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鲁东大学里的军事管理区是什么?
伟大的海防力量再创辉煌——纪念烟台警备区成立20周年
-
水母网2005年6月65438+10月265438+10月07:18
水母网10 10月21讯烟台警备区,驻烟台部队的先头部队,烟台的军事指挥机关。
1985 10经中央军委批准,韦偃警备区、原烟台军分区、原青岛警备区合并组建一支全新的海防部队——烟台警备区。
如今,烟台警备区已经走过了20年的风风雨雨。
二十年过去了,二十年的风雨铸就了一个灵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烟台警备区用忠诚和智慧,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威武之师”和“文明之师”的壮丽凯歌。
阔步前进的20年,硕果累累的20年。陆军两次被四总部评为“一级军事训练师”;被总政治部评为“全国民兵预备役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多次被军区、总部表彰为后勤管理先进单位,被总装备部表彰为九五期间装备管理先进单位。某团海防三连被军区授予“基层建设模范连”荣誉称号,驻军第三干休所被总政治部表彰为“全军先进干休所”。 莱州市人武部被军区表彰为“人武部全面建设先进单位”,被国防部表彰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莱山初家街道办事处武装部被总参表彰为“基层民兵预备役工作先进单位”
提高守边威信:铸造钢铁海防卫士
这是不久前在驻军举行的军事演习。驻军总部与千里之外装备精良的“蓝军”在虚拟网络上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经过三天的比赛,六轮的反复比拼,大获全胜。正在观战的济南军区一位首长感慨地说:“我从来没有想到海防部队能这么勇敢,这么善战。”多年来,驻军党委一班人紧紧抓思想政治建设、部队战斗力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部队全面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蓬勃发展。
坚定政治信仰,铸造强烈的“军魂”意识,巩固部队打得赢不变质,保持部队高度稳定、集中统一,是警备区每一个党委遵循的带兵理念。多年来,警备区探索出的军队管理和教育经验多次被上级推广应用。基层建设中探索的“三条不间断线”:在政治教育方面,探索出的“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已在全军推广。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他们紧贴沿海开放城市特点,建立安全防范长效机制和报警系统,坚持不懈地开展省军区转发的警示教育、“四害”教育和安全防范教育。用典型教育身边人,是警备区教育人的一种独特方式。20年来,警备区先后总结推广了爱兵模范排长、高、无私好兵段志军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为促进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全面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警备区驻扎在海防前哨,基层点又宽又长。但驻军党委一班人始终把加强军队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打得赢”、“不变质”的使命上。警备区每个基层单位后勤装备、营区建设都达到了标准化标准。面对当今信息化战争的新要求,警备区依托全军指挥自动化三期网和各级机关局域网,建立了雷达信息链、海防巡逻对讲等网络。他们还在100多辆车上安装了GPS车辆定位监控系统,在分散的小单位安装了可视电话,在所有建制连队的武器室安装了指纹锁,建立了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的交通管理安全网络。同时,对现有的作战室、军官训练中心、教导队等训练场所进行了信息化整合改造,满足了网上远程教学、网上实时监控、网上讨论观摩、网上评估检查、网上指挥演练等需求,为提高战斗力插上了翅膀。2001、2004年两次被四总部评为“一级军训师”。在今年省军区组织的信息化条件下岗位练兵比武中,驻军官兵奋勇争先,获得总分第一名。
对发展的贡献:建设一流的国防后备军
战争年代,烟台涌现出了一大批著名的民兵标兵,如崆峒岛的“三代民兵”、长岛的“女子枪班”、“枪女”刘颜锋,海阳的“爆炸大王”赵寿福、余华虎、孙毓敏等。和平建设时期,警备区历届党委牢固树立“预备役必须用”的理念,积极适应军事斗争准备和烟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要求,注重提高起点,积极研究探索,狠抓工作落实,确保了平时用得上、战时冲得上、打得赢,民兵预备役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辉煌。
