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昌古城的特色
聊城光岳楼是当时的董长伟警备司令陈勇出于“望敌而远”的军事需要而修建的。当时人们称之为“玉木楼”。因此,该建筑具有敲鼓报时的功能,又称“鼓楼”。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知府杨能在修缮此楼时,将其命名为“东昌楼”。明朝弘治九年(1496),吏部尚书李赞路过东昌,拜访太守金天喜先生。* * *爬上这栋楼,惊叹不已。“因叹楼台,天下无物,虽黄鹤岳阳也要看。现在都一百年了,还默默无闻,无名无姓,不丢人。因被天玺称之为‘广岳楼’,与其待岳,不如近鲁。”此后历代碑刻重修中一直沿用“光岳楼”之名。广粤楼外观为四檐跨脊过街亭,分为墩台和主楼两部分。
桥墩为砖石砌成的四棱柱体,底长34.43米,接近光岳大厦的总高度,垂直高度9.38米。在站台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中间,有半票拱门,从站台的中心形成一个十字拱门。四个检票口上方,分别建有方形门道。南说“文明”,北说“武定”,东说“太平”,西说“李杏”。值得注意的是,北门的“武定”带有浓厚的军事色彩,这应该与明朝初期北方蒙古残余势力的戒心有关。南拱两侧开有小拱,形状与中拱相似。东侧小门正面用青石雕刻,上书“凤城仙阙”,西侧刻有“元朗瀛洲”。“凤城仙阙”中的“凤城”因聊城老凤凰古城的传说而得名。“仙阙”是指神仙居住的地方。读来意境空灵,给人仙山琼阁的联想。《元朗瀛洲》中的“元朗”就是传说中的神仙居所。“瀛洲”指的是传说中的仙岛。两个人物虽然不同,但都是在超验对象之外的仙境氛围中形成对比。西门是假门,只是形式上的,为了配合东门。东门是进入大楼的唯一通道。闸门宽度为3.14m,拱高为1.75m..但实际使用还是太大,所以券内内置了一个小券,门道宽度只有1.86米。人踩门,门内有房,东面有跺脚,南墙上有小窗,通风采光。游客可以利用灯光向北拐,爬37级台阶到达平台。站台面积不大,但可以停下来小睡一会儿。游客经常在这里停下来休息。然后会升级到15级别到达表。
在台面上搭建一个开放式的玄关,防止雨水侵入露台。它的建筑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位置正好在东楼的中轴线上。由于东门是主要的大道,它的建筑是作为一个象征而被添加的。敞廊5间宽,3间深,棚顶轻盈活泼。长轩楼梯口有当代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的木刻匾额,字体细腻,笔力遒劲。台面砖砌,四周有女儿墙,东西两侧有排水通道。站在墙边,环顾四周:远眺东南,岱岳群峰若隐若现;向南望去,堤岸垂柳,湖水满溢;向北望去,绿树成荫,瓦房丛生;在城外仰望,建筑纵横,繁花似锦;回望而下,东昌湖如锦带,古城环抱,湖城一色,趣味盎然。
当你爬上地基时,你可以看到四层的主楼建在高高的平台上,而且都是木制的。这个正方形的建筑被一个高约24米的游廊所环绕。* * *有192根金柱子,200个斗拱。一楼地面略高于台面,呈方形,四周用石头围起来,宽深各五间。结构清新明朗,内部和外部双槽柱和走廊。墙面用红色粉笔装饰,里面没有粉刷,露出一面光秃秃的砖墙。建筑四面开敞的房间都有两个板门,古朴典雅。
