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发展的历史

6月1982+10月1日,索尼在日本发布了全球首款商用CD播放器CDP-101,拉开了数字音频革命的序幕。它展示了一种新的音频媒体的“曙光”,这种媒体有望为习惯了黑胶唱片噼啪声的一代消费者提供水晶般清晰的音乐体验。

在上市后的第一个十年里,对于许多消费者来说,CD-ROM驱动器代表了现实与未来之间的切实联系。它结合了激光和数字计算机这两项当时的尖端技术,成为一种相对廉价的消费品,其功能仅在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然后,光盘出现了。这种产品将音频存储在微小的凹坑中,然后播放器用反射激光读取它。虽然之前也有光盘,但是CD真正成为激光在大众市场应用的重大突破。就这种音频格式令人震惊的成功而言,CD代表了激光的“最后防线”——既是一项发明,也是一种商业产品。

1972年,飞利浦向新闻界展示了一种新型的家庭音频媒体,即光盘。这项技术被飞利浦称为“视频长播放”(VLP),它是飞利浦经过多年研究后开发的,目标是将家庭视频引入大众市场。VLP DVD看起来像一个大CD,但它需要在一个大得多的CD中存储音频和视频内容,并且它使用模拟格式(这项技术后来被称为“激光光盘”)。

1979年3月8日,飞利浦在荷兰召开发布会。在这次大会上,记者们第一次体验了数字音乐。飞利浦的新产品反响热烈,但该公司能感觉到亚洲电子巨头正虎视眈眈。几年前,许多日本电子公司已经展示了他们自己的数字音频CD原型。

未来两年,整个音频电子行业都在争先恐后地研究新技术,目的是开发更小的CD播放器,使其尺寸满足hi-fi机箱的要求。索尼恰好是第一个发布自己的可以满足这个要求的CD播放器;当时短短六个月就有10种不同的CD机。

电子工业很快发现了CD的潜力,并且明白这种产品不仅可以作为音乐的载体。电子公司开始在许多领域使用它,如静态视频图像(CD+G)、模拟视频/数字音频混合(CD视频)、纯数字视频(视频CD)、交互元素(CD-i)、照片存储(照片CD)等等。

当音频CD第一次问世时,消费媒体很自然地从实用的角度看待这项发明,即它可以作为一种小巧耐用的无噪音音频媒体。计算机工程师也在关注这项技术,他们注意到一张4.7英寸(约12厘米)的光盘可以存储惊人的63亿字节的信息。

六家计算机媒体公司几乎立即开始了一场竞赛,重新定义CD作为计算机软件媒介的目的。这六家电脑媒体公司创造的与消费者息息相关的光驱原型,早在1983年底就已经出现,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1984。索尼和飞利浦意识到一场可能的子格式“战争”正在酝酿,于是他们决定创建一个官方标准,他们称之为CD-ROM(光盘只读存储器的简称)。

随着时间的推移,CD-ROM的地位已经被DVD-ROM等光学技术所取代,受欢迎程度逐渐下降。然而,真正“杀死”CD-ROM作为最流行的软件交付方式的发明,并不是DVD-ROM或其他技术,而是互联网。讽刺的是,也是互联网在逐渐“杀死”有声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