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为什么会有明朝状元黄冠的墓?
据史料记载,黄冠(1359~1402)安徽贵池人。明代第一人(另一个是鲁尚),中国历史上两个“六状元”之一(另一个是清代的白前)。
黄冠从小勤奋学习,从一个秀才到状元,历经县考、府考、书院考、乡试、公考、宫考,都得了状元。当时人们称赞他是“天下三元,六曲皆非”。此后历任翰林院主编、户部右侍郎。靖南之战后,黄冠及其妻女在江中殉难,朱迪将他们的名字从进士记录中划掉,并剥夺了他们的状元头衔。直到万历年间,才为郑雯平反昭雪。
值得一提的是,在位第一年(1399),朱允炆改变了旧制度,黄冠被任命为右辅,参与重要的国家事务。当时燕王朱迪倚仗叔父,骄横跋扈。他进入朝鲜时并不崇拜惠帝。群臣畏其威,不敢言,但黄冠当面反驳朱迪:“虎拜天,君臣之礼在殿中行;龙脸垂地,宫中诉说叔侄之情。”朱迪怀恨在心。
话题又回到了黄冠和盐城的关系。
学者于海根先生题为《挖掘黄冠历史文化,展现川昌河景观魅力》的文章说:“(黄冠去灾后,幼子被弟弟黄苟包庇,潜入盐城海边藏匿,改名换姓,发迹。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黄冠开始补郑雯。”他还说,“黄冠的直系子孙在盐城繁衍生息,现在已达五万人。”
江苏黄氏宗亲网署名“后群”的文章说:“关高祖的弟弟苟公带着(之子)逃亡海上后,第八营的黄姓就扎下了根。幸好,勾践抛下“忠臣子弟”,投奔了大海。".忠臣是谁?关乃黄也。”铜锁中的16字让八营黄姓脉有了根。”这篇文章还详细记录了盐城八营黄人在安徽池州寻根的经历。
网易博客《沧海一粟日志》和《黄氏族谱惊现池州》对后代繁衍的描述更为清晰:“...当锁被打开的时候,在“京南”时期被惩罚的九个家族的忠诚已经被清除了...这家人向政府报告了...恢复了黄姓,他们心中的阴影一扫而空……””“沿海地区被洪水淹没了...而他们选择了定居在范公堤的西边。
600多年过去了,以盐城“第八营”为核心居住地的黄冠后裔不断繁衍,显示出无穷的生命力。
原来这座墓是居住在盐城的黄冠后裔的衣冠冢。黄冠墓的保护有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彰显盐城地域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