碑廊由7块竖碑和15块壁碑组成。除了两块墙碑嵌在一楼的内墙上,其余20块都在一楼的屋檐下或外墙上。观察其内容,或为修石,或为作诗,都有很大的历史、文学和艺术价值。其中,乾隆诗碑是精品之一。乾隆诗词* * *碑两座,其中一座立于东门外的北面,刻有庚子年(1780)、陈佳年(1784)、耿旭年(1790)乾隆诗词七首。另一个是墙碑,嵌在南门外的东墙上,刻有甘沈(1776)和两句御诗。此外,还收录了一些关于光岳楼重建的碑刻,是研究光岳楼建筑的重要史料。重建东昌府、合并广岳楼的纪念碑矗立在南门外。是清朝顺治五年(1649),清朝第一秀才,康熙老师傅以渐舒丹。此外,还有明成化二十二年(1488)聊城进士、户部长梁所撰《重修东昌楼》碑;《重修光月楼》明嘉靖十三年(1534)聊城进士、礼部右侍郎许所作;重建光月楼的碑立于东门和四门,为清道光二十年(1840)时湖北荆襄道士、海源阁创始人杨以增所作。在一楼东门的额头上,还有一个木制的横匾“泰来为翠屏”,白纸黑字,由清代山东研究特使石题写。
一楼大门北侧,檐柱、金柱上有明代鲁班神龛。壁龛里有一尊鲁班的雕像。鲁班之所以受到崇拜,是因为鲁班是木匠的祖师,光岳楼的主体建筑是木制的,说明建筑技术高超,堪称鲁班的神作。鲁班龛上挂着一块白底黑字的木匾,是清朝末代皇帝溥杰的弟弟题写的。鲁班祠四周的金柱上,还有聊城原县长孙同凤的文章和蒋维崧先生的对联:“泰山东至,黄河西至,月色桃声,栏杆边酒无限好;台拍书,故乡明,人杰地灵,楼怀旧香。”
二楼有文昌阁,很值得一停。文昌阁是一个用隔墙围起来的长方形房间,分为大房间和小房间,四周有金色的柱子。方形的房间从南到北中间有一个门,左右各有一个圆窗。抬头望去,是一口空井,可以看到四层梁架。此房原为“文昌帝”所用,故名文昌阁。清代乾隆皇帝七下江南,六游东方,九游东昌府,五登广岳楼,多次住文昌阁。曾为光岳塔写诗十三首。因此,文昌阁也被称为“乾隆宫”。现在亭子里有一尊乾隆的雕像纪念它。文昌阁的额头上有一块中国近代史学家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匾额。白底黑字,1.2m长,0.5m宽。文昌阁两侧,还有一副由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书法家丰子恺题写的藏文对联:“光垂之后,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限的;岳军楼是祖国永昌的一大文物”。文昌阁北壁悬挂“文明之景”牌匾,木质,长1.5m,高0.6m,白底黑字。朱著,清廷和国史馆协会。
在二楼的四个屋檐下,还有四块长3米,高1.4米的木牌匾。南面屋檐下挂着一块“申光中英”的牌匾,是清朝康熙皇帝题写的。边缘装饰有龙的图案,帝国印章和蓝色背景上的金色字符。北檐下悬挂的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先生1974为纪念广月楼建成600周年题写的“广月楼”,白底黑字,气势磅礴。东边屋檐下挂着“和平阁”匾额,是清康熙六十年(1721)聊城状元“天下第一”邓中岳题写的。西檐下有“望云上日头”匾额。它的牌匾是白底黑字,为清代史家说明了问题。
从二楼西侧的楼梯往上走16级台阶到三楼。第三层是黑暗层。其实就是广粤楼的结构层,横木穿插,横梁扣合,纵横交错,使得自下而上的金柱和檐柱形成一个整体,更加牢固稳定。所以三楼也是建筑的主体框架。这一层有五个房间宽。金柱和檐柱之间的上端是梁架,贯穿二层,所以只有三层暗楼。“不在心中”是建筑的中心,是一口空井,四周有栏杆。圆柱的顶部有一个显著的滚动制动器。本案符合宋代建筑法式风格。房檐以拱斗相连,梁柱相交,梁树互穿,结构紧凑,恰如其分。
从三楼往东往南爬13级台阶,就到了广粤楼四楼。第四层是建筑的最高一层,有三个房间的宽度和深度,一个正方形的平面。明亮的房间里有六扇窗户,从那里你可以俯瞰。在开放式的房间中间,装饰了一个毛细栏杆,扶手穿过井口,可以看到井底。间隔安装冰纹圆窗,施工得当,使用自然。屋顶为十字屋顶,莲花柱悬挂于屋顶中央,八道斜脊分别置于三根横梁和角梁上。登上顶楼,抱窗四周,鲁西北平原茫茫,景色壮观;近看,波光粼粼,水天一色。让人怀旧,油然而生。
