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白玉浮雕的历史发展
为什么在中华文明的中心区域会有如此不可理解的西方艺术?这个话题与专家学者的心息息相关。
中国历史发展到西汉时期,富有冒险精神的太子张骞两次被汉武帝派往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后来,从南北朝到隋唐,中国对外的主要陆路运输线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它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和现在的新疆,到达西亚,然后转到欧洲。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绸和其他商品向西流动,而西方的银器、香料、宝石、玻璃器皿和羊毛制品也通过丝绸之路到达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丝绸之路东段的新疆、甘肃,一直到东端的Xi安,或者其他几个都城(如大同、洛阳)的延长线上,都出土了许多有关中西方交往和文化交流的遗迹。晋阳作为北齐政权的首都,重要的政治经济地位使其成为当时中外商人往来的集散地。距离于洪墓仅几百米的北齐东安王娄睿墓,出土了大量反映中西交通的胡俑、骆驼俑等艺术形象。类似的文物和波斯货币也曾在金胜村附近的初唐墓葬中出土。这些都反映了隋朝前后西方商人和文化使节在晋阳频繁活动的历史图景。
于洪在北朝和隋朝的不平凡经历,本身就是这一历史背景的真实写照。贸易是一种手段,伴随着各民族的文化交流、碰撞和逐渐融合。于洪墓石棺外部造型基本采用中国建筑传统,但雕刻内容和人物造型完全保留了自己的民族特色。这件堪称“中西合璧”的汉白玉浮雕作品,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令发掘工作者一时难以读懂,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专家们一致认为,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具用浮雕和绘画描绘黄金的汉白玉棺材,体现了中亚地区的民族文化。也是最集中、最丰富的反映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实物,对研究北朝、隋代中西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确实是中国美术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造型艺术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