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世界遗产的措施
保护世界遗产的措施。作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最坚强后盾,国家应该:
1.政府应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一是把普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真实、系统、全面地记录世界文化遗产,建立档案和数据库。通过普查,全面了解和掌握各地各民族世界文化遗产资源的类型、数量、分布、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二是通过制定评价标准和科学认定,逐步建立国家和省、市、县级世界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国家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由国务院批准公布;省、市、县级代表性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由同级政府批准公布,并报上一级政府备案。三是加强世界文化遗产的研究、鉴定、保存和传播。组织各类文化单位、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专家学者研究世界文化遗产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科学认定世界文化遗产。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世界文化遗产物品和材料的保护。四是建立科学有效的世界文化遗产传承机制。对列入各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性作品予以命名、授予称号、表彰奖励、资助,鼓励公民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2.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广泛吸纳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开展保护工作。政府应建立协调有效的保护工作领导机制。由文化部牵头,建立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它强调专家的作用,要求建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专家咨询机构和检查监督体系。同时,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把保护工作摆上重要工作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文化发展纲要。及时研究制定保护规划,加快法规建设,重视世界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加大保护工作投入,积极引导和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资金支持。加强保护工作队伍建设,通过有计划的教育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充分利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大力培养专门人才。
3 .研究开发应对自然灾害的科技手段,提高防护技术。
我们不得不承认,面对自然灾害和自然破坏,我们在很多方面都无能为力。这不仅是我们的问题,也是世界的问题,世界文物保护的问题还没有解决。科技保护对文物保护的贡献目前还不高。在大量的遗址中,树木已经生长,但前面的遗址却在不断地坍塌和破坏。对此,我们只能尽快加快科学进步的步伐。
4.政府应加大投入,不断加强保护和修缮,从而大大提高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水平。
目前的资本增长确实是大幅增长,但与我们的需求相比,基数太小了。对于大量急需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来说,目前的资金是杯水车薪。同时,资金来源狭窄,严重依赖政府财政,没有大量的民间资金可以投入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中。然后资金短缺导致文物保护工作没有及时到位,最后小病拖成大病。在这方面,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同时在民间加大宣传,让人们意识到保护世界遗产的重要性,从而聚集一些民间资金进行投资。
5.加强研究,扩大宣传教育,增强国民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
世界遗产保护是一项群众事业,要扩大宣传,积极动员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应当积极开展世界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展示。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逐步将体现民族精神和民间特色的优秀世界文化遗产内容纳入相关教材,开展教学活动,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提高他们保护和珍惜祖国文化遗产的自觉性。鼓励和支持各类媒体宣传展示世界文化遗产及其保护,普及保护知识,营造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第二,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我们应该做到:
1.从意识上认识文化遗产的价值,从思想上理解文化遗产的意义。
文化遗产具有承上启下、传承文化、融合历史的意义。因此,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地方的财富、一个省份的名称和一个国家的繁荣,也是整个世界的遗产和全人类的财富。因此,首先要从思想上引导民众认识文化遗产的意义,认识文化遗产对自己、对家庭、对国家、对民族、对世界乃至对子孙后代的独特价值。因此,我们对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关心、爱护和尊重它。在旅途中,我们会发现有的游客采摘树叶、花草作为纪念品,有的商贩拿当地的珍稀动植物、矿物作为纪念品,甚至到了掠夺式销售的地步。比如峨眉山的枯叶蝴蝶是稀有品种,但有些工艺品却用了几十只蝴蝶。毕竟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的,也不可能全靠自己。在这里,需要打破部分游客狭隘的“家天下”价值观。另外,你不必在景区留下痕迹来代表你的“此行”。纪念旅游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在景点拍照,买特色纪念品,地方特产,明信片,绘本,收门票,门票等。
2.多途径学习文化遗产知识,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如果公民对文化遗产有更多的了解,对文化遗产的合理保护也有积极的意义。这里提倡的多渠道是,可以从书上学习,看很多旅游、地理、文物保护、遗产介绍方面的书;可以从课堂上学习,通过语文、历史、地理、政治补充关于文化传承的常识和故事。可以向传统媒体学习,通过电视专题报道、新闻、VCD、DVD纪录片、报纸专刊、旅游专版等了解新的故事。可以通过网络媒体进行收集和记录,如旅游网站、旅游日记、BBS论坛、博客日记等。当然最直观的还是亲身体验文化底蕴的魅力,身临其境会有更多收获。文化底蕴是一个国家精髓的浓缩。从某种意义上说,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都有视觉效果,有的可以通过听觉、嗅觉、味觉传播。比如当地的传统小吃,文化遗产旅游景点的花鸟,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声、色、光、电。文化遗产的多角度体验带来全方位、“立体”的感受,让你对遗产的诸多美好界面有更深入的了解。
3.从实践中审视自己,从行为上约束自己,才能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