建筑的屋脊为歇山十字屋脊,屋脊顶部中央安装一个高3米,直径1.5米的穿花铁葫芦。四只小狮子蹲在十字脊上,那四个大吻就像四条龙。从远处看,它们给人以飞翔的感觉。光月楼的主体建筑为木结构,但历经600多年的风雨仍能保存完好,不仅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聊城山陕会馆位于城南,运河西岸,是清代聊城商业繁荣的缩影和见证。会馆建于清乾隆八年。
(1743)是山西、陕西商人为“崇神联桑”集资而建。* * *,从开始到完成用了66年,花费了92000多两白银。大殿东西长77米,南北宽43米,占地面积3311平方米。整个建筑包括门、楼、戏楼、夹楼、钟鼓二层、南北瞭望塔、关帝殿、春秋亭等部分。* * *亭台楼阁65438余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国内现存的会所中,聊城杉杉会所的建筑面积并不是很大,但其精美的建筑雕刻和绘画艺术却是国内少有的。会馆按照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的基本格局,布置各组建筑,强调中轴线两侧的平衡对称,突出中轴线上的建筑,通过屋顶的形式、宽度和深度的大小、艺术构件雕刻的复杂程度来区分建筑的主次层次。沿中轴线自东向西依次为山门、戏楼、钟鼓楼、南北看楼、碑亭、忠贤殿、关帝殿、春秋亭。从山门到春秋亭,三个院落逐渐增多,单体建筑相互联系,布局紧凑。山门又称三门或牌楼,是一座四柱三牌楼的门楼。宽7m,深1.7m,高10m。四柱根基均为雕狮,中间两柱正面镌刻对联,字体豪放,神韵十足。
第一部分是:这是一个英雄,作为唯一一个问心无愧的圣人,无愧于东国国主;
底线是:神仙佛为什么要有德?只有天地因其气而成了西方圣人。
中间的石门框和门楣石上刻有蝙蝠图案。门楣上方中间嵌着一块石头,上面刻着“山陕会馆”四个大字。
两个小门的门框和门楣也是用一整块青石做成的,石头上轻刻着卷云图案。门楣上方嵌有一块石方形牌匾,牌匾上分别用楷书写着“走在中间”和“和谐共舞”。第二门两边是砖形影壁,右边是左书的“日精”和“大义在天”。
山门外南北两端各有一个插旗杆的方形石墩。石墩高1.98米,宽0.92米。石墩前后两面刻有龙凤,左右两面刻有荷花牡丹。山门内有四根木柱。门后的两个内柱的上端通过构件与墙中的两个外柱连接。
进入会馆,过了戏台下的一道山门,就看到华丽的剧场,坐东朝西,正对着正厅。在剧场建筑的后山墙中央,有一条从戏台下穿过通向庭院的隧道,宽度为2.16米,高度为12.12米。入口是一个砖雕的吊门盖。封面上方有“岑楼宁夏”石刻。隧道左右两侧各有一面石雕墙,左边雕有丹顶鹤、松柏,右边雕有梅花鹿、花卉,均高2.08米,宽1.15米。照壁下有精美的石雕屏框,上有精致的砖雕挂花壁盖,饰以黄牡丹、绿麒麟、玻璃制成的万年青。
山门与剧场之间,有防雨楼连接,顶部为单檐硬山式。剧场建筑为两层裙楼,有两个重檐,有顶有脊,倚山而立,然后左右离山,形成十翼角,屋内铺有青黄琉璃瓦。舞台呈方形,高2.3米,前舞台宽9.6米,深5米,后舞台宽8.6米,深3米。台前有三个平台,屋檐下有五个雕刻的木制额头,中间是“福禄寿”的故事,两边是龙、花和人物。四根檐柱都是石雕。内联楷书杨雯:宫中商贾戏宴为婚烛第一;发挥书面愉悦说马高帆顺风的作用。外联楷书题词:结五万春花玩雅宣传而无风骚风骚叫杰出结构;秋天涂上一千种颜色,把金子刻错颜色,真是奇迹。
在舞台内部,有一个欢迎屏幕将前景与背景分开。屏风上画着四朵大花,左右木柱上刻着杨雯对联:非常铿锵,一曲天籁之歌;唱过雪,舞遍四方使莲花平。屏风上方挂着一幅木刻匾额“云绚花”。舞台前台两侧为八字形折叠墙,每面墙上镶嵌有1.8m高、0.5m宽的石雕工笔画..左边是海市蜃楼,右边是天台景色。舞台上藻井绘有仙鹤群和祥云,似乎在暗示幸福高于天。它精致复杂的结构是罕见的。
