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历史
公元前6世纪,生活在第聂伯河流域的原始部落组成了以保利亚人为中心的部落联盟,因居住在第聂伯河支流两岸而被称为罗斯人。蒙古人称俄语音译为“俄罗斯”。
公元9世纪,来自北欧的瓦良木人首领留里克征服了俄罗斯人,建立了俄罗斯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882年,琉璃厂王朝定都基辅,称为基辅罗斯。此时,虽然已经出现了阶级和贫富,但农村公社制度已经根深蒂固了近800年,成为俄罗斯民族的显著特征。
王朝初期,对内实行索贡制。每年春夏,俄罗斯大公爵都会带领军队向平民商人收集手工艺品、蜂蜜、蜂蜡等物品。11世纪,罗斯的人才由原始生产力转变为封建制度。
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基辅罗斯通过战争不断扩张。988年,弗拉基米尔大公给所有俄罗斯人施洗礼,皈依东正教,放弃多神教。
皈依东正教的罗斯加强了与西欧和拜占庭的文化融合。基辅已经成为连接东西欧的交通要道。随着商业的发展,罗斯开始发展手工业,基辅也开设了铸剑作坊。
基辅罗斯在中世纪成为欧洲最大的国家,宫殿金碧辉煌,教堂雄伟,城墙坚固,城内建有著名的索菲亚教堂。
在蒙古人统治时期
11世纪下半叶,由于争夺王位和各地原始农奴制生产力发展不平衡,波兰、北欧和西欧的入侵造成基辅罗斯的分裂。
12世纪,在蒙古草原上崛起的蒙古人,带着他们勇猛的骑兵,灵活的包抄和围堵战术,铁血的纪律,穿越欧亚大陆。他们每人拥有两匹马,饿了吃马肉,渴了喝马血,日夜跋涉200-300公里。蒙古人所到之处,城市化为灰烬,人民血流成河。他们建立了一个空前的帝国。中国(包括蒙古)本部直属可汗管辖,为元朝所用。伊尔汗国包括伊朗、阿富汗和大部分阿拉伯国家。察合台汗国包括中亚大部分地区,金帐汗国管辖北亚和东欧。印度汗国覆盖南亚。蒙古帝国的势力一度达到亚平宁半岛、希腊半岛、波罗的海、德国、波兰和印度尼西亚群岛。除了日本、英国、西欧和一些偏远的岛屿,整个欧亚大陆都在蒙古的铁蹄之下。从1240开始,罗斯王子和教会都成了金帐汗国的奴隶。可汗的代表住在罗斯城市最豪华的房子里。他们敦促征税并发布命令。王子和牧师都很谦卑,因为害怕糟糕的服务。每年,王子们定期向可汗致敬,并接受他们的命令,作为他们自己统治的证据。
蒙古人240年的统治使俄罗斯的经济、文化和发展陷入停滞。13、4世纪,被毁的城市开始重建,手工业和农业开始恢复,商业的发展也加强了罗斯各地区之间的联系。
蒙古人的统治对俄罗斯人民来说越来越难以忍受。随着各地王侯将相的崛起,他们迫切需要获得独立的地位。教会势力、商人和农奴主都想从可汗那里获得收税权,普通民众也把自己的苦难归咎于蒙古人。
14世纪蒙古人退出中国后,在中亚、印度等地遭受巨大失败。再加上诸侯之间的勾心斗角,金帐汗国开始衰落。
14世纪,莫斯科公国崛起。莫斯科位于欧洲,远离金帐汗国的统治中心,被森林和沼泽覆盖。大量俄罗斯人在那里找到了避难所。摩斯大公利用手中的权力,从金帐汗国可汗手中获得了凌驾于其他大公之上的权利,以可汗的名义大大加强了自己的威望。
1480年,俄罗斯的伊凡三世打败了蒙古人。罗斯脱离了蒙古的统治。
受蒙古统治,罗斯学到了优秀的军事技术,继承了金帐汗国的辽阔疆域和残酷的专制制度。从此俄罗斯人几百年都搞不懂什么是“自由”、“平等”、“民主”。再现西欧个体价值观的启蒙思想,俄罗斯人是无法理解的。他们视“自由”为无法无天,“平等”为“均富”,民主只是“人民当家作主”。罗斯走的是既非西欧也非东方的三大文明(中国、伊斯兰、印度)的方向。他们自称“欧亚人”。
长期的战争养成了俄罗斯人行云流水的性格。贵族打架,农民种地,
“民族的流动性”、“专制”和“农村公社”已成为俄罗斯的三大顽疾。军事贵族阶层的相对膨胀使得农村劳动力稀缺,罗斯走向了“农奴制”的道路。
