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短篇故事2-3分钟
战国时期,经过长期的诸侯割据战争,诸侯国兴衰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弱小的家族被消灭,中国只剩下七大诸侯国,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史称战国七雄。七雄局面的形成,既是春秋以来兼并战争的结果,也是中国统一的前奏。为了增强国力,统一全国,七侠先后在富国强兵展开变法活动。魏任命,楚任命吴起,赵任命武陵,但秦商鞅是最有效的。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任命商鞅,进行政治改革,国力逐渐强大。从秦孝公到秦王统治的65438000年间,秦国的国力日益强大。在兵制方面,按县实行征兵制,改进了军事组织,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将士勇猛,骑行神勇,远非其他六国可比。在军事战略上,改变了劳动者远征常败的战略,采取了范睢的远攻近攻战略,逐步侵占和巩固其占领区,实施有效占领。秦先后灭西周、东周,攻占韩国黄河以东、以南地区,设太原、上党、三川三郡,范围包括陕西大部、山西中南部、河南西部、湖北西部、湖南西北部、四川东北部。据史书记载,秦国“西有巴蜀汉中,北有胡洵马岱,南有巫山黔中,东有固信之利”,地理上可攻可守;“战车千骑,击之百万”,军事实力远超其他六国。秦国这种优越的战略优势为六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反观东方六国,君主皆庸,政治腐败,统治集团争权夺利,政局不稳,经济发展缓慢,军事实力不强,六国国王多为安身立命之人,缺乏统一中国的胸怀和魄力。
公元前247年,庄襄王驾崩,年仅13岁的嬴政继位秦国。然而,在当时,国家权力是由吕不韦,总理。吕不韦被称为秦王关中,嬴政的很多事情都受到吕不韦的制约。随着秦王年龄的增长,他对吕不韦的专制权力越来越不满,因此两者之间的权力斗争日益激烈。公元前238年,22岁的秦王嬴政举行了加冕典礼,开始执掌大权。他先是镇压了长辛侯老艾集团的政变,然后借口与政变有牵连,免去了他的宰相之职,使他迁居蜀国,迫使自杀。至此,秦国的权力真正掌握在嬴政手中,为他指挥统一战争灭六国创造了绝对必要的条件。
秦王独揽大权后,开始实施吞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大战略。他广泛搜罗人才,重用柯青,即使是来自敌营的,或者曾经批评过自己的,也让秦一时人才济济。比如他重用韩国间谍郭征修建郑国渠,把关中四万多公顷的盐碱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良田,为秦国统一天下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
他对军事理论家廖伟以礼相待,采纳了他的建议,贿赂各国权臣,破坏六国联盟,在军事上获益良多。他还接受了法家代表人物韩的“法、术、权”思想,加强了对政权的控制能力。秦听从李斯的“劝谏和出发令”,保持吸收和利用外宾的传统,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智囊团,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秦王嬴政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
秦王嬴政从公元前230年,也就是秦统治的第十七年,消灭朝鲜开始了他统一中国的正式战争。
公元前236年,秦王带赵攻燕国空虚,分兵两路攻赵,拉开了统一战争的序幕。秦国经过几年对赵国的不断进攻,大大削弱了赵国的实力,但一时还不能消灭赵国。于是秦转而进攻韩国。秦王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石腾率军北上,攻取韩国都城杨寨(今河南禹州市),攻取汪涵安,在韩国设颍川郡,韩国灭亡。韩国虽然灭亡了,但是韩国贵族的反抗并没有停止。汪涵安迁至岐山。前226年发动叛乱,不久被镇压,彻底解决了汉问题。
第二个被消灭的是赵。在当时的六国中,赵国是最强大的。先是廉颇,然后是李牧和庞文。他们都是擅长打仗的将军。秦国和赵国打了几次仗,但都没讨到多少便宜。公元前229年,秦国大举进攻赵国,名将王建从上党(今山西省长治市)率军出井陉(今河北省井陉县),再从河内进攻赵国首都邯郸。赵将军李牧、司马尚坚持抵抗了一年。后来,赵的臣子郭凯接受秦人的贿赂,诬告赵的李牧和司马尚。李牧在敌情当前的情况下拒绝交出兵权,赵王派人秘密逮捕李牧并处死,同时杀死司马尚。李牧一死,秦军就如入无人之境。公元前228年,王建发动了对赵的全面进攻,秦军很快占领了邯郸,占领了王召,消灭了赵。赵死后,龚自嘉逃到,自称为王,继续与秦国作战,直到秦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打败。
