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与色彩的历史发展

素描是一种用单一颜色描绘物体的绘画。常见的素描是用黑色描绘的(即使用黑白层次),但用彩色描绘也很有用(如棕色、红色、绿色、蓝色等)。),或者在此基础上用黑色或白色粉末上色,也属于素描。更具体地说,素描是抛弃物体的多色关系,用单一的色彩线条或明暗来描绘物体的形状、比例、结构、体积、空间、肌理、色彩明暗,综合运用造型艺术的这些基本因素来表现形象的绘画。

素描有三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线描(相当于国画中的线描);第二种是所谓的明暗法,用明暗的方式表现物体的体积;第三种是线条和明暗的结合,也叫线面结合。

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因为它排除了色彩的直接表现,而集中于造型艺术的基本因素来表现对象。在绘画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素描的基础训练,它既不同于素描创作,也不同于画家的素描练习。这种系统的基础素描训练,成为绘画学习者的必经之路。

早期草图

人类开始明白绘画是从素描开始的。根据考古发现,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壁画是法国西南部比勒加尔德省多尔多涅附近的洞穴壁画和西班牙北部阿尔塔米拉山的洞穴壁画。前者距今约2万年,是旧石器时代的绘画遗迹;后者绘于约1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原始人在狩猎活动中用最简单的材料来描述他们的主要猎物。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壁画中的野牛特别奇妙。一头野牛,低着头,犄角准备攻击,像箭一样容易爆炸,充满了向外的运动。这是用灯烟烧鹿脂画的,然后用朱红矿物颜料粉上色。这些古代壁画基本上是用单一颜色绘制的,所以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素描。

随着人类的进步,绘画逐渐从简单到复杂,从以素描为主到色彩表现,素描也从最初的阶段逐渐发展起来。

在世界艺术发展史上,继史前时期的绘画之后,最引人注目的是古埃及和古希腊的壁画,可惜保存下来的很少。从仅存的残缺壁画来看,古埃及壁画以线状为主,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古希腊壁画虽然还是以线条造型的观念为主,但是已经演变成了立体的表现形式。开罗美术馆展出的古埃及画家所画的素描《狗》就是这一时期保存下来的素描作品,可见这位古埃及画家已经有了相当的写实功夫。从古希腊保存下来的最珍贵的雕塑和流传下来的许多著名画家的绘画故事来看,古希腊绘画肯定会有像其雕塑一样水平极高的作品。如果画这些壁画的画家都画了素描,这些素描应该是杰森画的素描。可惜我们看不到这个草图。但我们可以从保存下来的古希腊瓶画中看出当时古希腊艺术的素描水平。古希腊瓶画有三种风格。早期是黑色的图像,就是用线条勾勒出的图像,在白底上涂成黑色,像个剪影。后期称为红象型,即与黑色型相反,背景用黑釉填充,形象留白(空白是陶器的红色表面,故称为红象型)。后来发展到用瓶画配线描。这些瓶画造型简洁优美,结构严谨,本身就是素描的杰作。中国长沙战国楚墓帛画是公元前400年左右到前200年(与古希腊同期)的产物。黑白描绘一个中年妇女,抱着必胜的信念迎接生命和平的胜利(画面上的凤凰代表生命和平,正在大力攻击一条蛇形,代表死亡和灾难)。这幅古代素描说明中国古代绘画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从那以后,中国的传统绘画基本上就是沿着线条造型这条道路发展的。

从古代世界史前时期以后的绘画素描可以看出,此时各国的绘画素描有着不同的民族风格,但都保留了史前绘画以线条造型为主的特点。

古罗马继承了古希腊的文化艺术,但没有杰出的创造。后来随着中世纪越来越专制的封建统治,基督教的发展和神权至上,中世纪艺术创造了罗马式和哥特式的建筑和为建造教堂而发展的玻璃马赛克,画的多是为装饰基督教教堂或王子宫殿和贵族宅邸而画的壁画,也有画在羊皮纸上的插画。这些插画也是保存下来的素描之一,但基本上还是线条画,大部分都很淡很幼稚。按照基督教禁欲主义的观念,人物刻画都是面无表情。这个时期可以说是绘画的黑暗时期。那时候还没有专门的油漆工,普通人都是在贵族和主教的命令或指使下装饰自己的新房或教堂。画完后,这些工匠回去养牛、耕田或打铁。他们的作品都没有署名,因为他们在社会上根本没有地位。当时可能存在学徒一边工作(即帮助老师临摹或放大作品)一边向师傅学习绘画的情况,但他们并没有进行绘画方面的基础训练,所以中世纪的绘画水平很低,人物比例不对,不注重距离法则。在这一时期,在中国的造纸术传入之前,画家的素描是画在羊皮、木板、丝绸、竹片、兽皮或墙壁上的。这些材料远不如画在纸上方便和有表现力。这个时期的素描也是单调的,它真正的发展是在文艺复兴到来之后。