剧场两侧有三座二层单檐建筑,南北对称,与剧场融为一体。中间一个屋顶升起,下面有一个拱门可以进出。东门有石碑,左有“对月”,右有“望海”。二楼的小房间两边都有东花园的窗户。这里曾经是剧院演员的更衣室和休息室。截至目前,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至民国八年(1919)山西、山东两省及教育部易俗社的戏曲社,各时期演员不满“戏东”“社主”所写的诗词,以及京剧、山西梆子、京剧。
钟鼓楼钟鼓楼南北对称,分别位于夹楼之外。都是在砖石平台上建造的单间二层双檐十字脊建筑。二楼有12檐柱支撑一楼檐。一楼的门在西边。左边是“钟楼”,二层门朝南。门楣上雕有“振聋发聩”条幅的石雕,两侧石柱上镌刻着一幅用阴刻的对联:其声大而远,其意深而长。右边是鼓楼,二楼门朝北。门楣上,一面有石雕“戒”,两边石柱上,有一副用阴刻的对联:当知听而思,不可不闻。
钟鼓楼下有一个小院,竹林茂密,墙上有一个圆月门通向院内。庭院东西深23米,南北宽33米。中间有一条笔直的石板路,路两边各有一棵百年槐树,树阴掩映。院前正殿台阶下,有一对高大雄健的石狮子,由狮身、须弥座、底座三部分组成,高3.25米。底座四面雕刻佛教八大法宝,前面是剑和杵;左边是伞和塔;右边是铃铛和篮筐;之后又印了白金,用来辟邪。须弥山上部雕有花瓶、鹿、瓜、石榴,寓意平安、繁荣、甜美、儿孙满堂。下方前面是牡丹,左边是荷花,右边是梅花,后面是菊花,寓意吉祥四季。在这对石狮中,踩在左边绣球上的是雄狮,踩在右边幼狮上的是母狮。据记载,这对石狮出自山西,花了633两银子。
南北瞭望塔位于钟鼓楼西侧,戏台左右两侧。是一座两层的游廊式建筑,宽五间,深一间。该建筑长16.5米,深5米,顶部为卷棚,覆盖灰瓦。看楼一楼用砖铺成,二楼由六根木地板梁、木地板椽和木地板上的石砖组成。二楼有四根梁,有檩条,椽子,表板,瓦。看楼是一个开放式的画廊建筑,你可以坐在那里观看舞台上的表演。
看楼位于庭院南北两侧,宽五间,上下两层。建筑长16.5米,深5米。房子的屋顶铺着灰瓦,是看戏、喝茶、谈生意的地方。往楼上看,有一座碑亭,每座3开间,正面开阔,瓦歇山顶,飞檐高于瞭望塔和大殿。额头上下宽大,各绘日出、龙虎、瓜果、人物。每个亭子里有4块石碑和2块壁碑。纪念碑高6.2米,宽1.2米。碑文详细记载了山陕会馆历年来的维护建设情况,碑上还刻有各商号名称和捐银数额。在南碑亭西头的内墙上,还有一块清乾隆刻制的地契碑,上面详细记载了步幅数、四个方向、购买价格以及刻石建碑的原因。是研究晋商商业思想的重要文献。
从地契碑西往西,穿过南碑亭西门,就是碑墙。镶嵌有嘉庆十五年(1810)、道光二十五年(1840)、同治六年(1867)、同治十三年(1874)、光绪二十年(1894)。
正殿是会馆的中心建筑,由奉献厅和修复厅的前后两部分组成,檐口用天沟连接。献殿和复殿分为正殿和南北附殿,前后左右共六厅,宽3间。正殿比南殿和北殿高。献殿是棚顶,复殿是悬山。正殿铺绿琉璃瓦,前后室正中镶嵌菱形黄绿琉璃瓦。南北大厅铺着灰瓦。
正殿又称关帝殿,前面有四根方形石柱,石柱下有垂帘和腿。石柱正面镌刻赞美关羽的对联,内柱以楷书形式:魏烈壮古今,齐昊单鑫,汉朝真君子;诚巍峨,英姿飒爽,金千年君子。
外联是行书:非死不可,问我们这一代谁是义;就事论事,嘲笑读书人白读春秋。四根檐柱上方,有三个木雕额,中间1刻有老子和八仙。左边是一个《神仙传》的故事,右边是一幅孝经图,是中国古代二十四孝的几个故事。从左至右分别是:哭竹生笋,迷枕暖,我惜右家,为母葬子,悼雷墓,喂蚊子血,额前方上方还有六幅《西游记故事》工笔画和12木雕牡丹花作装饰。
在檐廊的中间,有一个木制的杨雯牌匾,上面写着“大义”。大雄宝殿原本是放置供品、开会讨论的地方。殿梁檩条全身彩绘,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有18幅人物故事图。“富国富民”的木牌匾就挂在寺庙的正上方。
祭堂后面是走廊,与南北附堂祭堂后面的走廊相通。通往南北庭院的走廊西端墙上有角门,门外有石雕,南写“南极”,北写“北拱”。
