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的重生:一个纳粹帮凶如何成为“乌克兰民族英雄”

前言:

对乌波边境的波兰人来说,7月6日绝对是糟糕的一天。这一天,投靠纳粹德国的乌克兰民族主义势力升级了杀害波兰人的政策。

短短一天内,167个村庄近65438+万波兰人被乌克兰民族主义者以各种方式折磨杀害。其残忍程度,连臭名昭著的纳粹德国党卫军都有点忍无可忍,要求这些乌克兰仆人注意“国际影响”。

直接领导这群乌克兰民族主义者,投靠纳粹德国,制造了沃伦惨案的斯捷潘·班德拉,被视为乌克兰版汪精卫。

这样一个臭名昭著的纳粹,在2010年被亲欧美的乌克兰总统尤先科授予了“乌克兰民族英雄”的称号。许多现代乌克兰右翼极端民族主义者将其视为乌克兰的“国父”。

这很奇怪。一个帮助德国纳粹犯下大屠杀的杀人犯是如何成为“乌克兰民族英雄”的?

被视为乌克兰版“汪精卫”的斯捷潘·班德拉,自然是有原因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被德国摧毁的波兰恢复了祖国。此时的乌克兰因为十月革命,从俄罗斯的版图上短暂独立,成立了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两个独立的国家,同样在邻国势力的干涉下,在边界划分上有些混乱。

一些乌克兰人口较多的地方被划给了波兰;一些有大量波兰人口的地方被分配给了乌克兰。这样就出现了一些民族不平等现象。比如后来发生大屠杀的地方沃伦,住在这里的大部分是乌克兰人,只有少数是波兰人。

但在地图上,它属于波兰政府的管辖范围。因此,少数居住在沃伦地区的波兰人获得了较高的政治地位,而大多数居住在那里的乌克兰人受到了剥削和压制。

在这样一个种族不平等的环境中长大的斯捷潘·班德拉,从谨慎中积累了对波兰人的仇恨,决心通过暴力手段建立一个由乌克兰人统治的国家。

1934年,斯捷潘·班德拉因刺杀一名波兰政府高级官员被捕入狱。因此,在当时一些乌克兰人眼中,斯捷潘·班德拉是为乌克兰民族的平等地位而斗争的“英雄”。

但是1939之后,波兰被苏联和德国瓜分,斯捷潘·班德拉被纳粹德国拉拢,因为她不仅反对波兰,也反对苏联。1941年6月,德国建立乌克兰傀儡政府,他被立为乌克兰总统。因此,一些乌克兰极端民族主义者后来将他视为乌克兰的“国父”。

与纳粹德国合作的斯捷潘·班德拉逐渐暴露了他的真面目。这个人是彻头彻尾的极端狭隘民族主义者。他不仅报复了波兰人,还制造了可怕的“沃伦大屠杀”。就连乌克兰人自己也没有放过。在绑架了寻求乌克兰独立的温和派领导人的妻子后,她被折磨了两周并被处决。

后来,德国对苏联宣战,斯捷潘·班德拉和他领导的乌克兰民族主义武装完全成了纳粹的奴仆。他们不仅帮助苏联打击红军,纳粹德国,还到处实施暗杀,制造悲剧,威胁亲苏的乌克兰人民。

二战胜利后,作为纳粹德国的帮凶,斯捷潘·班德拉和他领导的乌克兰极端民族主义武装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他本人被苏联情报机构克格勃暗杀。

此后,乌克兰一直归苏联管辖,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自然,为斯捷潘·班德拉“翻案”是不可能的,但在1991苏联解体后,这种情况立即发生了变化。

那么,为什么乌克兰一独立,就有一些乌克兰人被那些帮助纳粹德国、进行大屠杀的刽子手奉为“民族英雄”?

为什么苏联解体后,斯捷潘·班德拉从纳粹变成了“民族英雄”?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关系到乌克兰的“国家认同”。“国家认同”是一个有些哲学意味的概念,有点类似于一个人的自我认知。

个体的人,“我”与“你”、“我”与“他”的区别通常涉及三个问题,即“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去哪里?”

