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酒锅

1975 65438+2月,青龙县西山嘴村(现改名水泉村)阿津王朝遗址随着河道的发掘被发现,沉睡了800多年的阿津王朝烧酒壶出现,从而揭开了金代烧酒的神秘面纱。此壶高41.6厘米,由上下两部分嵌套而成。它由青铜制成,经专家学者鉴定考证,是金代蒸馏酿酒器皿。历史可以追溯到800多年前。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政权以来,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农业生产。大金第一州推行凶安、谋克之制。这是一个军事和农业生产相结合的系统。每一个孟安牟克户在和平时期都是耕田种地,到了战争爆发的时候,就立刻把老百姓变成士兵加入战斗。这不仅巩固了国防,而且发展了当时的农业生产。随着疆域的不断扩大,女真族逐渐占领了中国北方。大量的孟安莫克家庭被迁到了中原。.....每一片荒地,从燕南到怀龙北,都有自己的,多达五六万人,都建在村里(《大金国志》卷十二)。迁移后,孟安牟克户和汉人打算支配田地,自己播种,自己养活自己。北宋晋国在攻克汴京的同时,也俘获了大量返回北方的宋人和物品,不仅把北宋先进的农耕文明带到了北方,也把北宋的酿酒师和酿酒师带到了北方。这种南北互迁不仅巩固了金的统治,而且促进了当时金人与汉人的农业交流,加速了女真族汉化的进程。但在强行兼并掠夺土地后,孟安的普通木刻户不习惯农耕生活,大多将土地出租给汉族农民耕种,极大地改变了女真缺粮少粮的现状。此外,减税、免税、抗旱、政府组织治蝗等一系列积极措施,进一步刺激了当时的农业发展。粮食作物不仅有小麦、小米、水稻、糯米和荞麦,更重要的是大规模种植了高粱和谷物。燕山东部南麓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雨量充沛,土壤厚实,日照时间长,非常适合农耕,尤其适合高粱和粮食的生长。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决定了这里可以出产优质的高粱和粮食,而好的高粱和粮食是酿造葡萄酒的最佳原料。

青铜制造业是金代仅次于冶铁业的手工业,主要制造青铜。早期虽然铜被广泛使用,但黄金中的铜矿仍然很少。郑龙二年(1157),海陵王在冬末十月初禁止铜穿越外界。包括民间铜器,陕西南京失守京兆,他得知自己失守中都(《金氏石氏火三》),大力拥抱铜法。世宗即位后,积极筹措铜源,分别铸造了大量的郑龙鲍彤和大定鲍彤。大定二十七年(1187),代州、曲阳,14万余。28年,说是载臣奏:今人见外地钱多,据说有六千多万,皆藏于僻处,既不散,亦无益于公或私,无平起平坐(《金史》卷四十八《食货》)。由此判断,铸造的钱币数量足够当时社会流通,再加上后来章宗引入了以钱还钱的做法,说明后来积累和开采了大量的铜,铸造钱币绰绰有余。有意无意中,铸钱的工匠们早就有了将多余的铜用于其他用途的想法。再来看看烧酒锅的前身。宋金时期,人们用蒸馏器蒸馏花露水。《南宋张士南游记》卷五描述了当时人们用蒸馏器蒸馏花露水的情况:锡为小甑,实花重,香骨重,往往使花更香。紧挨着嘴,以释放汗水。储存在容器里。不要等到明天,你可以把花摘下来,用液体染色剂让它们散发香味。这种蒸馏花露水的甑,外观和原理与发现的金代烧酒壶非常相似,应该是金代烧酒壶的前身。在日复一日蒸馏花露水的过程中,人们不难积累关于液体蒸发和冷凝的知识,并从中得到启发:如果蒸馏器是用铜铸造的,温度会比锡的高吗?如果用锅蒸酒,香味会比花露水强吗?正是这些自然思想和非自然思想的巧妙结合,工匠们设计铸造了青铜烧酒壶。

当酿酒的必要原料齐备,当单单青铜蒸馏器的匠心与已接受汉文明的女真人的智慧碰撞,当蒸馏花露水的技术与蒸馏酒的灵感碰撞出火花,放射出灿烂的光芒,划时代的事件就发生了——晋人生产了中国最早的烧酒,晋人从米酿酒时代步入了白酒时代。

这应该发生在金杯井中路的一个部落,也就是今天烧酒锅放生的地方。这里的女真人依山而居,以木为篱,半山腰一泓清泉,泉水甘甜,历久弥新,深深哺育着这里的人们。日照充足,土壤肥沃,无霜期200天以上,生长的高粱和谷穗又大又饱满,富含淀粉,略带酸味。独特的山泉水,优质的酿酒原料,珍贵的烧酒壶...难怪晋人选择在这里繁衍生息,也难怪中国白酒在这里率先飘香。