在中国的传统儒家文化中,有很多关于“君子免疫于其身”、“一日三次以存吾身”的解释。现在从价值观的角度,要不断审视自己,反思自己的思想、态度、言行。在谨慎的同时,也可以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制止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和现象,共同维护一个良好的旅游秩序和保护模式。从个人角度来说,约束自己的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道德层面来说,要强调“慎独”,避免在独处时采取一些不理智、不道德、不健康的行为。其次,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某个景区、文化遗产出现大量不文明行为时,如果不及时制止和根除,往往会产生“从众效应”。也就是说,后来的游客会加入不作为的行列,因为很多曾经的或者涉事的人没有受到惩罚。这是由于违法者人数众多,相对减轻了个人的责任——所谓“法不责众”。最后,从法律层面,加强宣传执法,通过强制力及时约束游客的违法行为。
因此,作为一个拥有古老文化的多民族国家,在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中,抵御强势文化的入侵,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从而为维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做出应有的贡献,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就是对我们自身文化基因和民族认同的认识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传承,是中华民族文化命脉的传承。只有从这个立场出发,才能充分认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对当代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共同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20世纪后期以来,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正日益被吞噬,保护和抢救它们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和政府必须面对的一项繁重而严峻的任务。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会上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组织通过1997建立保护?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分辨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做出的这两项重大决策,标志着人类已经从惨痛的历史教训中警醒过来,开始自觉保护人类几千年来创造的文明成果和大自然几亿年来创造的奇妙景观,追求人与自然的共存共荣、文化与环境的和谐,从而步入了一个新的文明时代。
我们必须看到,威胁世界遗产生存的因素不仅是频繁的自然灾害、过度的经济发展、环境污染的加剧和武装冲突的升级,还有猖獗的文化霸权主义。
当今世界,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有两种完全不同甚至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是试图凭借强大的经济、技术甚至军事力量,根除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差异,以达到全球单一化。持这种观点的国家,出于一己私利,强行推行自己的价值观和发展模式,买他账的都当朋友;如果你不买他的账,你会被视为异类。他责怪外星人,肆意干涉,甚至使用武力摧毁他人。这是彻头彻尾的文化霸权主义,违背时代发展潮流。另一种观点认为,世界各民族、国家一律平等,承认各民族、国家的文化独立性和差异性,允许世界文化多样性,倡导世界文化?和而不同?。原因很简单。各民族、各国的自然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经济状况、发展进程都有很大差异,各有特点。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客观存在。正是这些差异使我们的世界多姿多彩。这种观点符合时代发展趋势。
保护世界遗产不仅仅是关于特定自然或文化遗产的生存。我们必须站在时代的顶峰,放眼全球,充分认识保护世界遗产和开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教育的战略价值和意义。
从民族的角度来看,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已经物化为一种不变的形态,这种形态是历史的、静态的、不可再生的。其精神意蕴深藏,远离其生态环境。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素养,是很难充分激活、接受和传递的。比如古玛雅的象形文字,当西班牙殖民者杀死了最后一个牧师,就再也没有人能解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是一个具体的活动过程,是现实的、活跃的、不断生成的。同时,它植根于人们的现实生活,是人们日常经验的一部分。它的精神意蕴就像空气和阳光一样,可以在有规律的活动中被人们直接吸收,代代相传。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比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更强的唤醒和强化民族意识的作用。一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是其独特民族精神的活的记忆,是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是维系民族存在的生命线。一旦这条生命线被破坏,民族文化的基因及其生命链就会断裂和畸形,民族的存在就会陷入危机。在人类历史上,自己的文化失传或者被强行斩断的事实,已经深刻地说明了这个道理。就像灿烂的古代玛雅文明一样,消亡了几个世纪,直到现代才被人们重新发现。然而,我们无法使它复活。
从国家的角度来说,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有助于维护国家独立。国家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共同体,是广义上的大民族,所以也叫民族国家。一个大国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根本标志是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文化遗产突出反映了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深入脊髓的文化积淀,也是对其独特文化身份和人格的确认。相应地,民族国家的自尊和自信才能建立起来,最深层的凝聚力才能形成。在正常状态下
这种民族精神的伟大,目前似乎被人们所忽视,但一旦到了民族和国家最危险的时刻,又立刻凸显出来。每一个爱国公民都会自觉从中汲取力量,以不同的方式为保卫民族、保护祖国而战斗。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和文化霸权主义的出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有了新的国家意义——保护文化主权。文化主权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政治独立的精神基础;如果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政治独立是外在的标志,那么文化主权就是其内在的灵魂。没有它的灵魂,它的政治独立将是虚幻的。目前,国家文化主权的丧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强大的外来文化依靠高科技手段夺取其价值观的解释权和灌输权,造成本土文化的基因断裂和精神扭曲,通过市场控制舆论;再一个就是弱势族群本身缺乏文化主权和文化保护的意识,自然会受到外来强势文化的巨大冲击。结果根动摇了,精神的民族性丧失了,灾难毁灭了。相反,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从整体上提高文化主权和文化保护意识,并积极付诸行动,就一定能在困境中觉醒奋进,传承创新,走向繁荣,重铸辉煌。
从世界范围来看,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人类文化生态。它有助于保护人类文明的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精神和文化的多样性,才能让人类更快更健康的发展!