伊凡雷帝(1533-1544)进一步深化封建制度,打击和削弱贵族势力,连年征战,扩大疆域。
1598年,里利克王朝失去继承人,波兰人大规模入侵。俄罗斯人纷纷起义,打击波兰侵略军,恢复国家独立。
1605年,戈杜诺夫突然去世,罗斯进入“混沌时代”。下诺夫哥罗德的米宁和博扎尔斯基带领民兵将波兰入侵者赶出莫斯科后,这场动乱终于告一段落。1613年,贵族们推选16岁的伊凡四世的亲戚米哈伊尔·罗曼诺夫为新沙皇,建立了罗马诺夫王朝。
第二,罗马诺夫王朝
罗马诺夫王朝开始于1613,第一个沙皇是米哈伊尔。他的宝座不是交出来的,不是抢来的,不是偷来的,可以说是捡来的,也可以说是请来的。米哈伊尔的姑姑是沙皇伊凡的皇后。虽然米哈伊尔的父亲得到了沙皇的重用,但他已经遭遇了厄运。他的父母被迫分居,两人都被放逐到修道院当和尚和尼姑,于是米哈伊尔在修道院长大。父亲回去参军,被德军俘虏。沙皇伊凡之子死后,俄罗斯在15年陷入混乱。从伊凡的暴政到乱世,俄罗斯人的生活并不轻松。但是罗马诺夫一家终于走运了。一些东正教教会和世俗人士邀请修女和他们的儿子离开寺庙,并让米哈伊尔成为沙皇。16岁的米哈伊尔的皇位据说来自于他的姑婆——伊万女王的美德。米哈伊尔掌权后,于1619年将父亲从德国战俘营中赎回,将治理国家的实权交给父亲。当时俄罗斯王室试图和欧洲其他王室攀亲戚,却处处碰壁。有些王室甚至没有见过米哈伊尔父亲派来的亲戚。欧洲王室看不起的不只是新沙皇。当时欧洲国家以自我为中心,鄙视俄罗斯,将其排除在欧洲之外,将俄罗斯视为亚洲国家。罗马诺夫家族成员为皇权进行了不人道的斗争,但在强兵这个富裕的国家,他们在欧洲化(当时是俄国现代化的代名词)的过程中是一致的。其中,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影响最大。
虽然是米哈伊尔的孙子,但彼得大帝的王位很难得到。他的父亲阿列克谢在米哈伊尔死后1645岁成为沙皇。在阿列克谢和第一任王后所生的孩子中,只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幸存下来,两个儿子体弱多病,最小的一个出生时患有痴呆症。彼得的母亲和沙皇所生的孩子中,只有彼得活到成年,而且身体强壮。彼得的父亲去世后,他同父异母的哥哥继承了王位。六年后去世,没有孩子。达官显贵们决定让10岁的彼得成为沙皇。然而,彼得同父异母的妹妹索菲娅依靠爪牙和宫廷侍卫,迫使达官贵人以年龄为排序标准,将比彼得年长的痴呆症患者确立为共同沙皇,以此来确立索菲娅为摄政王。索菲亚也进行了一些欧化措施,让自己的爪牙带兵打仗,但是效果不大。年轻的彼得喜欢西方文化。我经常去莫斯科的外国使馆区,听到和目睹西欧的文化。他身材高大,脾气暴躁,喜欢玩军事游戏,组建两个团,从使馆区招募外国“军事顾问”,从国库领取枪支。1689年,17岁的彼得依靠这两个已经有1000名官兵的团,迫使索菲亚退位入尼姑。
彼得上台后,于1697年派团访问西欧(一开始装小官)。在一年半的时间里,他目睹了西欧各个方面的事实,包括医院、博物馆、天文台和各种工厂,包括造币厂和军工厂。彼得最喜欢的是造船厂,包括荷兰和英国,在最好的英国造船厂呆了六个星期。彼得回国后,推行“全盘西化”。服装风格改为西欧风格,臣民要刮胡子(当时势力强大的教会反对),第一个俄罗斯解剖学博物馆成立。
彼得进行政治改革,鼓励工业化,忙于国内外事务。陆军在越战中越打越勇,海军也从无到有,先是在陆地上,然后和第一波罗的海舰队在海上,打败了当时的强国瑞典,也打败了奥斯曼帝国。俄罗斯从瑞典这个以前不太在乎自己的国家手中夺得了一块靠近波罗的海的土地,成为了俄罗斯的西部。在这片土地上,彼得大帝下令设计和建造圣彼得堡。大多数时候,俄罗斯的首都被移到圣彼得堡,而不是莫斯科。