面对新时期民兵组织的新情况、新问题,警备区根据新的民兵组织整编办法,研究制定了民兵组织考核细则,对民兵组织的标准、内容和程序作了具体规定。积极探索加强城市民兵、海上民兵、空中民兵和机动民兵建设和管理的新路子。非公有制企业新建民兵组织58个,高新技术企事业单位新建基层武装部18个,民兵专业技术分队13个。目前,全市民兵专业技术分队比例达到80%以上。
为动员民兵建设经济建设主战场,党的十六大召开后,警备区深入开展了“地方小康,我们怎么办?”大讨论。同时,协调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烟台市民兵帮扶三年规划》、《关于创建民兵精神文明示范点的意见》等多个红头文件。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以民兵为骨干的经济联合体和股份制实体2000多个,采取劝一兵一保一户一村的方式,迅速掀起了“一包一红”奔向小康的热潮。
“烟台民兵组织发展得这么好,地方党委政府功不可没。1这是烟台警备区司令员荣森志在一年一度的民兵预备役建设大会上常说的话。的确,军队的发展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多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严格执行市委常委会、建军节、现场办公等制度,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后备力量建设的突出问题,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注入了强大活力。2003年的市委常委会军事会议上,首次将国防动员经费、民兵武器装备维修费、征兵补贴、城市民兵培训费、办公补贴纳入财政预算。
搭建团结之桥:拥政爱民,硕果累累
20年来,驻军广大官兵情深似海,与驻地群众惺惺相惜,优势互补。他们用一堆感人的故事,谱写了一曲“军民深情”。
“车站就像家,人民就像父母,政府就是靠山。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处处惦记着部队,部队要争当守海、建家、爱民、惠民、救灾的‘急先锋’。”烟台警备区政委郭兴元道出了部队官兵的心声。
全心全意爱人民,尽最大努力帮助穷人。多年来,驻军积极发挥驻军领导单位的作用。针对驻军工作的特点,成立了“三军”援助工作领导机构,组织驻烟各兵种部队积极开展援助工作。据统计,近三年来,驻市区团以上驻军共投入资金85万余元,帮助修建乡村道路30多公里,打井10多口,援建致富项目60多个,向学校捐赠微机130多台,图书4000多册,学习用具1200多套,慰问群众100多人2002年以来,烟台警备区组织协调驻烟城区武警部队在烟台市门楼库区开展“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集中战役15次,出动官兵近6000人次、车辆300余辆次,整治沟渠道路8000余米,植树4万余株。去年,警备区还积极倡导驻烟台部队开展“为烟台增光添彩”活动,积极参与烟台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仅今年上半年,驻军就先后两次出动1000余人清理铁路、公路两侧垃圾,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
献身保护人民,患难见真情。采访驻地群众,记者听到了一串赞叹:重点工程警备区官兵洒下的汗水;大街小巷都有驻军官兵挺身而出,与歹徒斗争;轮渡码头的驻军官兵正在不顾一切地营救那个溺水的人...无数感人的场景,反映出驻军官兵真的把驻地当成了自己的家乡。去年初,为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全国最安全城市”的号召,驻军迅速行动。他们一起提出了建设“平安军营”的倡议,所有部队都与居民建立了联防机制。驻缅陆海空“三军”广泛开展安全竞赛和文明竞赛,积极开展“文明城市、文明乡村、文明社区”活动。自觉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旋律,在确保自身安全稳定的同时,妥善处理军政民关系,增进军政民团结,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大无畏精神,在执行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身先士卒,树立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的良好形象。仅2000年以来,警备区官兵就参加抢险救灾200余次,出动兵力8万余人次,挽回或避免经济损失654.38+0.5亿元。
时代的风云滚滚向前,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今天的驻军官兵告别过去的辉煌,紧握今天和明天的希望,掌舵新船,在信息化战争中破浪前进,驶向大海深处,迎接新的挑战,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