回廊后是复堂,堂中后有暖阁,前有圣帝、关平、周仓三尊塑像。关君的塑像高3米,身穿绣花龙袍,头戴金冠。它看起来像一个皇帝。修复后仍有檐廊,檐下有四根木柱,都是以精美的石雕为主。檐柱上方有三个木雕的额头,中间雕有人物和牡丹,南北两侧雕有龙和独角兽。在檐廊的迎风板上,两侧还刻有“徐涛尼山”和“冰夷林箐”的匾额,进一步体现了关帝庙信奉正宗的道统。
南配殿位于正殿南面,又称文昌火神庙,是许多商人祭祀文昌火神的地方。设置和正殿一样,就是前面是供奉殿,后面是修复殿。在奉献厅的前廊上,有四根以石雕麒麟和大象为基础的石檐柱,两侧刻有鹤和祥云的花卉图案,正面刻有对联。内柱镌刻杨雯对联:气若明珠,子夜光分夔璧;原弓帮助水,当他离开官职,他被任命为丙丁。外柱上镌刻对联:南天尊崇,神焰斗柄照;毗邻北极,任人宰割,群星璀璨。
檐柱上方镶嵌着三个木额,中间一个刻着表情各异的七只鹿鹅和菊花,两边两个分别刻着梅花、荷花、瓶子、大香炉和茶壶。在檐廊的中间,有一个木制的杨雯牌匾,旁边写着“风平浪静”。
祭堂后的复堂内有文昌神和火神王灵官,堂正门上方挂有“天开云纹”的木匾。
北附殿位于正殿北面,又称“财神庙”,与文昌火神庙南北相对应。是当年很多商人祈福求财的地方,也分供殿和复殿。在大厅的前廊上,有四根以独角兽和大象为原型的石檐柱。立柱侧面和背面刻有花卉图案,正面刻有对联。内柱上镌刻对联:德昭福彩,人间物化之宝;行有利于利益,颂扬海晏河清的时刻。杨在外柱上刻对联:天津地位重要,财源在手,万里腰缠;财神是支柱,未来的宝藏是安全的。
檐柱上方有三个木雕额,中间雕有六只飞鹅和一座城堡,两侧分别雕有鼎、花瓶、香炉和食盒。在檐廊的中央,有一块木制的杨雯牌匾“龚李思记”。
在仙殿后面的复杂大厅里有谢绪、财神赵公明和水神金龙的雕像,大厅正门上方悬挂着一块“永永远远”的木制牌匾。
春秋馆是会馆中最后面也是最大的大厅。它有三个房间的宽度,上下两层,一个屋檐在山上休息,灰色的瓦顶,斗拱梁提升结构。亭前廊有四根木檐柱,前廊为木雕,雕有人物、牡丹、瓜、花等。亭子左右各有一座瞭望塔,一座在顶,一座在底。每个瞭望塔的检票口都有一个扇形的牌匾,南有“步步为营”之意,北有“步步为营”之意。春秋亭曾是祭祀关帝的地方。一楼挂着关羽的巨幅画像,二楼挂着关羽生平事迹的木质连载画像。目前二楼西墙还保留着关羽全身石雕。
春秋亭两侧南北各有游廊,各有三室宽一室深,铺灰瓦,与瞭望塔和正殿相连,形成一个紧凑的四合院。两廊南北两侧为南北向院落。两栋房子之间,南北两厢的东头都有小门。南校区有3栋硬山瓦房。北跨院内有3间南屋,2间小北屋,3间小西佛庭,还有一间坐在后门东西向,都是灰瓦铺的,出了外廊。
聊城山陕会馆建成后,历史上曾八次扩建维修。据现存16石碑,第四次维修从嘉庆八年(1803)到嘉庆十四年(1809)历时七年,花费49643.43元。第五次保养是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银费18028.78。大部分用于维修的木材来自陕西钟南山,大部分工匠来自山西汾阳府。建筑风格尽可能体现其地方特色。建成后的一百多年来,每年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都要表演娱神。
聊城山陕会馆是历史上聊城商业发展和经济繁荣的见证。它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的儒释道思想。整个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布局紧凑,错落有致,衔接得当,装饰华丽。其石雕、木雕、砖雕、绘画技法更是我国建筑艺术的优秀作品,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商业、戏剧、运河文化、书法、绘画、雕塑的历史和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因素的产生,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