其中“我是谁”往往是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来定义自己。比如我是某人的父亲,某人的孩子,某人的丈夫。这三组关系定义了“我是谁”的概念。

国家也一样。当你问一个中国人,谁是中国?那么每一个中国人的脑海里,都会自动浮现出一些相同的认知。比如我们是一个有着五千年不间断历史的文明古国,比如我们都是华夏子孙,比如我们使用着相同而独特的汉字。

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目中,对自己国家的相同认知,或者说* * *的记忆,就是中国的“国家认同”。

但乌克兰是一个特殊的国家。地理意义上的乌克兰已经存在很久了。然而,现代国家意义上的乌克兰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里,乌克兰民族都与俄罗斯民族融为一体。

他们有着相同的起源,相同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中有着太多关于同一个国家的记忆。在这种状态下,乌克兰和俄罗斯很难分清“你我”。

如果不能完成这种区分,就很容易遇到顿巴斯地区的问题。他们在法律上属于乌克兰的领土,但生活在这里的人却认为自己是俄罗斯人,一心想要并入俄罗斯。

因此,苏联解体后,乌克兰政府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区分乌克兰和现代意义上的俄罗斯,避免出现乌克兰某个地区的民众在哭喊着要加入俄罗斯的现象。

最快的方法就是仇恨。所以,多年来,乌克兰政府一直在向人民重复一个“故事”,那就是苏联统治时期,乌克兰是如何被俄罗斯压迫、剥削和利用的。

如果打个比方,乌克兰试图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被接走的孩子”,讲述“苏联母亲”在自己的“被接走的孩子”和俄罗斯的“亲生孩子”之间是如何被区别对待的。这将加深乌克兰人民对“乌克兰和俄罗斯从来不是一家人”的理解。

但问题是苏联真的没把乌克兰当“接盘侠”。反而经常“偏袒”乌克兰,把原本属于俄罗斯的克里米亚给了乌克兰。其他优质资产,如黑海造船厂、安东诺夫设计局、马达西奇航空发动机公司等,都在乌克兰建立。

所以乌克兰要想建立自己的“国家认同”,首先要推翻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 * *苏联记忆。

在这种动机的引诱下,多年来,乌克兰政府在国内推倒列宁雕像,抹黑参加二战、与纳粹德国作战的乌克兰二战老兵,同时把斯捷潘·班德拉这种极端狭隘的乌克兰民族主义者这样的纳粹分子塑造成自己的“民族英雄”。

实质上,这是要推翻苏联时代遗留下来的乌克兰和俄罗斯的民族记忆,彻底区分乌克兰和俄罗斯。

那么,这个想法为什么没有成功呢?反而促使顿巴斯、克里米亚等地区更强烈地想要加入俄罗斯,进一步瓦解乌克兰的“国家认同”?

乌克兰政府有意无意地纵容极端民族主义者,甚至将斯捷潘·班德拉这样的纳粹描绘成“乌克兰民族英雄”,激起波兰乃至二战中受纳粹迫害的其他国家的不满,目的是尽快完成乌克兰的国家认同。

但为什么这不仅没有达到目的,反而促使克里米亚和顿巴斯的民众加快公投加入俄罗斯的进程,甚至导致俄乌战争的爆发和国家进一步分裂的危险?

其实道理很简单。对于人类来说,国家认同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但总有一些更高的东西是超越国家的。比如人们对纳粹主义的恐惧。更别说亲俄的东乌克兰人了。再这样下去,稍微理智一点的西乌克兰人就得去俄罗斯或者其他国家了。

为了尽快完成国家认同,乌克兰政府不惜将制造大屠杀的纳粹帮凶刻画成“乌克兰民族英雄”。此举的影响超出了国家的概念。

乌克兰极端民族主义者在乌克兰政府的纵容下迅速崛起。以亚速海阵营为代表的乌东极端民族主义武装在顿巴斯地区制造了种种悲剧,就连背后支持他们的美国也看不下去了。2015年,美国国会专门通过法案,禁止向亚速阵营提供武器和经济支持。

虽然后来因为中情局的介入,该法案被撤销。但由此可以看出,这些人被普京称为“新纳粹主义”,并非没有道理。

对于乌克兰东部顿巴斯的民众来说,无论是否认同乌克兰,都要哭着加入俄罗斯,以免被屠杀。

法理学上有句话叫“没有程序正义,就没有结果正义”。乌克兰作为联合国承认的主权国家,想要尽快完成国家认同,这是谁也挑不出来的。

结果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释放了“新纳粹主义”的恶魔,这是一个典型的试图以错误的方式实现正义的结果。

事实证明,这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