麻辣、浓郁、醇厚的烧酒很快得到了女真人的青睐和喜爱。酒的清香,酒的易燃,酒对人神经的麻醉,给烧酒披上了一层神秘而神圣的外衣,连女真人都认为这是一种人神可享的饮品。北方寒冷的冬天已经让这里的居民饱受风雨之苦,辽金时期的中国大陆气候处于近五千年气候变化的第三次寒冷期。烧酒一经问世,立即风靡全国,飘香万里。《政务院卷三》记载:当时人们饮酒不算数,只用木勺自上而下循环。每逢节日、祭祀、婚姻、狩猎和宴会,宾客都会用酒招待。女真人追求的是酒香扑鼻、满脸春风的感觉,连酒香待客都上瘾了。如果酒楼不算,她会喝醉或者跑路。这种古老的风格在这个地方仍然存在。晋代诗人元好问也在《中州集》中写道:叶萍四面环山,袁林路上只有寥寥数人。多么宁静、舒适、田园的画面啊!那么是否可以说青龙是最早做白酒的地方呢?

我们从出土的烧酒壶中寻找答案。首先,从时间上分析,国内出土的烧酒器皿没有一件比青龙的早,这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说这个壶是中国第一个烧酒壶。有人会问,上海博物馆不是也收藏了一个东汉时期的蒸馏器吗?时间不是比晋朝更长吗?是的,博物馆有这样的收藏。但几乎没有学者认为它是蒸馏器,一般认为它是蒸馏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白酒的烧制必须经过蒸馏器蒸馏的过程,但蒸馏器蒸馏出来的不一定是白酒(比如蒸馏器蒸馏的花露水)。更重要的是,现存的文字中没有关于东汉时期用蒸馏器酿酒的记载。我们基本可以认为,青龙出土的这只烧酒壶是目前国内出土文物中最早的烧酒壶,在另一只比它更古老的壶出土之前,无疑是行业的领头羊。一个简单的道理:有电视机的地方最早看电视节目,造飞船的国家最早登月。同样,最早做烧酒锅的地方,也是最早喝白酒的地方。

其次,我们从空间上进行分析。林先生《金代蒸馏器考证》(考古第5期,1980)中有详细记载:挖掘时,看到第三层灰土后,坑口露出,在坑口下半米处看到蒸馏器...此外,在挖掘时还从同一层灰土中出土了六耳铁锅、弧形铁锄和小型青铜佛像。在锅西北约500米处,一位农民在挖菜窖时,挖出了一个黑色陶罐。壶的形状与当时的储酒器十分相似,相当于现代的酒瓶。在骨灰盒西边的山脚下,也有金人活动的痕迹(出土了一个普通的铜壶),北边不远处的山坡就是泉。通过对酒壶、酒罐、铜壶、泉水三角分布的空间位置的分析判断,发现方圆所有的酿酒场所都位于方圆几里之内,而且酒厂成片,产量可观(酒罐能装200多斤酒)。当烧酒产量形成规模时,必然会形成酒市。烧酒壶周围出土的50多公斤铜钱、酒坛中发现的十几枚铜钱以及当时出土的僧佛,都见证了当时这里酒业交易的繁荣和人民生活的富足,这里酒市的繁荣也辐射到了周边地区。离这里不远的干沟一直是个大市场,大概是当时酿酒原料和品酒交易的集散地。烧酒,即由高粱、大麦等谷物制成的蒸馏酒,清澈如水,味道非常浓郁。因酿造原料不同,可分为高粱、小麦、玫瑰、艾草。虎骨烧,对治疗关节炎相当有效,用烧酒盖着,用虎骨煎,这是正阳门外乐嘉药店(即同仁堂)的特产。干烧是烧酒最重要的部分,酒精含量高。倒一点在瓷杯里点燃,能烧干净,所以也叫干酒、白干酒。通常,烧酒以其产地命名,如长乐烧、衡水老白干、路楠九韶等。在清代,南路是北方出产的最著名的烧酒。路楠烧酒的主要产地是北京市大兴县的黄村、礼县和蔡羽。其名源于清代北京顺天府南路同治。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在京郊设置同治道,掌管顺天府24郡。南路堂位于大兴县黄村镇,设有巡检司,俗称南路飞虎堂,辖巴州及固安、永清、东安、文安、大城、保定六县。当时黄村镇几个炊锅酿造的烧酒麻辣香甜,香味浓郁,尤其是位于海子角的裕兴炊锅(现大兴酒厂)酿造的烧酒,销往京城,利润丰厚,名声大噪。因此,它被命名为路楠烧酒。

南路烧酒是大兴县的重要产品之一。据统计,1932年,大兴县黄村、礼县、蔡羽共有6家酿酒作坊。民国末年,大兴县酒业凋零,南路烧酒已名存实亡。65438年至0949年,河北省任丘县义泉永酒厂迁至黄村镇,黄村酒厂建在裕兴烧锅旧址。1958正式更名为国有北京大兴酒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