对世界遗产保护的认识一、什么是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是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认定的稀有的、不可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和自然景观。狭义的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然后呢。文化景观?四类。从广义上讲,世界遗产按照其形式和性质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记忆遗产、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遗产。
截至2011年6月,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5届大会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闭幕,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项目总数增至936项。包括725项世界文化遗产(含文化景观遗产),183项自然遗产,28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迄今为止,中国已批准将41个世界遗产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项目26个,自然遗产项目8个,自然与文化混合遗产项目4个,文化景观遗产项目3个,世界遗产总量居世界第三,仅次于意大利(47个)和西班牙(43个)。
二、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什么是世界遗产?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我们有更大的责任把这些?世界遗产?真正地、完全地留给我们的后代用于可持续利用。拥有世界遗产,可以显示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明在世界文明长河中被世界公认的贡献和影响,或者显示其自然景观和其他生物资源在全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可以显示其民族认同和自然景观特色。然而,目前世界遗产面临着各种问题,有35个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的濒危世界遗产项目。中国41世界遗产地的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现象日益突出,一些遗产项目的保护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包括长城、北京故宫和伦敦。
1994之前被列为世界遗产的14项目,包括黄莫高窟、秦始皇陵、黄山、九寨沟,都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监控的。
三。中国世界遗产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世界遗产保护存在几个问题:遗产管理者知识错位,保护意识淡薄;世界遗产利用存在短期行为,违背申报初衷;世界遗产保护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体制不完善、保护政策滞后等。文化遗产面临着游客过多的问题,自然遗产面临着破坏性建筑和资本流失浪费的问题。
四。国外世界遗产保护的经验
1.重视立法保护世界遗产。中国现行的世界遗产法律保护体系以宪法为基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为主体,以地方性法规和行政法规为支撑。虽然这些法律法规对世界遗产的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从世界遗产保护的具体实施来看,相关的法律法规却相当少。而且就现有规定而言,原则性太强,实际操作性差。
虽然各国的世界遗产保护立法不尽相同,但每个国家都结合本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管理体制形成了自己的立法特色。美国的世界遗产保护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这种保护建立在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之上,几乎每个国家公园都有独立的立法。英国在世界遗产保护立法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它以国家立法为核心,建立了不同层次的保护目标,并对保护方式、保护机构和群体、地方政府的能力和资金政策作出了详细规定,并将保护组织的监督和立法参与纳入了立法和执法的程序。
2.落实资金保障。美国通过24部联邦法律确保了国家资金的主要来源,使国家公园管理机构能够保持其非营利性公益组织的管理模式。在英国,来自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是保护经费的最主要来源,数额巨大,且逐年增加。财政保障与立法制度相结合,在立法中明确规定对保护对象的资金补助数额或数量,为保护资金来源的长期稳定提供了立法保障。
3.注重公众参与。美国非常重视公众参与保护世界遗产。在美国的世界遗产保护中,非政府组织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世界遗产立法,如《联邦文物法》,都是在相关非政府组织的共同呼吁下制定的。在意大利,保护文物已经成为一种国民意识和趋势。
学习显示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其中最著名的是国家组织?我们的意大利?挫败了有实力的地产商强拆文物开发房地产的努力,促使国家制定更严格的法律保护文物。
动词 (verb的缩写)对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的几点建议
1.完善刑事立法。世界遗产资源具有独特性和不可再生性,完善刑事立法可以在世界遗产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保护世界遗产,我们应该根据社会上新的犯罪现象增加新的罪名,为处理世界遗产犯罪找到更直接的法律依据,能够更好更有效地打击破坏世界遗产犯罪。
2.加大行政处罚力度。目前我国关于世界遗产的法律规定,行政处罚是最广泛使用的法律责任形式,但处罚力度不够,这无疑会让一些人敢于以身试法。
3.威尔。一个人?升级到?全民行动?。世界遗产的具体保护主要由当地政府和相关单位承担,大量的保护性投入使地方财政难以承担。通过多种渠道解决世界遗产保护资金短缺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一是通过政府预算,建立世界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用于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保护以及必要基础设施的投入。二是通过社会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建立世界遗产保护基金会,向包括境外相关组织和个人在内的全社会募集资金,用于世界遗产的调查、评估、研究、教育和宣传。三是建立世界遗产有偿使用制度。通过立法,从门票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遗产保护;借鉴国外国家公园的特许经营方式,从世界遗产地受益企业的经营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特许经营费,用于遗产地的保护。此外,加强对世界遗产的科学研究和普及、宣传、教育和培训也将有助于世界遗产的有效保护。
4.成功了吗?把它放进系统里。中国世界遗产的产权归国家所有,是一种公共产权。但在管理、保护和开发过程中,出现了产权混乱,即产权失灵的现象。因为目前中国的世界遗产是多头管理,容易出现有利资本?嫉妒?,不宜?切割?现象。所以,要建立长效保护机制,必须让演员远离金钱的诱惑。世界遗产地的管理和保护需要大量资金,远非地方政府所能承担。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旅游收入进行旅游开发,保护世界遗产地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将世界遗产地开发成地方主要旅游产品是一种必然选择和政策博弈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