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碑是什么意思?
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成就。
碑原指没有文字的实心石头或桩,主要有三个作用:一是立在宫殿前看日影,报时。《礼记·彩礼》曾说:“南立碑则陈”,郑玄的评语是:“宫中必有碑,可知日影,引阴阳”。第二个是站在宫殿门外的扎口。第三,古代用来引棺入坟。最早的平板有一个圆孔,上面用绳子绑着滚轮,通向棺材,也就是放下棺材的工具(工作原理和现在工地上用来铺地板的挑板机很像)。在古代,大木头经常被用来引导棺材进入坟墓。这种大木头的具体名字叫“纪念碑”。秦以前的碑都是木头做的,到了汉代以后就改成石头了。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用纪念碑来拖他的棺材。《李周》有云:“公府视碑,三族视之。”所谓“公职为碑”,就是公职人员去世后,要用大树立在墓的四周,上面设风车,墓上用下面的棺材。规格本来是皇帝定的,后来诸侯也狂妄地用了。即使在春秋战国时期,对古迹的使用范围仍有严格的限制。嵇康子的母亲去世后,劝说嵇康子用碑取棺。结果,她被别人嘲笑(见李周《谭公》)。
显然,所谓的碑,是当时语境下的一种特殊的丧葬规格。最初只有皇帝可以使用,后来发展到公职人员,再后来发展到王侯。后世沿袭了这一习俗。"在旧社会,王谢了唐,飞入寻常百姓家."普通人也学会了使用“纪念碑”。他们在亲人的墓前立起石头。只是他们忘了,原来的碑是陪葬的工具,是碑最原始的功能。
于是,后来有人开始在光秃秃的石头上刻字,记录父辈的功绩。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墓碑。从某种意义上说,武则天的无字碑是一个错误,多少符合古代礼仪的要求。另外,其他的好像有点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