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康农场的生产与管理

安徽万垦食品集团(龙康农场)位于怀远县西部。创建于1959年6月,因靠近怀远县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龙康镇而得名。面积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万人,其中从业人员1.850人。该气田东临蚌埠,西接亳州,分别与怀远县和蒙城县接壤。北面是淮河支流涡河附近。省道307线自西向东贯穿场区,洛阳至南京高速公路各有一个出入口。

集团拥有10个农业分支机构和一个农业研究所;二级和三级生产企业包括盐湖面粉公司、田弘脱水食品公司和陆丰农业公司。参与安徽种业等。;代管两个农业行政村。

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8527.48万元,平均职务收入65.438+03.984元,统一营业利润239万元(不含盐湖面粉公司、种子公司),财政收入200多万元。从1958到1978,基本上是单一的农业生产,工副业所占比重很小。建设初期以种植小麦和杂粮(红薯和高粱)为主。由于土壤贫瘠,生产技术落后,小麦产量很低,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徘徊在20公斤左右。5438+0964,大豆种植面积扩大。大米有三大支柱。经济作物一直处于从属地位,主要是棉花、大麻、油菜、花生、甜菜等。,约占总播种面积的10%。1966之后下降到5%。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到1万亩。

1978根据省农垦厅(局)的指导意见,建立了麦、豆、肥轮作制度,每年在三分之一的耕地上种植绿肥(田菁、柽柳),改良了土壤,明显提高了作物产量。1979年小麦亩产达到185公斤。是之前1978的1倍。小麦亩产量在1987上升到366公斤,此后一直稳定在320公斤左右。1981年,种植大豆1.3万亩,亩产达到92公斤,是60年代以前的3倍多。亩产102公斤。大米在1982被彻底淘汰。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1990重新种植了700亩水稻,亩产达到428公斤。然而,小麦-大豆轮作仍然占主导地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的结合,良种的选择和栽培技术的改进,农业产量急剧上升。“七五”期间,粮食和豆类年均总产量为1100 ~ 12万公斤,比“六五”期间增产37.6%。从无到有,从商业服务部发展成为商业公司,下辖7个商业网点和餐厅。并吸引市场内外的集体和个人来做生意、开店。市场部门形成的两条商业街和遍布市场的商业网点,使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1988,国有商业营业额951.5万元,利润1.73万元。供销业务一直是计划分配生产生活资料,从1986开始参与市场运作。

1990年销售粮、肥、油、煤、钢、农机配件盈利17.5万元。建筑业和运输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农场基建工程队发展成为一个建筑公司,在田间承担水利建筑和房屋以及道路的建设。1990年产值87万元,利润3万元。驳船、木船、水泥船多,船员近50人。自1980年以来,有34辆各种类型的卡车。1990年,船队实现产值53万元,利润3.3万元。改革开放以来,该领域工农业生产和多种经营迅速发展,使其成为一个贫穷落后、长期亏损的农业企业。

近年来,该地坚持“科学规划、滚动发展”的原则,城市建设不断完善,先后注入资金近亿元,城镇综合服务功能日臻完善。目前,农场镇共有商业企业23家,个体工商户近2000户,从业人员8000余人。乡镇已形成种子、粮食、化肥等农产品专业市场,化肥和粮食年交易量分别达到65438万吨和50万吨。是安徽省农村乡镇最大的农资市场和粮油市场,日均成交额近200万元,极大地方便和满足了农民的各类农产品交易。

安徽省龙康农场生产的百亩水稻顺利通过有机食品产品认证(转换期),成为安徽省第二家从事有机水稻开发的企业。

有机农业是不使用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品,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各种物种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种植生产方式。有机产品是按照有机生产方式生产的产品。

2005年下午,安徽省龙康农场通过调研论证,选择生态环境优良的农业研究所,使用优质传统粳稻,严格执行国际有机标准体系(IFOAM)的规则,以有机生产模式种植有机水稻100亩。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于2006年6月顺利通过了CNAS和ANAB认可的专业从事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的权威机构杭州万泰认证有限公司的有机产品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