赵国灭亡后,秦兵来到萧,威胁燕国。燕国太子丹一度优于秦国,一直想报仇。但是由于国家的衰落,他没能实现。秦军围城的时候,燕国所有的王公大臣都人心惶惶,燕太子丹决定刺杀秦王。公元前227年,燕丹派勇士荆轲带着燕国地图和秦国逃亡者范的首级。作为谒见大典,刺杀秦王救燕。荆轲临行前,太子丹和他的客人送他去见萧。荆轲慷慨悲歌“风萧萧水冷,壮士一去不复返”,表达了他为国捐躯的矢志不渝。秦朝以后,秦王在宫廷里遇到荆轲,荆轲上朝献图。图穷匕首现,荆轲抢过匕首,刺向秦王。嬴政绕柱而逃,被臣下提醒后拔剑,砍倒荆轲,分尸。秦王大怒,加派军队攻打燕国。秦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燕都蓟被攻占,燕王Xi和太子丹逃往辽东郡。秦朝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军攻打辽东,俘虏燕王,战死。
地处中原的魏国在秦国的进攻下已经奄奄一息,束手无策。秦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国大将王贲率兵包围魏国大梁,挖开黄河大堤,淹没大梁。三月后,当城市不好,魏将投降,魏将死亡。灭魏后,秦国把下一个目标对准了楚国,但由于楚国地域辽阔,实力雄厚,所以费了不少周折。
秦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楚国发生叛乱。楚使项燕为秦王、荆王常文君的谋反者,以镇压荆王为名,出兵攻楚。当时楚国虽然战败了,但是实力还在。秦破三晋,全力以赴攻楚。秦朝大将李信在秦王面前夸口说,他可以用二十万大军横扫楚国。秦王又问老将王建,王建答六十万。王建胆小,李信勇是秦王。秦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李信率领二十万士兵攻打楚国。李信轻敌失败,秦军退出楚国。
嬴政就遭受了这一次挫折,就是去王建家里,向王建行了大礼,请他领兵出征,在全国倾倒了六十万大军。秦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大举伐楚。楚国全军拒秦,大将项燕战死,楚军大败。秦军俘虏了楚王,占领了楚国的杜英(今湖北荆州市),楚国灭亡了。接着,秦军又攻打了江南广大的楚国和投降楚国的越国。不久,越军投降秦国,至此,楚国全部灭亡。
五国相继灭亡,只剩下一个孤独的齐国。它是亲国后赢的,长期向秦国行贿,既不备战,也不帮助其他五国抗秦。齐王剑昏庸,听从郭襄。公元前222年,秦朝的将军王贲率领一支军队来到了齐国。齐王剑急忙在西线集结兵力准备抵抗。秦二十六年(公元前221),秦军避开西线齐军主力,从北方直捣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在秦国军队四面楚歌的情况下,齐国的不战而降,齐国灭亡了。
秦国统一六国战争的胜利,是由于战争中战略战术运用得当的结果。秦王统治时期,国力富强,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供应战争。战略上处于进攻地位,势如破竹,灭尽各国,一个接一个地灭。在战术上,秦国实行“由近及远,由弱到强”的政策。先是灭了周边弱国朝鲜和赵,再是中央突围,攻燕灭魏,解除了北方的后顾之忧。最后消灭两翼强敌才符合实际。在具体的战役中,秦国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如在灭韩、灭赵战争中,而不是完全机械地遵循既定的“先取韩后惧他国”的方针,而是灵活变通。赵有机会就先攻赵,韩能攻就灭韩。灭楚战役是在检讨了攻楚的错误后,根据楚的实力集中优势兵力攻楚而取得的胜利。攻齐国,避实就虚,出奇制胜。反而六国弱小,战略上无法联合起来单独作战,根本挡不住秦国的进攻。在战争中被动防守,挨打,甚至被秦国一个个消灭。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十年间,秦朝消灭了北方的燕赵,中原的汉魏,东方的齐国,南方的楚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它结束了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年的封建战争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秦朝。至此,战国的历史结束,中国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