彼得大帝统治时期,贪官污吏受到严惩,但腐败问题越来越严重。他遇到了王位继承的问题。他和第一任女王的关系在婚后几周内就发生了变化。虽然他有一个儿子,彼得从西欧回来后不久就开车带她去尼姑那里。后来,他从切尼科夫那里调了一个立陶宛女人,是他的密友,他非常喜欢她,以至于她成了那些有孩子的人参加婚礼的榜样,那就是先生孩子再结婚。第二个皇后生的四个儿子六个女儿,大部分都英年早逝,最后只剩下两个女人。第一位王后的儿子后来因试图反抗他的父亲而被判处死刑。直到1725年彼得大帝去世,第一任皇后的儿子给彼得留下了一个年仅9岁的孙子。最后,在彼得大帝没有明确遗嘱的情况下,一些权贵转而求助于彼得大帝的一封信,信中称赞他的皇后很好地帮助了皇帝,以此作为王位传给彼得第二任皇后的理论依据。第二位女王继位后是叶卡捷琳娜一世,她在门切尼科夫的协助下执政两年。由于他没有孩子,他死后传给了他的孙子(彼得二世),他的孙子11岁。但他在任不到三年就去世了。自此,王位继承陷入混乱。
凯瑟琳一世和彼得大帝的二女儿伊丽莎白曾试图继承王位,但失败了。因为彼得大帝痴呆的哥哥(俄国的伊凡五世)的一个女儿娶了安娜,安娜因为在中欧的一个小公国守寡而回到了俄国,高层权贵封她为女王,附带条件是她要签署一个秘密协议,即所有重大事件都必须得到这些人的批准。安娜女王首先同意,但很快就撕毁了协议。可惜她权术高明,治国无方。她邀请了许多来自她所嫁的德国小公国的外国人担任几个重要职位。她外表欧化,缺乏国力的提升。
安娜在位十年(1730-1740),死后传给姐姐三个月大的孙子(伊凡六世)。仅仅一年后,叶卡捷琳娜一世和彼得大帝的女儿伊丽莎白在宫廷侍卫的支持下,推翻了摄政王,废除了小沙皇并将其终身监禁,伊丽莎白自己成为了女王。
伊丽莎白女王在位二十年(1741-1761),为其父彼得大帝的政策注入了新的动力。它在“七年战争”中打败了普鲁士,在文化上发展了俄罗斯文化的新时期。罗曼诺夫和苏马罗夫都出生在伊丽莎白女王时代。渔民罗曼诺夫是公认的俄罗斯第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在化学物理的各个领域都有杰出的表现。他多才多艺,普希金称他为历史学家、机械师、化学家、矿物学家、艺术家和诗人。出生于贵族家庭的苏马罗夫在文学和戏剧方面为俄罗斯做出了巨大贡献。伊丽莎白女王接受了罗曼诺夫的建议,于1755年建立了俄罗斯第一所大学,也就是久负盛名的莫斯科大学。伊丽莎白时代以后,彼得大帝发起的文化西化被俄国贵族阶层普遍接受,甚至造成了“崇洋媚外”,加大了贵族阶层与老百姓的差异。在家族中,伊丽莎白把自己姐姐的儿子彼得从国外接回来,并帮助他娶了中欧另一个小公国的妻子凯瑟琳。伊丽莎白死后不到半年,彼得三世继位,凯思琳因为自己的运气和宫廷侍卫的支持,迫使丈夫放弃王位自立为女王。她的爪牙们找了个借口激怒了被囚禁的彼得三世,并把他杀了。官方宣布他的死因是“急性肠痉挛,试图治疗无效。”
叶卡捷琳娜二世与罗马诺夫家族没有血缘关系。作为一个德国人,她担心被关了近21年的伊凡六世,从15个月开始被伊丽莎白废黜。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为他的姑姑和母亲背黑锅。那个被姑姑关起来的年轻人,最后被姑姑指使的人杀了,出身皇族,死的很惨。
叶卡捷琳娜二世,又称叶卡捷琳娜大帝,在位三十四年(1762-1796)。虽然他是德国人,但他让俄罗斯人富于民族精神。继位之初,军队和国家重组,宠臣博登金建立新城,合力打造黑海舰队。后来镇压了农民起义,然后打了奥斯曼帝国,瓜分了波兰,扩张了俄国的领土。在“洋务路线”上,熟悉西欧文化的她更新法律,送贵族青年出国留学,介绍西欧文学和哲学。凯瑟琳大帝用金钱和权力支持外国和国内的“知识分子”出书。她喜欢法国的伏尔泰和西欧的艺术作品。此时,西方化在俄罗斯的流行也更加普遍,不再局限于大城市。
