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为什么要杀魏忠贤?

我想大家都知道魏忠贤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太有名了,已经死了一千多年了。他已被认定为臣子,却有人发公文为他鸣不平。这是怎么回事?

这些人是基于朱由校的供词,他死的时候带走了他的兄弟朱由检:

魏忠贤“惟忠信,能数大事”。

言下之意是,我死后,你当了皇帝,魏忠贤可以托付大事,对魏忠贤有点褒奖和推荐的意思。这是他们为魏忠贤翻案的依据之一。

另一个依据是,北京被李自成攻破时,太监曹化淳对崇祯说了几句话:

“如果有忠诚,时事不会走到这一步。”

言下之意,如果不杀魏忠贤,怎么会有这种局面?这是他们为魏忠贤翻案的第二个依据。

先说第一个依据。这句话是木匠皇帝朱由校说的。他一生不关心国家大事,只专心学习他的木工手艺,他懒得管理国家。他真的记住了明朝“木匠”的称号。此时,魏忠贤正好接替了这个空缺,似乎在为朱由校担起责任。其实就是中饱私囊,支配朝政,独断朝政,在朝鲜被称为九千九百岁,以至于朝臣“只知魏忠贤,不知有皇帝”。这些话出自这样一位皇帝之口并不奇怪。

如果朱由校是像他祖宗朱元璋那样的贤者,说了这些话,我猜朱由检将来不会杀魏忠贤,反而会重用他?什么样的皇帝就有什么样的臣子。

第二个依据是说“忠贤在此,时事不止于此。所以崇祯杀了魏忠贤?

崇祯十五年十月二十六日,海盐县贡生钱贾政列了魏忠贤十大罪状:

第一,与皇帝合并;第二,鄙视之后;第三,弄兵;第四,没有两个祖先;五、克伐藩印;第六,没有圣洁;七、虐待;八、掩护边境事务,;九、伤人钱财;10.诽谤。

应该说,钱的过失不是一句空话,十项罪名中的大部分都可以了结。任何一种都足以杀死头部。

最后看看这句话是谁说的。

大宦官曹化淳说,我们知道,崇祯年间,宦官与林东党的斗争白热化,崇祯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杀了魏忠贤,势必引起官方党的不满。太监曹化淳说了这些话,但他发泄了他的不满。再说了,一个太监,除非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怎么敢在崇祯面前说这些冒犯的话?

客观来说,明朝死不死和杀魏忠贤没有关系。不杀魏忠贤,明朝不亡?有些历史学家说,明在万历年间名存实亡。万历三十年不上朝,不批章,不见大臣,不祭祖,甚至有些官员从未见过皇帝的面。万历有亡国之兆。大明虽然死在吃了点心的崇祯手里,但也是必然现象。其他人也是一样,谁也不能只是扶着楼靠着。

所以太监曹化淳说这句话,不能代表不杀魏忠贤就不会有灾难的局面。并不代表只有魏忠贤可以力挽狂澜。

佛说:因果有因。上面说的第一个依据是因,第二个是果。如果没有明朝“最好的木匠”朱由校的照顾,魏忠贤将来可能不会被崇祯剁成碎片。“木匠皇帝”难道不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吗?根据结果,明朝是最好的“木匠”,举荐自己的人既不不忠,也不贤惠。真的坑了朱由检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