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城市的历史演变

据文献记载,鞍山驿堡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明朝万历年间重建,作为投递场所。驿站车马众多,商贾极为繁盛。据《辽阳县志》“鞍山驿堡,城西南六十里,有西南和东北两个城门。明代这里有一个驿站,据说建于明初。西南站外,‘鞍山驿堡’旧四字今毁,字迹已无。”《辽东志》也说:“鞍山驿,辽阳南六十里,洪武二十年(1387)设,万历六年(1578)重修。设一百户(六武官),掌管廖中韦,在鞍山站投递,掌管廖前卫,马二十匹,驴十头,专事报刊。“明清时期,这里曾是兵家必争之地,交通枢纽。城市里的商务旅行很繁荣,非常繁荣。铁路通车后,逐渐失去了重要地位。

这座城市有两个大门,东北门和西南门。东北门已毁,西南门保存完好。门楼高13m,门洞宽3.9m。原有门洞上方有一块嵌有“鞍山驿堡”匾额的砖雕图案,额下有“万历六年重修”的题字,现已不存在。1986年,鞍山市人民政府重修时,匾额“鞍山驿堡”为墨玉所刻,作为补充,其四个大字由辽宁著名书法家文同春题写。

鞍山道堡是一座等腰梯形城堡。四面墙的长度为:东西墙276m,南墙290m,北墙283m。全长1125m,墙高10m,基宽8m,石基2m,砖楼高7.5m,墙厚7.5m,城土夯筑。城内原有的关帝庙、龙王庙为清代建筑。西南门外有一口石井,口小底大,疑似辽代古城遗迹。这口井是文革时村里铺柏油路的时候压到地上的,现在查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