素描的发展与基础素描训练的诞生

其中一个画家。在这一时期,许多绘画大师不仅是伟大的色彩画家,也是伟大的素描画家。如达芬奇(1452-1519)、拉斐尔(1483-1520)、米开朗基罗(1475-1564)。

其次,由于科学的发展和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画家们在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绘画基础理论、艺术理论和素描理论,促进了素描的发展。

在文艺复兴时期,由于重视对自然的研究,自然科学的进步和新发现,许多绘画大师都认真对待描绘的对象。他们解剖尸体,了解人的解剖结构,画了大量的分析图表和人物练习,制作出艺术解剖图。他在空间处理的研究中创造了透视法。意大利佛罗伦萨画家马萨乔(1401—1428)继承了文艺复兴早期意大利画家乔托(1267—1337)的传统。在与同时期的其他画家一起发现透视之后,翁布里亚画派的画家弗朗西丝卡(约65437)。西欧最初的艺术理论,1435年出生的莱昂·巴蒂斯塔·阿尔贝提(1404-1472)的绘画理论,高度评价了现实主义、透视学等绘画基础理论,强调画家要加强对物体创造性的学习,要有将物体形象合成的能力。为此,他首先提出画家要练最简单的几何模型素描,这是基础素描训练产生之前最早的理论准备。后来达芬奇写了很多绘画笔记,明确强调“绘画是一门科学”[1],提出自然是绘画的源泉。画家在表现自然时,不仅要靠感觉去认识世界,还要用理性去分析和掌握自然的规律,这样绘画艺术才能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列奥纳多·达·芬奇的《绘画笔记》不仅阐述了许多艺术原理,而且对解剖学、透视学、素描、光影、构图处理等绘画基础学科进行了系统科学的理论研究。米开朗基罗认为素描技巧的深浅直接影响画家的成败。瓦萨里(1511—1574)进一步认为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褚家丽(1542—1609)把素描上升到了表达画家思想的高度,已经在理论上提出了素描的独立性。这些理论的讨论促进了美术(包括素描)的发展,也为美术学院的诞生和基础素描训练准备了条件。

第三,基础素描训练作为一种科学系统的艺术青年训练方法,是随着美院的出现而诞生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一些大艺术家去世后,出现了一种追随一些大艺术家风格的所谓风格主义。当时反对风格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卡拉瓦乔(1573-1610)和卡拉齐兄弟(阿尼巴·卡拉齐,1560-1609)。罗多维科·卡拉齐(1555—1619);阿戈斯蒂诺·卡拉齐(1557—1602)等人。为了更自觉地恢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传统,卡拉齐兄弟于1585在小伦亚市创办了美术学院。他们改变了中世纪以来青年艺术家的学习方式,利用文艺复兴以来艺术创作的科学成果和基础理论,按照一定的程序系统地培养青年艺术家。素描作为基础训练的主要方法诞生了。这种以基础素描训练为主要学习方式的美术学院出现在意大利,并很快传播到欧洲各国,影响了全世界的美术教育。此时基础素描训练的主要内容是先临摹后素描,以人体模特素描为最高学习手段。教学的具体程序是:学生先临摹老师的素描,同时临摹一些版画作为学习基本绘画方法的入门,然后素描几何形状的石膏像和古代雕刻的石膏像(主要是古希腊罗马雕刻的石膏像),这是画出一幅好的人体模特素描的基础。最后,主要学习内容是素描裸体模特。这种素描教学程序在美院出现后,也流行于画家的画室。这种从临摹到写生的基础素描训练,改变了中世纪学徒只能在临摹工匠作品、为工匠放大手稿的过程中学习的局面。从临摹到临摹后写生,美术教学前进了一大步。因为临摹只是模仿的过程,老师塑造的形象是从一个平面移到另一个平面的。虽然像图像一样被移动,但缺少对对象的直接观察、分析和研究的过程,最终通过什么手段表达对象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培养学生对物体敏锐的观察力和表达力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基于临摹的学习方法容易先入为主,容易形成基于老师风格的主观方案。根据这个程序,创建的图像将是相同的。所以,在盲目抄袭老师作品的画室里,只有少数幸运儿走了很长一段路,才找到了自己的艺术语言,并最终取得成功,一举成名。刚出生的基础素描训练虽然还是强调临摹,但却把素描作为最高的学习内容,传授了很多解剖学、透视学、构图学等科学知识。在素描古代雕塑时用石膏制作雕像和人体模型,这促进了当时艺术的发展。