叶卡捷琳娜二世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给予贵族庄园主更多的优待,希望巩固他们对外国女王的忠诚或支持。她还用她最喜欢的一些来帮助政府。其中,博登金最为得力,最后一个,比她小近四十岁的朱伯夫,对她的国事毫不知情。到了叶卡捷琳娜二世后期,面对自己当初极力倡导的西化思想带来的“异己”局面,她是无法容忍的。拉基舍夫、诺维科夫等出身贵族家庭但对现实不满的作家,因为敢于在作品中描述俄罗斯农村的现状和讨论不同意见,而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或被监禁。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叶卡捷琳娜二世甚至下令停止翻译她之前曾提出要翻译成俄文的一些西方著作,并禁止出版她之前曾提倡的书籍。从此,一场自上而下的西化进程由沙皇开始,民众开始在政治和思想上出人头地,开始与沙皇政权产生利益冲突。在沙皇政权的鼎盛时期,种子最终被推翻,虽然这个过程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19世纪俄国沙皇最难忘的是亚历山大一世与拿破仑的战争(“第一次卫国战争”,1812年失去莫斯科,1814年攻占巴黎)。19世纪的俄罗斯也活跃在民间。一大批才华横溢的人,包括:诗人普希金,作家卡拉姆金,莱蒙托夫,果戈理,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评论家别林斯基,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等。
虽然保罗一世解决了罗马诺夫家族内部的继承问题,但是沙皇家族的“小集团”和觉醒的群众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解决。亚历山大一世试图创立宪法和行政改革,但他放不下绝对的权力。一些帮助策划的知识分子后来被流放。亚历山大一世后期,因宗教狂热,在外地神秘死亡。尼古拉一世继位和“十二月党”起义。起义的年轻军官最终被沙皇用武力镇压了。尼古拉一世在军事上和政治上统治俄罗斯,建立了出版物审查制度,并亲自邀请普希金为其作品“出谋划策”。在“平反”和利用流亡人士的同时,他设立了专门机构,在全国范围内监控可能的政治异见人士。他还要求他的“精英”(包括一名前流亡者)为改革出谋划策。虽然这些措施并没有阻止西欧皇权的衰落,但是沙皇一直认为俄国有俄国国情,这当然是沙皇自己的版本。尼古拉一世雇了一个老师教他的儿子亚历山大二世,这样他年轻的时候就游历了俄罗斯很多地方,去了欧洲各个国家,直接参与政治。
亚历山大二世继承王位后,进行了重大改革。在米留丁的协助下,他出台了解放农奴法,买下庄园主的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他还得到米卢廷兄弟和其他人的协助,不断提出行政、法律和兵役方面的重大改革法案。亚历山大二世是唯一一个在位时被革命者杀害的沙皇。他的儿子亚历山大三世继承王位后,在经济发展上循规蹈矩,但在政治上却倒退了。革命者、自由主义者、学生、雇员和农民遭到严厉镇压,获得了表面的稳定。亚历山大三世最后死于肾炎。
亚历山大三世在高压下的稳定最终无法由儿子尼古拉二世维持。1905年,俄罗斯爆发大罢工。被武力镇压后,尼古拉二世认为俄罗斯人民应该同情他们的沙皇。他没有采纳一些精英建议的改革,或者改革太慢太少。沙皇听了女王的话。在国家局势大变革的时代,他麻木不仁,热衷于女王形成的小圈子,这个小圈子里有平庸之辈,也有怪人(比如“农民圣人”拉斯普京)。1917年2月革命爆发,下层阶级和上层阶级一起造反,尼古拉二世在外地连家都回不了,被迫放弃了在火车上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