●会馆,明清时期由同乡或同辈组成的封建团体。建于明初,已知最早的会馆是北京芜湖会馆,建于永乐年间。嘉靖、万历年间,会馆趋于兴盛,清中叶数量最多,几乎都设在大同,州县甚至一些乡镇也有会馆。明清时期,聊城商贾云集,东莞运河沿岸有鄯善、江西、苏州、赣江、武林等八大会馆,其中鄯善会馆是唯一保存至今的会馆建筑。东昌湖景区是聊城西南部的历史文化名城,东、北、西三面都有聊城主干道柳园。
路、东昌路、湖西路为界,南至南外环,总面积20.6平方公里。著名的京杭大运河穿过景区。东昌湖景区以始建于北宋的聊城古城为中心,依托古城环抱的东昌湖,水面辽阔,风景秀丽。体现了聊城“水、古、文”的特色,营造了“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河融为一体”的独特风格。是鲁西和冀鲁豫交界地区最著名的风景区。
东昌湖始建于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它是在原有护城河的基础上挖掘出来的,现有水域面积4.2平方公里。是中华民族江北地区少有的大型城市湖泊。东昌湖以黄河为源头取水,常年水深3-5米,湖水清澈,无任何工业污染;景色宜人,令游客流连忘返。东昌湖的中心是一座方形的聊城古城,有1平方公里的历史。古城风貌保存完好,以古城中部的广粤楼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形成古城内东西南北四条主干道,其他街巷也是经纬分明,纵横交叉,形成棋盘式网格骨架。古城里的民居建筑,至今还保留着白墙灰瓦、城顶的传统建筑风格。古老的京杭运河两岸,街巷鳞次栉比,各种店铺、民居依坡沿河而建。用石头铺成的大小码头,苍劲的古塔,宋代的龙兴寺铁塔,国家重点文物,清代的山陕会馆,依然会让人领略到运河水运鼎盛时期的古聊城的繁华与辉煌。通过对这些独特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形成了东昌湖风景名胜区的重要内容——湖滨景区、古城文化区和运河风情区。
东昌湖风景名胜区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聊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杰出人物。明代宰相,清代著名书画家任,近代抗日民族英雄邓中岳,著名学者、社会活动家范竹贤,80年代青年模范张海迪,90年代领导干部模范等都是杰出代表。此外,中国古代经典如《水浒传》、《聊斋》、《金瓶梅》、《老残游记》等都有对古代聊城、东昌湖的描述。千百年的历史沧桑和层出不穷的杰出人物,造就了东昌湖景区丰富的文化背景和底蕴。迷人的自然风光和众多的人文景点也汇成了东昌湖景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景区内有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建筑之一的明代广岳楼、中国佛教文化瑰宝宋塔、精美的商业文化建筑山陕会馆、清代四大私家藏书楼之一的海源阁等名胜古迹,以及傅斯年纪念馆、民族英雄范竹贤纪念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等文化景点。在东昌湖区,近年来建设了一大批景点和设施,如中国人民钓鱼协会聊城垂钓基地、东昌湖游乐园、江北水上竹村、沙滩浴场、邮轮码头、胡鑫岛、荷香岛、富春阁等,沿湖30多里的绿化带也初步形成。湖西公园、西关21孔观光石桥、北关观光石桥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也正在积极实施。