学院派素描基础训练的衰落与写实主义素描基础训练传统的恢复和发展

博洛尼亚美术学院作为恢复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传统而出现。这一传统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崇尚古希腊罗马的古典艺术。它要求学生在创作中以表现古希腊罗马的古典美为标准,创作主题只能表现宗教、神话和历史故事。在素描的基础训练中,他们也特别注重古典美。这样就孕育着美院教育发展成学院派并最终走向衰落的危险。

为了欣赏古典美,学生在开始写生之前,必须临摹老师的作品或版画,开始灌输舌美这一审美要求。后来,他们非常重视素描和对古希腊罗马雕塑或石膏雕塑的专门研究,甚至把古代雕塑的介绍作为一门主课。当学生最终进入人体素描课堂时,必须以这些古典艺术规范作为素描和速写的标准样式。虽然学生也有自己的直接观察,但由于过分强调和推崇古典雕塑的造型标准,学生实际上在实践中几乎原封不动地表现出古典艺术的造型标准是相当自然的。1675年,法国皇家绘画雕塑院颁布了所谓的《绘画规范》,使得古典美的规范要求更加荒谬,完全否定了学生的直接观察,只能按照规范的古典规范进行绘画。美院这种基础素描训练培养出来的画家,会认为不再需要观察自然的原貌,逐渐形成僵化、概念化、公式化的所谓学院派素描体系,最终彻底抛弃文艺复兴时期崇尚自然、崇尚自然研究、重视素描的写实传统。如果从绘画法典算起,这种学院派素描基础训练对美术基础教育的统治持续了近200年,从17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末期,最后在浪漫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的冲击下动摇并开始瓦解。

学术素描基础训练大力提倡的标准化素描画法是什么?

文艺复兴以前,素描的画法主要是以线条为主。自文艺复兴以来,在线条的基础上,用明暗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达芬奇在明暗五音的层面上完美地提出了明暗法(这五音的正确区分一直沿用至今,详见本书第二章),并提出了依靠表面来表现物体形状的重要性,作为“绘画科学的第一原理”。但他和当时的许多画家都强调明暗的柔和过渡,避免了明显的明暗界限,所以他们处理形体起伏的效果比较圆润,同时又特别强调物体的形状和轮廓,所以他们的基本画法是在勾画物体的形状时加入明暗色调,主要侧重于轮廓线条的刻画。博洛尼亚美术学院基础绘画训练的基础画法就是这种文艺复兴传统画法的延续。以后随着学院派素描基础训练中对古典美的追求的规范化,素描绘画中对轮廓和线条的表达更加绝对化。诚然,线条和色彩的表达,作为一种表现手段,并不差。时至今日,许多画家仍在用这种线条与明暗结合的方法作画,并取得了进步和发展。但由于艺术的格式要求学生,会制约艺术的多元化发展,甚至导致灾难。当时一直用的就是这种形式的学术素描基础训练。各国美术学院建立后,绘画艺术的发展经历了16世纪的巴洛克艺术时期和洛可可艺术时期,19世纪的法国古典主义艺术时期。在巴洛克艺术时期,绘画已经注重明暗的运用,画家开始发挥明暗的感人力量,加强了画面的氛围和形象的立体感。这种画风的代表人物有维拉斯·开支(1599-1660)和鲁本斯(1577-1640),尤其是荷兰画家伦勃朗(1606-65438+)光影成为绘画的主要手段。通过明暗表现一个物体的表面和体积的方法,可以说已经独立于以线条为主或线条加明暗的绘画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并没有改变学术素描基础训练的形式。

