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头和我的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受欢迎。为什么觉得是现在最好的抗战片?

《我的上校和我的团》(以下简称《上校》)是一部聚焦滇西抗战和中国远征军的“战争史诗”,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一场曾经被遗忘的惨烈战争首次出现在中国主旋律电视剧中,这无疑显示了国内电视观念的进步;《上校》并不打算讲述一个高大全式的单线故事,导演的意图是从更高的历史层面来看待战争中的人们,以及那些浴血奋战的普通人。他们曾经是历史上的“编外人员”,就像剧中反复强调的乌合之众、炮灰,但只是普通,上校就像集结号。

混合群体叙事

《上校》采用了群体式的叙事:误打误撞的龙文冒充上校,带领一帮“乌合之众”杀敌。最后有几个“兵”活着回来了,保存实力再次反攻。这一小撮人来自五湖四海,说湖南话,东北话,北京话,陕西话,四川话。他们在战争中充满了懦弱与坚毅,狡猾与勇敢,谦逊与贪婪,这也构成了《上校》与很多革命战争题材影视剧的最大区别。是贴近地面的努力,是深化“人性”的积极尝试。

但合影的手法显然给导演设置了太高的难度,所以呈现给观众的“上校”总有一点凌乱、拖沓、莫名其妙的舞台腔。导演试图将北京人的戏谑和上海人的精明表现到位,从而拼接出中国人的人性背景,但问题恰恰在于,无论北京人、上海人和陕西人多么相似,观众都很难发现他们之间的真正区别。《上校》自播出以来,受到追捧和批评。主要的批评是台词混乱,令人费解。无论是孟烦了、龙文忠这样的主角,还是余晓庆、樊龙这样的配角,都是难讲的,而且都充满了复杂深邃的西式长句。这么小的人怎么可能接近历史?能在多大程度上引发观众的* * *声?

很难成为中国战争剧的新经典吗?

《上校》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美剧《兄弟连》,同样是战争的群像,但后者要出彩得多。它在一集里选择了一个E连士兵作为主角,每个人的经历最终刻画了整个诺曼底登陆战争。但《美国方式》是一部真正趴在地上的叙事,不夸张不拔高(即使拔高了也是那么安静),反映了二战士兵的真实心态和生存现实。相比之下,冗长复杂的《上校》明显摇摆不定,缺乏将观众拉入战争场景的热血和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