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是怎么喝茶的?我想知道点茶的流程。

1.点茶是宋代贵族中流行的一种饮茶方式,而唐代上层社会的饮茶方式是煮茶,与点茶完全不同。点茶是将茶粉装入“壶”中,放入茶碗中,再用长颈的“汤瓶”将开水冲入碗中。

2.唐宋的饼茶可以算是今天蒸绿茶的前身,所以没有发酵过程。茶叶的发酵过程和中国大多数发酵食品一样,应该是明清时期茶农不经意间发现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福建、广东等湿热省份最终成为乌龙茶、红茶的主产区。

3.日本的制茶技术完全是从中国传过来的。当然,后来人们做了很多本地化的改进——但这也毫无意义。现在的日本清蒸绿茶很难吃,抹茶粉更难吃!

4.茶叶粉碎后,要用茶筒过筛。否则,你可以直接从粉碎的茶叶中点茶。画面有多美,不能直视。

唐朝以前,中国人用茶叶直接和葱、姜、橘子等调料混合煮粥,和现在的蔬菜汤差不多!而且,直到宋代,泡茶还得放盐!

三国时期魏人张仪在《广雅》中记载了当时的制茶、饮茶方法:“取荆、巴间之叶做饼,叶老,以米糊为饼。如果要煮茶,先炒至红色,捣碎,放入瓷器中,盖上汤,与葱、姜、橙混合。醒酒无眠。

到了唐五代,在陆羽的大力推动下,改为煎茶:将鱼眼煮熟后,先放盐,再放芥末,最后放茶粉,煎至沸腾。类似于现在的汤剂。

唐代《冯氏记》篆刻表现记载:“楚人卢鸿渐,谈茶之功效及煎焙茶之法。”"于是茶道流行起来,所有的王公大臣都喝了."

唐·白居易《睡后茶醒杨同舟》诗有“白瓷甚洁,红炉满炭。沫下尘香,花飘鱼眼沸。”

宋元时改为点茶:将茶粉放入茶杯中,先用水调成茶糊,再用开水冲泡。甚至有人在里面放了一些乱七八糟的香料。类似于现在的芝麻酱和豆浆。苏颂哲的诗《鹤子展剑茶》中有“北方各种茶饮,盐、酪、椒、姜满嘴都是”,黄庭坚的诗《刘协文婧送群茶》中有“刘厚辉是我的小神秘墙,我自煮琼米”。

直到明朝中叶,人们才真正像现代人一样泡茶喝。阿明朝文学家沈德福在《野收获补》中写道:“今人只取萌芽之精华,立春三鼎,一饮而尽,始得千古饮茶之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