大卫(1748-1825)和安吉尔(1780-1867),19世纪法国古典画派的主要人物,素描精确优美,结构严谨,在学院派素描风格上有所发展。安吉尔追求线条的简洁和准确,他的素描细节精雕细刻又不失整体,堪称古典素描的典范。普鲁东(1758—1823),与大卫同时代的具有浪漫气息的法国著名画家,他的素描风格和主张与大卫不同,理想主义写实,以明暗衬托人体轮廓,现实变化微妙,空间感强。他晚年被选入法兰西学院,他的素描风格并没有影响学院的教育。安吉尔在担任法国美术学院院长后,在寻找基础训练上,严格按照学院派的要求去做。看他的素描,可以看出当时学院派素描基础训练的大致画风。虽然安吉尔认为素描应该有一个内部形状,但他心目中的美好形状是圆形布局。“线——这就是素描,这就是一切”(1),他要求素描线条和造型的简洁,其实主要是追求轮廓之美。当时法国美院的很多学生都认为素描的目的是追求一个高贵的轮廓,甚至把物体看成是被轮廓包围的平面。想写实的同学不能容忍的是,在人体素描课上,模型不能照原样画,而必须按照古典规范(比如八个或者八个头半的格式)修改眼前的物体。

19世纪中期,学术教学(其支柱是基础素描训练体系)成为众矢之的。首先,以德拉克洛瓦(1798-1863)为代表的浪漫派对学院派的素描进行了攻击:只有外表的细节真实,却不包含任何真实,尤其是内在的真实,即缺乏画家对事物的真实感受。然后是以库尔贝(1819—1877)为代表的写实派的冲击,他坚持以现实生活为创作依据,反对代表官方利益的学院派追随虚伪的艺术,库尔贝主张基础素描训练要以现实生活为范本。他曾为不满大学教育的学生开设工作室。他试图用农民和牛来代替古代的雕塑石膏像和人体模型,并把牛带到画室给学生画画。针对学院派基础素描训练中视觉记忆训练的缺失,德·布阿卜德拉克在美院外尝试了一种基于发展视觉记忆的新教学方法。印象派干脆走出画室去写生,在光和色的表现上对画进行了创新。他们痛恨学院派迎合官方口味的虚伪,主张作品没有表现意义,只是反映画家的视觉印象和自我感受。所以他们的素描(尤其是印象派之后的画家的素描)逐渐不太注重刻画人物的自然形态,只注重形象的感觉和氛围。有些风景写生只注意记录光的印象,探索笔触的组织。

在浪漫主义学派、现实主义学派和印象派的冲击下,当时的欧洲美术学院仍然照常开放,但学术教学作为一种制度已经失去了现实基础,日渐衰落和崩溃。反映社会上现实主义画派、印象派、现代派观点的不同教学方法和体系,在大学教学中逐渐演变,形成了更加复杂的局面,有的学校干脆成立了自己的艺术学校。

19世纪下半叶,印象主义盛行,导致了现代主义的出现,对当时的美术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艺术流派中,首先不是临摹,而是写生,这是在印象派产生之后才出现的。写生是研究自然、探索艺术形象本源、锻炼基础造型能力的最佳途径,但不同的学校对写生的态度也不一样。印象主义和现代主义艺术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视觉记忆、想象力和独特的表达技巧。在写生时,他们强调视觉印象和自我表现的主观因素,很少关注对象的生活原型,写生实践的课时逐渐减少,因此培养的学生写实能力普遍较弱。更有甚者,由于对客观规律研究的逐渐轻视,现实主义的传统被否定了。一些现代派画家认为基础素描训练已经不重要了,艺术院校也可以放弃。相反,坚持现实主义道路、坚持现实主义传统和研究自然的画家们正在探索改革或创造不同于学院派传统教育的新的流派和体系。他们在基础素描训练中恢复和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提倡的写实传统。

在这一时期,各国有许多坚持和发展现实主义传统的画家、学校和教学体系。俄罗斯切沙科夫(1832-1919)的素描教学体系对建国初期的美术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70年代印象派兴起时走向成熟。切沙科夫强调基础素描训练的严格程序性和系统性,继承了巴洛克艺术开创的明暗法,根据当时的轮廓线条和明暗的素描格式,提出了三维空间的透视造型法则。认为“素描不是线,而是形...画一条线,看两条平行线之间包含的体积。”①从结构上理解这些卷的有机联系。强调学生不仅要掌握对象的规律性,还要有描述的正确性。画家讲究布局、比例、简洁。试图克服学院派素描的缺点,使素描建立在对形式的严格而正确的描述之上。切沙科夫的素描教学体系和其他国家一样,坚持写实的传统。他们坚持对自然和客观规律的研究,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所倡导的现实主义传统,在学院派基础素描训练统治艺术教育的时期,这种传统几乎被古典规范淹没。切沙科夫的素描教学体系虽然有缺陷,但没有足够重视培养学生的视觉记忆、素描、听写和形象想象能力。但它为当时的俄罗斯现实主义画家奠定了坚实的造型基础,直接影响了50年代苏联和俄罗斯的美术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国美术创作的造型能力。

(我从百度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