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惠能的生平有哪些典故?
六祖慧能是禅宗顿悟派的创始人。据说禅宗传到他那里是第六代,所以叫六祖。六祖法名慧能,俗姓陆,生于初唐。陆的父亲曾在新洲(今广东新兴县)做官。慧能生于贞观十二年(638)二月八日。他三岁时失去了父亲。长大后,他靠捡柴火养活母亲。24岁出家,拜洪仁为师。起初,他是个打杂的,在庙里劈柴做饭。后来在和师兄的魔术表演比赛中,他做了一首诗(就是诗)。他的诗对禅宗教义有深刻的理解,论述透彻,所以深得五祖的信任,偷偷传给他。慧能得到袈裟后,夜深人静逃往岭南(今广州)。据《坛经》记载,哥哥沈绣曾派人跟踪暗杀惠能,但没有成功。原因是慧能说服刺客收他为徒,两人一同逃往岭南。到岭南后,他隐姓埋名十六年。高宗宜丰元年(676年),在岭南的霍卓基,一群和尚在讨论风动禅理。有的和尚说风在动,有的和尚说风在飘。他插话道:这不是风,这不是运动,这是仁者的心。霍茹吉方丈,印宗大师,当他听到这句话时,非常高兴。他料想慧能一定有来历,不是普通人。请到大厅来询问情况。仁宗会自动让位,请惠能主持霍卓基。此后,慧能作为禅宗的创始人一直活跃在佛教界,与北方魔术表演相对立。因为慧能主张“顿悟”,所以被称为“顿悟派”;沈绣主张“渐进启蒙”,故称“渐进启蒙派”。两派的意见都集中在二人转的诗里。现引用如下,略加解释:
魔术表演逐渐开导。
作为一棵菩提树,
我的心像一个镜台。
经常揉揉,
停止教学,激起灰尘。
惠能恍然大悟。
菩提无树,
镜子不是舞台。
什么都没有,
灰尘在哪里?
菩提树,译作道树或觉树,相传释迦牟尼是坐在菩提树下而彻底觉悟的。有学者解释说,与生俱来的佛性就是菩提,或者说,斩断一切世间烦恼的大智慧、大觉就是菩提。佛教把人体视为摆脱烦恼的最大障碍。如果身体变成了彻底的意识之树,当然就没有麻烦了。六祖遵循佛性是一种抽象的观念,无法用具体的形象来表达。故云菩提无树,镜非台。另一方面,渐悟派认为,佛教徒需要不断修行,时刻注意克服是非杂念,立即擦拭,就像扫尘一样,不被世俗生活污染。慧能顿悟派认为人要有佛性,不必慢慢修行。世间万物都是虚无的,也不可能去触碰,所以一颗纯净的心自然会成佛。“佛在自然中工作,不在外界。”自知是佛。意思是佛是人主观升起的一种信仰,只能在心里找,客观世界找不到。清净心成佛。他强调的是主观修养和自我意识。念经,打坐,修功德等等都是愚蠢的行为。有意识的人净化自己的内心,不做那些傻事。所以佛陀说:“让心清净,即佛土清净。心清净,西方离此不远;心不净,念佛就活不下去;但它像手指一样直。”慧能否定了过去佛教所有复杂的戒律,只剩下他的心——主观精神。这种简单易行的修行方式非常适合统治者和文人的口味,所以很快就流传开来。慧能开创的禅宗顿悟理论对唐代以后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是用中国传统文化改造外来佛教而形成的新的佛教体系,是儒、道、佛合流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