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的起源

真正的历法产生于大约65,438+0,200年前的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当时皇宫中已经使用皇家历法。当时的历法分为十二卷,每卷的页数等于每个月的天数。每页上都写上月份和日期,交给侍奉皇帝的太监。

第一天是一页,记录国家、宫廷大事和皇帝的言行。御历共分十二卷,每卷页数与每月天数相同,每页标明天数和日期。

后来开发出来的时候,提前把月份日期、官支、节日等内容写在上面,下方空白处留有笔记,类似于现在的台历。当时侍奉皇帝的太监在日历的空白处记录皇帝的言行。月底,经皇帝审核无误后,送至史家备案,当时称之为历。这些历法以后将被用作历史学家编纂国家历史的基础。

后来朝廷很多高级官员都觉得这种历法不错,于是纷纷效仿,编制历法供自己使用。也有人把历书的分支、月令、节气、黄道吉日印在日历上,留白做笔记。

扩展数据

日历的雏形是一种“讨债书”。随着时间的推移,“讨债书”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日历。日历是由御历、月历和年画演变而来,是历书和年画相结合的艺术品。

中国历法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彩印技术的发展,挂历也得到了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出版社、人民中国出版社等新闻出版单位大多将“日历”作为一种宣传品。课文有中文和英文,有些还全是外文。图片内容包括建设成就摄影、祖国风光、古代山水画和电影剧照等。,对外发放,内部很少发放。那时候内部发年画。

百度百科-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