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区的两处考古遗址是什么,它们的历史是怎样的?

唐代龙洞遗址位于鹤城区姜妍路,东邻风景秀丽的龟峰山。1957年,广东省博物馆的考古学家和高明县的文物工作者在工作。

大岗山(今姜妍路一部分)进行文物普查,在“沟探”中发现古代陶器碎片,出土陶器20余件,有烧器、釉渣、焖土等。经鉴定为唐窑器物。当时的南方

方日报曾以“广东发现古窑址,高明县最古老”为题进行报道。

高明古椰遗址震惊考古界。早在1984,“高明古椰遗址”就已被发现,其真正价值并未被充分发掘。直到2006年9月,由于即将开工

广明高速从遗址所在区域穿过,广东省考古部门才开始抢救性发掘。广东高明“古椰壳墩”距今约4000年,出土了许多极具研究价值的文物,其中

岭南史前遗址首次发现20粒保存完好的稻谷。出土遗物有贝壳、陶罐、陶罐、石斧、木块和动物骨头、橄榄植物、酸枣等。去年年底的一次示威游行

会上,国内一些专家甚至认为高明“古椰壳丘”的价值堪比“河姆渡”。

杨镇夫妇墓位于高明镇石塘村附近的关静山。该墓建于南宋,1985年文物普查时发现。根据杨震的家谱,“杨

原名龚洁,号镇英树,出生于高明罗格村。小时候跟着父亲的翰林署。后来他选择了学过的宏词,先尝试诗歌。他特地选择给马附了一个姓,命名为镇,尊称赵三公主,赐与潘氏。公主葬在福州。

杨震和潘石葬在关静山”。

坟墓坐西向东,用石灰砂夯实。这座纪念碑高78厘米,宽48厘米。中间镌刻着“宋附马第五祖墓”,左侧镌刻。

“昭妃三妃”,右刻“赐潘氏一嗣”,下一段“嘉靖四十五年,十四、十五方氏家族后裔重修”。在距离墓室50米的山上,有一块“御冢,阳山后土地神”的石碑,向上延伸。

绵延30多米,有同样的石碑。交谊山两臂,有“阳山后土之神”石碑。大部分墓碑被搬走,散落在山脚下。夫妻俩的墓规模很大,只剩下墓碑和墓臂。

状况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