜀中的人才选拔制度近乎松懈,以至于他死后蜀中无大将。他生前只看重两个人,一个是马谡,但马谡是虚名,只能纸上谈兵。

诸葛亮的另一个缺点是性情。按照现代的说法,就是情商。诸葛亮无疑是一个非常脆弱的人。尤其是在他晚年,最典型的一次是在攻打魏国的时候,听到了张保阵亡的消息,最后不得不撤退,甚至延误了战机。诸葛亮始终不明白,自己是蜀国唯一的希望,身体不只是自己的。而是整个蜀国,而他的生死关系到蜀国的生死。他一直不理解,以至于每一个细节都要问自己,而且因为过于担心而废寝忘食,导致身体虚弱。直到去世,他才意识到只有希望,但为时已晚。

诸葛亮虽然说错了那么多话,但总的来说还是一个杰出的政治战略家。没有人是完美的,所以我们不要太期待完美。我只是做以下文章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