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日本史学

日本近代史学是吸收欧美史学思想,改造传统史学的产物。明治维新时期,在引进欧美资本主义文明的同时,也大力引进欧美资产阶级史学。日本近代第一个史学流派《文明史》是在英法文明史流派的影响下产生的。其代表作有福泽谕吉的《文明论纲》(1875)、田口茂治的《日本文明简史》(1877 ~ 1882)。文明史批判封建主义,主张开发人的智慧,崇尚物质文明,试图探索历史发展的规律,具有启蒙性质。源于民间,流行于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与自由民权运动相呼应。同时,也有学者试图将文明史与社会学相结合,将改良作为一门实证科学。三宅吉米的《日本史概要》(1886)是他的代表作。太升正史局历史馆也于1882年开始编纂《大日本年谱》。这本书是继《大日本史》之后的官方正史,采用中国风格,标榜客观主义,拒绝儒家的“义利观”。1887年,明治政府聘请德国历史学家l·利斯在东京大学(当时称帝国大学)任教,引进了德国史学派的实证主义。同时派遣留学生到欧洲学习西方史学,与传统史学相结合,建立了以大学为中心的半官方的学术实证史学。于是,我以东京大学史料编纂所为中心,广泛搜集史料,考证真伪,编辑出版了《大日本史料》(1901 ~ 1979年出版的288卷)和《大日本古籍》(1901 ~ 65438+)。实证史学以史料的考证为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90年代,刚形成的时候,民间史学就反对。民间史学继承和发展了文明史学的传统,认为研究史料、查明史实不是历史。历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事实探索原理。其代表人物武岳和三郎太撰写的《新日本史》(1891)是第一部从经济原因探讨明治维新的著作。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日本垄断资本主义建立,社会矛盾激化,民主运动兴起。在这种背景下,从欧美留学归来的新学人们并不满足于埋头于琐碎的实证史学,努力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创立新的史学流派。主要派别有:①文化史。把视野拓宽到社会文化领域,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类精神和思想发展的结果,要从精神和思想的发展中去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文化史学流派纷呈:津田左姬友批判了把日本建国神话当作历史事实的传统观念,他的《神史新研究》(1913)、《神史研究》(1924)、《古代故事与日本书法研究》(1924)西田那次郎把文化价值作为历史评价的标准,强调文化特殊性,并撰写了《日本文化史序》(655西村真司的《日本文化史调查》(1933)是第一部用文化人类学方法研究历史的著作。②社会经济史。本文以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试图运用经济学的观点,以经济为中心和基础,阐明历史的发展,承认阶级的存在和阶级之间的斗争。代表作有内田银藏(1912)的《一般经济史》和本庄英二郎(1928)的《日本社会经济史》。(3)柳田国男创立民俗学,致力于传说、谚语、民歌、和声、禁忌等民俗现象的研究,试图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历史的本质。此外,原胜郎、中田薰、三浦·周星和西冈虎之助等人开拓了法律史和庄园史等新领域。平井久马三、景岛乐信、今井俊树等。在史学理论的探讨上有所建树。

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为适应日本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出现了运用唯物史观研究日本资本主义的著作。随后“演讲派”和“老农派”展开了对日本资本主义的论战。以野吕荣太郎、于人五郎、酋长服部哲、山田盛太郎为代表的“讲座派”于1932 ~ 1933出版了《日本资本主义史讲座》,因此得名。“老农派”以《老农》杂志为阵地,主要成员有山川君、常瑙、土屋桥雄和向坂逸郎。这场争论把以统治者为中心、夹杂着各种唯心史观的历史置于唯物史观的科学基础之上,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体系。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后,马克思主义史学遭到法西斯军国主义势力的扼杀,稍有进步的史学流派被人所共知遭到打压。只有以平泉为代表的天皇史观,勾结法西斯军国主义势力,垄断历史舞台,狂热鼓吹“万世一制”和“日本第一”的种族优越论。为帝国主义法西斯独裁和侵略战争制造舆论。

二战后,战后初期,鼓吹帝国主义历史和侵略的反动史学销声匿迹。学术经验史学也退居书斋,潜心研究,被动地面对马克思主义史学;战前被压制的以“讲座派”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和以大坂久雄、丸山正夫为代表的现代主义史学,与民主运动密切配合,成为史学领域的两大潮流。于人五郎、井上清、田中石木等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批判天皇制和皇国史观,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罪行,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研究日本历史,还原日本历史被歪曲的本来面目,为革除旧史学、建立科学史学做出了贡献。受m .韦伯社会学的影响,研究欧洲经济史的大冢久夫和研究日本思想史的丸山樱井真子以西欧为模型分析日本社会并揭露其病态,对历史学家也有很大影响。

自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以来,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引起了意识形态的巨大变化,历史也受到了深刻的影响。1955关于重树昭和史的争论,暴露出“讲座派”马克思主义史学存在以西欧为模式、机械的经济决定论和阶级斗争概念化等缺陷。20世纪60年代以后,新一代研究者突破了“讲座派”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既定框架,提出了新的理论和方法:亚洲生产方式论根据马克思关于亚洲生产方式的论断重新研究日本历史;东亚史学在整个东亚历史中考察日本历史,研究外因转化为内因,从而影响日本历史的发展;人民斗争史研究包括一切阶级和阶层在内的人民斗争;取代阶级斗争史的研究;民本思想史学摆脱了传统的只研究代表性思想家的方法,强调人及其意识形态中蕴含的现代化因素。马克思主义史学失去了统一的指导思想和在史学领域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为适应日本垄断资本的恢复和发展,各种资产阶级的、非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学说应运而生。在20世纪50年代,有一种宣称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的大众社会理论和一种用生态理论模型解释人类历史的生态历史观。20世纪60年代,有一种主张模仿欧美的现代化理论。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在历史研究中使用统计分析的数量经济史和主张研究静态日常生活和大众心理的社会史。这些新思想、新理论要么受到欧美历史思潮的影响,要么直接移植自欧美新思潮。此外,由于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普通民众也关心和研究历史,形成了自己的历史观,从而打破了专家学者对历史的垄断。总之,日本史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史学和非马克思主义史学,正处于一个大转折时期,其基本走向是从研究普遍性到研究特殊性,从以西欧为典范比较日本历史到打破西欧中心主义,从而探索日本民族自身的历史传统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